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界是自在自為的世界,它的現存狀態和模式是其自身億萬年來自然發展的結果,而且它的這種存在狀態和模式依然在恒久地、不斷地處于自我整合和調節之中。它的每種資源配置,都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變化的規律性的;循環發展是社會發展規律的合理表現。同自然界一樣,節約也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表現;科學節儉是生命規律的理性反映。至于人自身來說,其節約意識和行為受到規律性的支配,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因此,只有把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升到經濟社會發展本質的規律性認識上來,才能真正提高人們認識節約型社會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自覺性和自約性。
關鍵詞:節約型社會;自然規律;社會規律;生命規律
中圖分類號:B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07)05-0063-03
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是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的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在《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進一步指出,促進人與自然相和諧,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內容。從更深刻的層面上來理解,黨中央和國務院之所以將建設節約型社會視為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主要是就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規律性而言的,這是中國共產黨對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規律性揭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1、對于建設節約型社會,對于我國公民素質的整體提高,對于我國自然環境的切實保護,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推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和警示作用。這種從道德層面和價值層面的眼光來解讀節約型社會的思路,固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建設節約型社會,其重要意義決不僅僅是局限于道德層面和價值層面之中的,或者說,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其道德意義和價值意義的彰顯,不過是節約型社會在符合規律性的認識和運用過程中,所帶來的是現實性積極效應。
2、真正意義上的全局性和戰略性決策,是對事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和運用。例如,馬克思早在論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時間節約時就指出過,人類在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中的“節約”意識和行為,就其本質而言,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遵循規律”的意識和行為。他說:“社會發展、社會享用和社會活動的全面性,都取決于時間的節約”,“時間的節約,以及勞動時間在不同的生產部門之間有計劃的分配,在共同生產的基礎上仍然是首要的經濟規律。這甚至在更高得多的程度上成為規律。”這句話所展開的意思表明,節約不僅在經濟活動中是首要的規律,而且在其他更高得多的領域如政治、文化及科學技術中,也都是一種規律。
3、馬克思主義歷來認為,無論自然、社會和人本身的存在和發展,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人類的許多活動都是遵循規律而行的。所謂規律性的認識,就是被人們自覺意識到和把握到的必然性。在經濟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合理地認識和利用自然資源,合理地認識和調整社會需求,以及合理地認識和規范人自身的生活方式,是發展規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這種從規律中獲得自由和發展的觀點,恩格斯說:“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擺脫自然規律而獨立,而在于認識這些規律,從而能夠有計劃地使自然規律為一定的目的服務。這無論對外部自然的規律,或對支配人本身的肉體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規律來說,都是一樣?!边€說,“自由就在于根據對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認識來支配我們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歷史發展的產物。”
4、一個科學合理地發展的社會,決不應該是在相互矛盾的決定中任意選擇的社會,而應該是在尊重和遵循規律的基礎上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只有把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升到經濟社會發展本質的規律性認識的高度上來,才能真正提高人們認識節約型社會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自覺性和自約性。在這樣的質點上來解讀問題,要建設節約型社會,首先就是要認識和把握住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人自身的發展規律,把規律性認識看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基礎,把經濟社會發展本身看做是一個有機的、有序的、合理的自然歷史過程,從而使人們對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理解和判斷更具必然性。
