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開發是為老百姓做好事、做善事,我非常樂意從事這份光榮的事業。
◆扶貧開發成績巨大,但任務仍然艱巨。
◆扶貧開發是事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關構建和諧社會、事關民生的偉大事業。
◆創新理念思路,才能更好地做好新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
又是一年春草綠,在早春二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本刊記者專程赴贛州對贛州市政協副主席、市扶貧辦主任、溫會禮進行了采訪。
2007年2月8日,這一天正好是溫會禮副主席擔任贛州市扶貧辦主任一個月的日子,他帶著贛縣縣鄉有關領導看望了剛從深山移民扶貧搬遷出的農戶,向他們問寒問暖,了解他們的困難,傾聽他們的心聲,向他們送去了贛州市委市政府對貧困農戶的親切慰問和良好的新年祝愿。
也正是這一天,他愉快地接受了本刊記者的采訪,暢談了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感受、認識以及搞好扶貧開發的思路和措施。
記者:溫主席出任贛州市扶貧辦主任,這充分體現了贛州市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能否請溫主席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與工作實踐,談談就任市扶貧辦主任一職的感受以及對扶貧開發工作的認識。
溫會禮:這一次組織上安排我兼任市扶貧辦主任、黨組書記職務,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我個人是一種信任,總的感覺是工作任務更多了,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也更大了。歷朝歷代修橋鋪路都是做好事、做善事,我們的扶貧開發工作,不僅是要搞好貧困地區的基礎建設,而且是全方位地幫助貧困地區的農民擺脫貧困,更是做大好事、做大善事,所以我非常樂意從事這份光榮的事業。我將全身心地投入扶貧開發工作,不辜負組織的希望,不辜負百姓的期盼,有信心和決心與大家一起共同把贛州市扶貧開發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我國扶貧開發成績巨大,贛州市“十五”扶貧開發成效明顯;但任務依然艱巨。扶貧系統,我是一個新兵,在這一個月里,我對扶貧開發工作做了一些調查和了解。雖然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當前仍面臨三大挑戰:一是貧困人口絕對數量依然龐大。到2005年末,全國絕對貧困人口還有2365萬,尚有1億人左右處在脫貧的邊緣。就贛州而言,全市目前還有24萬左右的貧困人口,而且,這些貧困人口多數分布在生產生活條件極差的地方,收入來源匱乏,這是我們扶貧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二是扶貧成本增加,脫貧速度放慢。20世紀80年代,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年均減少1350萬,而在2002至2005年間,年均減少人數僅為140萬。三是貧困群體的弱勢地位更加突出,差距持續拉大。在過去的13年中,貧困人口收入上限與一般農民的收入差距從1∶2.45擴大到了1∶4.76,貧困地區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服務水平提高幅度長期低于發達地區。
記者: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任務,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決定,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了“四個傾斜、四個覆蓋”,2006年12月1日,省委、省政府頒發了“關于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決定》認真解決群眾當前最關心的若干問題大力促進社會和諧的意見”。這充分表明了中央、省委、省政府對農村、對民生的高度重視。能否請溫主席就扶貧開發工作在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關注民生中的作用與意義,以及如何在其中發揮好扶貧開發的作用談談自己的認識與看法。
溫會禮:扶貧開發必須與新農村建設緊密地有機地結合起來。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這是今后相當長一個歷史階段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貧困地區又是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不抓好貧困地區的新農村建設,全國的新農村建設目標就難以實現。
首先,要把扶貧開發融入到當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布局中去,要服從和服務于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
其次,要把扶貧開發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并以此解決一系列實際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好扎實基礎。一是解決農村問題,主要是利用扶貧開發政策,用好用活扶貧資金,改善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貧困農村創造好的發展環境,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創造條件。二是解決農業問題,主要是幫助貧困群眾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逐步為他們培植建立有較穩定收入來源的扶貧主導產業,增強造血功能和發展后勁,增加收入,從而達到脫貧致富目的。三是解決農民問題,主要是喚醒農民的脫貧意識,使他們通過各類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其自身素質和脫貧致富綜合能力,從根本上解決貧困農民“腦袋”和“口袋”的問題。
