摘要:文章從知識交易的視角出發,將知識共享分為三種:顯性交易(市場交易)、隱性交易、以及組合交易,并利用液壓傳動與控制系統原理,模擬出基于市場交易的跨組織知識共享模型,該模型主要由知識、知識交易場所、動力機制、調節機制、執行機制、組織、組織知識倉庫等構成。
關鍵詞:市場交易;跨組織;知識共享
一、 引言
從知識管理的范圍來分,可將知識管理分為個人知識管理、群體知識管理、組織知識管理和跨組織知識管理。
跨組織知識管理是組織知識管理的終極目標。它不僅在組織內部將知識管理完整實施,并且能與外部的學術研究單位、供貨商、顧客、競爭者、合作伙伴和中介機構等組織有效交流知識,進而形成一個能創造價值的知識網絡。該網絡能快速、低成本、高效地獲取大量對組織有價值的知識,從而增加組織的競爭能力。
由于組織的邊界、工作重點、知識結構等因素的限制,再加上知識創新的難度較大,單個組織僅依靠自身的力量增長所需的知識資本顯得力不從心和困難重重,因此跨組織知識共享已成為組織的必然選擇。
文章作者從知識交易的視角出發,在分析知識市場的基本功能、知識市場交易的幾種主要形式的基礎上,利用液壓傳動與控制系統原理,模擬出基于市場交易的跨組織知識共享模型。
二、 知識共享的分類
從知識交易的視角出發,可以將知識共享分為三種:顯性交易、隱性交易、以及組合交易。顯性交易就是以貨幣為媒介的直接的知識交換,通常稱為市場交易。在市場交易中,交換利益具體明晰,交換有法律作支撐。隱性交易就是以非貨幣為媒介的間接的知識交換。隱性交易一般表現為不穩定、不規范和不具法律約束性。隱性交易具有以下特征:(1)隱性交易一般表現為非貨幣性;(2)隱性交易具有時差性;(3)隱性交易具有互惠性;(4)隱性交易的基礎是關系網絡。組合交易就是顯性交易與隱性交易組合而成的交易。它既包含以貨幣為媒介的直接的知識交換,也包含以非貨幣為媒介的間接的知識交換。組合交易的典型就是組織之間合作過程中的知識共享。基于跨組織合作的知識共享具有以下特性:(1)市場交易性;(2)關系網絡性。
三、 基于市場交易的跨組織知識共享模型的建立
1. 知識市場功能分析。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具有經濟功能,知識產品成為商品,知識商品的形態多樣,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1)凝結在實物商品中的知識商品;(2)受知識產權保護的軟性知識商品;(3)服務性知識商品。知識商品已成為人類生產的要素之一,迫切需要通過知識市場來進行有效配置,以促進知識商品的生產與擴大再生產。知識商品的生產是以滿足知識需求為目的,知識需求為知識生產提供動力。知識商品的收益以市場回報為基礎。知識商品市場是連結知識商品生產者與需求者的紐帶。知識市場同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等一樣都屬于要素市場,是整個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知識市場是將知識作為商品進行交換從而成為現實生產力的一種交換關系的總和。知識市場的功能主要表現為:交換功能,配置資源,傳遞信息,供求平衡等幾個方面。
交換功能是知識市場的基本功能。商品是交換行為的最基本客體,市場是與它的客體同時產生的。知識市場是知識經濟社會的一個重要市場。在知識市場上,知識商品通過交換變成生產力和消費對象。知識商品交換的媒介是貨幣。
傳遞信息是知識市場的一個重要功能。來自知識市場的信息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決策的依據。在知識經濟形態下,每個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是根據自己獨立的意志進行自主決策的,為了在競爭中取勝,他們必須了解知識商品的分布及供求情況,而價格以其自身變動的方向和幅度給知識生產者傳遞著明確而簡單的信息。價格上升表示供不應求,價格下降表示供大于求,這種價格漲落信息的傳遞,對知識生產者選擇生產的知識商品品種與數量十分重要。
配置資源是知識市場的最基本手段。從經濟角度來講,資源不僅包括自然資源、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等有形資源,還包括科學技術、知識、信息、人才等無形資源。資源配置是指各種資源在各種不同的使用方向之間的分配,即社會如何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社會需要的眾多領域、部門以及產品和勞務的生產中去,且配置效率較高,產生最佳的經濟效益,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需要。市場供求與價格的相互作用,調節著資源的合理配置。知識市場是配置知識資源的場所。通過供求、競爭、價格的波動和知識這一生產要素的轉移,市場機制調節著各種知識生產的比例和知識資源的配置過程。