5、環境友好是自然規律的必然訴求。自然界是自在自為的世界,它的現存狀態和模式是其自身億萬年來自然發展的結果,而且它的這種存在狀態和模式依然在恒久地、不斷地處于自我整合和調節之中。它的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丘、每一片森林和每一種礦藏,總之,它的每種資源配置,都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變化的規律性的。恩格斯說:“整個自然界是受規律支配的,絕對排除任何外來的干涉?!币虼耍诮ㄔO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人們首先就要認識到,自然界是人類和所有一切存在物生息繁衍的母體和搖籃,人只是自然界的細胞之一,自然界以有秩序的、相互聯系的和相互作用的必然性,指導著人類的思想和活動。對于自然界,人們可以認識它、利用它和改造它,但卻無權任意揮霍它和毀壞它?!霸谧匀唤缋?,正是那些在歷史上支配著似乎是偶然事變的辯證法運動規律,也在無數錯綜復雜的變化中發生作用;這些規律也同樣地貫串于人類思維的發展史中,它們逐漸被思維著的人所意識到?!彼^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把自然界看做是人類植根于其中的、充滿活力的無機體,在尊重和遵循自然規律前提下,使人與自然共生共榮,和諧共處。既然如此,人的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就應該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在認識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自然。否則,一味地亂砍亂伐,一味地亂堵亂疏,一味地亂采亂挖,當自然界的固有秩序和狀態被破壞掉以后,自然規律就會以鐵的必然性對人類的活動給予報復,就像人們所熟知的恩格斯的那段名言所指出的:“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p>
6、循環發展是社會發展規律的合理表現。同自然界一樣,節約也是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表現。馬克思指出:“真正的財富在于用盡量少的價值創造出盡量多的使用價值,換句話說,就是在盡量少的勞動時間里創造出盡量豐富的物質財富?!钡?,與自然界鐵的必然性所不同的是,節約作為一種主體的意識和行為,其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規律性,往往表現得更為隱蔽,更不容易為人們自覺認識和把握。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過,社會需要是直接的或自然的需要同觀念的精神的需要之間的聯系,由于后一種需要在社會需要中占有優勢,所以嚴格的自然必然性就被隱蔽了。如果說人們需要經過幾千年的勞動,才能多少學會估計自己的節約行為所產生的自然影響的話,那么人們想要學會預見這些節約行為的較遲的社會影響,就更加困難得多了。這種困難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首先是社會構成因素的客觀復雜性。社會構成的客觀因素是多方面的,所有這些因素常常并不是單獨純粹地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它們各自以微妙的變數整合在一起,使社會發展呈現出規律性。因此人們難以簡單地用一種行為解釋另一種行為,或者說難以從一種行為的結果中觀察到另一種行為的巨大作用。其次是社會構成因素的主觀意愿性。盡管社會構成的諸客觀因素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但畢竟是有規律可循的??墒?,人們卻很容易用主觀愿望去代替其中的客觀規律,或者不顧政治、文化及科學技術發展程度的制約,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和高效益;或者撇開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盲目地提出帶有烏托邦性質的政治文化理想,結果是使理想成為了空想。恩格斯早就看到了,由于社會規律的不確定性和主觀愿望的確定性之間的矛盾,人們在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中往往只是注意了成果,而忽略了這種成果所造成的深遠影響。今天當人們以資源高消耗追求生產高效率的時候,人們注意的主要只是最初的最明顯的成果,可是后來人們又感到驚訝的是:人們為取得上述成果而做出的行為所產生的較遠的影響,竟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數情況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把社會構成的客觀復雜性與主觀意愿性統一起來,使人們的主觀意愿既符合社會發展的歷史狀態,又符合社會發展的當前狀態,還要符合社會發展的未來狀態。這種把社會發展的歷史、現實和未來統籌考慮的思維方式,就是戰略思維、前瞻思維和創新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社會表現模式,就是循環性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
7、科學節儉是生命規律的理性反映。至于人自身來說,其節約意識和行為受到規律性的支配,就更是不言而喻的了。且不說人的生命一定要受到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制約,就是人的存在、發展和一切活動,也是對生命規律的自覺遵循。馬克思科學地指出過,和所有自然存在物一樣,人自身也首先是自然存在物,隨著自然的存在而存在,隨著自然的發展而發展,因此人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既然人是有限的存在物,那么人自身的發展就必然要受制于生命規律。生命規律是自然造物的結果,幾千年來,人類為維護生命、延續種族這兩大生存目的所做的一切努力,實質上都是對生命規律的不斷解析和詮釋;幾千年來人類所創造的生活方式,實質上都是對生命規律的自覺運用和發展。提倡科學節儉的生活觀,決不是反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物質文明進步的豐碩成果,歷來都是人類為之奮斗的理想。但是,富裕的生活不等于無度的揮霍,自由的境界不等于任意的放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需求也是有限的,但是人的欲望卻是無限的。倘使人的欲望和需求不能得到理性的匡正,生命規律就會毫不留情地施以懲罰。真正自由的和幸福的生活是科學的和合理的生活,正如17世紀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所提出的那樣:“我們相信,我們循理智的規律和確實的指示而生活要好得多,因為,我們已經說過,這些理智的規律與指示的目的是為人類求真正的福利?!痹谝匀藶楸?、富裕進步、自由寬松的現代社會中,提倡科學節儉的生活觀,就是要求人們增強科學意識,尊重生命規律,自覺約束自己的生活行為,使自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從必然王國進入到自由王國。
責任編輯:宋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