第三,要找準工作的切入點。贛州通過兩年多新農村建設的實踐,探索了一條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路徑。作為扶貧部門的同志,要在扶貧開發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方面,找準自己工作的切入點,當前特別要認真協調和抓好我市791個自然村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并以此推進扶貧開發進程,從而推動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扶貧開發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貧困現象的存在,會對一個社會帶來很多的影響。一是貧困會帶來差距,這種差距將影響到社會的不穩定、不和諧,從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全面進步。二是貧困會影響到可持續發展,因為,越是貧困的地區,由于自然條件差,就越容易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生態建設和資源保護,這樣不但不能改善貧困地區的現狀,而且必然導致生態狀況日益惡化和資源的過度開發,結果將使當地的農民越來越貧窮,最后進入惡性循環,從而使社會的不和諧因素進一步增加。
扶貧開發必須以關注民生為重點。扶貧開發是一項事關民生的事業,就目前來說,就是要對扶貧開發進行整體推進。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對重點村和貧困群體進行綜合治理,既重視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的改善,又重視扶貧主導產業的發展;既抓好貧困勞力技能的培訓,又重視貧困勞力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既重視貧困農戶收入的提高,又重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我們贛州的實際,當前的扶貧開發工作,重點要圍繞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和貧困人口的減少來開展,這兩項也是整村推進和關注民生中的重要內容,抓住了這兩個主要矛盾,整村推進的目標就能較好較快的實現,民生工程也能從真正意義上落到實處。
記者:當前,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贛州是一塊紅色的土地,也是一塊充滿希望的土地。正如溫主席所說,在這樣一塊土地上從事扶貧開發工作,任務光榮而艱巨,能否請溫主席結合贛州扶貧開發工作的實際,談談進一步做好此項工作的理念、思路與具體措施。
溫會禮: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要做到“三個樹立”、“四個結合”、“九個善于”。
“三個樹立”:一是要樹立服從政治、服務大局的觀念。什么是政治?什么是大局?中央的扶貧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就是政治,就是大局;省市黨代會、人代會精神,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戰略、發展思路就是政治,就是大局;地方黨政的決策、決定也是政治,也是大局;扶貧開發工作必須服從這個政治,服務這個大局。二是要樹立愛崗敬業的觀念。扶貧開發的工作對象是貧困的弱勢群體,很需要幫助和扶持,我們要帶著深厚的感情來服務好這些對象。因此,作為扶貧干部一定要牢固樹立比貢獻和愛崗敬業的觀念。三是要樹立以民為本的觀念。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要傾聽百姓的呼聲,通過扶貧讓群眾廣泛發動起來,同時增強貧困群眾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意識。
“四個結合”:在扶貧開發的整個過程中,要始終做到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與發展現代農業,與農村奔小康有機緊密地結合起來。
“九個善于”:一是要善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要善于在實際和調研中把握工作動向,發掘工作亮點,找準工作缺點,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善于求真務實,理清思路。扶貧開發是實實在在的工作,必須來真的、來實的,不能來假的,要理清工作思路,分清重點是什么,如何劃分階段性工作。三是要善于把握全面,抓住重點。工作不能平推,要根據各自的情況,在把握全局的同時,抓住重點。四是要善于科學規劃,做好項目。要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謀劃好規劃,并做好項目。要用發展的眼光篩選好項目,建立好項目庫。五是要善于講求效益,用活資金,發揮資金的最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六是要善于整合資源,整體推進。要充分凝聚社會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把扶貧開發工作抓上去。七是要善于協調關系,破解難題。要善于協調包括上下、縱向、橫向在內的各種關系,為破解各種工作難題創造好的條件。八是要善于以人為本,團結和諧。要把扶貧系統建設成為一個團結和諧的大集體、大家園。九是要善于開拓創新,爭先創優。沒有創新就沒有活力,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不能老躺在“十五”扶貧開發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更不能停留在過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裹足不前,要進一步創新工作內容,創新工作方法,創新工作對象,以創新爭創一流的扶貧業績。
[責任編輯: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