供求平衡是知識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功能。供求平衡是通過供求關系和價格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知識商品的供求狀況決定著它的市場價格,市場價格高低又引導著知識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在知識經濟形態下,知識的創造、流通主要由市場機制來調節。在知識市場中,價格是對知識商品生產與消費實施調節的主要杠桿。知識商品價格的漲落,直接決定了組織在知識商品生產中的行為,價格是知識市場中最直接、最主要的調節手段。
2.知識市場交易的主要形式。市場交易的主要形式有:購買知識產品、招聘人才、知識外包和并購。購買知識產品就是在知識市場上購買專利、設計藍圖、應用軟件等。招聘才是組織常用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組織在知識獲取的速度上更加快速,缺點是新舊員工間可能會互不兼容。國內很多私營企業,通過高薪方式從大型國有企業挖走其關鍵技術人才。知識外包,是指通過合約的簽訂,由承包單位負責研發所需要的知識。如由組織提供資金支持研究單位換取研究成果的應用權的產學合作模式、通過簽約方式請顧問公司提供咨詢服務模式。利用并購進行知識與能力共享,就是通過建立利益共同體,控制與管理這些外部能力,將外部的知識、能力完全內部化,實現對能力的占有和利用。采取并購模式必然會提高組織的管理成本,特別是協調與整合成本,但其好處在于通過內部激勵與利益認同,可以有效克服信息上的不對稱,降低道德風險。通過內部化,可以獲得核心能力的重要載體——知識創新者。這樣,組織既擁有了隱性知識,也擁有了知識創新的能力,擁有了隨著市場變化而快速響應的能力。因此,對于新興行業中專門程度與隱性程度較高的知識資源,對于發展潛力較大的外部能力,對于那些與組織原有能力體系匹配較理想的能力,采用并購的方式將其內部化是有利的。
3. 基于市場交易的跨組織知識共享模型的建立。在知識市場交易中,贏利、供求、價格和競爭等市場機制對組織之間知識共享具有驅動作用、調節作用和執行作用。基于市場交易的跨組織知識共享模型主要由知識、知識交易場所、動力機制、調節機制、執行機制、組織、組織知識倉庫等構成。

液壓傳動與控制系統主要由液壓油、液壓泵、方向閥、節流閥、液壓缸、蓄能器等組成。液壓油是傳遞介質;液壓泵是動力元件,為整個系統提供動力;方向閥是方向控制元件,控制液壓油流動的方向;節流閥是流量控制元件,控制液壓油的流量;液壓缸是液壓執行元件,推動負載做直線往復運動;蓄能器是液壓系統中的輔助元件,用于儲存能量。
由于跨組織知識市場交易系統與液壓傳動與控制系統具有很多相似之處,文章利用液壓傳動與控制系統原理構建了基于市場交易的跨組織知識共享模型。該模型假設有三個獨立的經濟組織:組織A、組織B、組織C,如圖1所示。其中液壓油相當于知識;油箱1相當于知識交易場所(諸如書店、數字圖書館等),所有準備交易的知識都存放在知識交易場所;變量泵2是動力源,向各組織輸送知識,其動力來自各個組織對利潤的追求,對組織之間的知識共享起驅動作用;方向閥3和節流閥4等同于知識市場調節機制,通過供求、價格和競爭等對組織之間的知識共享起調節控制作用,方向閥3控制知識的流向,節流閥4控制知識的流量,組織知識流量的大小取決于組織對知識的需求程度和知識的市場價格;液壓缸5相當于組織,將知識轉換成生產力,推動組織有效運作;蓄能器6相當于組織的知識倉庫,組織的各種知識存放在組織的知識倉庫中備用。
四、 結束語
作者從知識交易的視角出發,將知識共享分為三種:顯性交易(市場交易)、隱性交易、以及組合交易。在分析知識市場的基本功能、知識市場交易的幾種主要形式的基礎上,利用液壓傳動與控制系統原理,模擬了基于市場交易的跨組織知識共享模型,該模型主要由知識、知識交易場所、動力機制、調節機制、執行機制、組織、組織知識倉庫等構成。
參考文獻:
1.林東清著,李東改編.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務.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170-179.
2.桑本謙.隱性的契約與隱性的交易.http://www.gmw.cn/02blqs/2006-
05/07/content_444473.htm,2006.
3.王錦章,仁俊.知識市場配置效率的探索.現代管理科學,2005,(12):14-15.
4.白樺芝.淺論知識市場.森林工程,2002,18(5):27-28.
作者簡介:周敏,博士,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工業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李宏,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工業工程工程碩士生;占銘,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工業工程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