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利用全國市、縣、區科技進步考核中所收集的1999 年~2004 年江蘇48 個縣( 市)科技進步數據,從科技投入、科技產出、企業科技進步、高技術產業發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等幾個方面對江蘇縣( 市)的科技進步狀況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了江蘇縣(市)科技進步的特點。
關鍵詞:江蘇縣( 市);科技進步;數據分析
一、引言
當今國家乃至區域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科技進步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之間的競爭, 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要快速發展, 必須要加速科技進步。縣( 市) 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層經濟、基本支柱, 而縣( 市) 科技工作是全國科技工作的重要基礎, 是國家科技管理工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層次, 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同時, 縣( 市) 科技工作處于農村科技工作的前沿, 是進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關鍵力量, 也是推動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核心動力, 是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 必須要加速縣( 市) 科技進步, 通過科技進步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為了全面了解全國市、縣和城區的科技進步狀況, 從2001 年開始, 科技部已連續組織了三次對我國市、縣和城區的科技進步的考核, 在2001 年、2003 年和2005 年的三次考核中, 江蘇分別有50 個縣( 市) 、59 個縣和64 個縣( 市) 通過了科技部的考核, 其中有48 個縣( 市) 三次均通過了考核, 本文利用這48 個縣( 市) 的6 年考核數據, 從科技投入、科技產出、企業科技進步、高技術產業發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等幾個方面對江蘇縣( 市) 的科技進步狀況進行了全面分析, 總結了江蘇縣( 市)科技進步的特點。
二、江蘇縣( 市) 科技進步狀況
1. 科技投入和科技實力。48 個縣( 市) 1999 年~2004 年科技投入和科技實力主要指標上的平均值如表1 所示。2004 年江蘇縣( 市) 的本級科技三項費用是1999 年2.37 倍, 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7.46%, 呈現高速增長態勢。由于科技三項費用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同期財政支出增長速度, 其占本級財政決算支出的比例快速提升, 從1999 年~2004年, 由1.55%提高到1.74%, 平均水平已經遠超過國家科技部開展全國市、縣、區科技進步考核規定的在“十五”期間本級科技三項費用占當年財政本級決算支出的比例需達到1.3%的要求, 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在科技投入快速增長的同時, 一方面由于各縣( 市) 對人才工作越來越重視, 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大學大規模提升招生規模、人才的供應量大大增加, 江蘇縣( 市) 專業技術人員數和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均穩步增長, 科技實力明顯增強。從1999 年~2004 年, 江蘇縣( 市) 專業技術人員數和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年平均分別增長10.63%和9.66%, 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平均達到了464 人。
2. 科技產出。48 個縣( 市) 1999 年~2004 年科技產出主要指標上的平均值如表2 所示。2004 年與1999 年相比,在科技產出水平的幾項主要指標上, 總體而言呈增長態勢, 但從六年的發展軌跡看, 由于多種原因, 導致增長呈現不穩定性, 部分指標在部分年份之間出現了負增長。
從1999 年到2004 年六年中, 江蘇縣( 市) 在專利指標上的變化情況表現出不穩定性。在專利申請方面, 2001 年相比2000 年出現下降情況之外, 其他均處于增長狀態, 綜合6 年的情況來看, 江蘇縣( 市) 的年平均分別增長9.32%。在10 萬人專利申請數上, 2001 年相比2000 年出現了負增長外, 別的年份均處于增長態勢。在授權專利數上,6年中的變化情況與專利申請數的變化情況基本相似。
分析上述數據可以發現, 近幾年國家科技部大力實施專利戰略產生了明顯的成效, 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但從目前的情況看, 由于江蘇絕大多數企業, 特別是縣( 市) 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弱,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還不強,不少地區的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往往集中在幾個主要企事業單位中, 一旦這些單位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出現下滑, 往往會顯著影響整個地區的科技產出水平。因此, 目前江蘇縣( 市) 專利數量的增長機制還不夠成熟和穩定, 需要通過在全社會營造更強烈的創新文化氛圍和環境, 增強全社會特別是企業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技術合同成交額既反映了一個地區技術市場的活躍程度,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是一個比較綜合性的反映地區科技進步水平的指標。從1999 年~2004 年,48 個縣( 市) 的年技術合同成交額均快速增長, 年平均增長率為35.52%。說明江蘇縣( 市) 的技術交易均越來越活躍,利用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能力越來越強。同時他們的科技創新能力在不斷提升, 越來越注重依靠科技進步, 按科學的發展觀加速經濟和社會發展。
3.企業科技進步和高技術產業發展。48 個縣( 市) 1999年~2004 年企業科技進步主要指標上的平均值如表3 所示。從1999 年到2004 年間, 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開發經費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上在2001 年有所下降, 到2004 年達到2.52%。這表明江蘇縣( 市) 企業技術開發經費的投入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有待引導企業積極進行技術創新, 增加技術開發的投入, 提升競爭力。
江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從1999 年到2004 年,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通過ISO 系列認證的比例逐年提高, 由1999 年的平均22.53 提高到2004年的平均44.88%。說明江蘇企業越來越重視依靠加強科學管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能力。
新技術革命的發生使得技術創新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和深刻。從區域工業經濟和工業企業發展的角度看, 技術創新的作用一方面反映在改造傳統工業, 提升其產品、工藝、裝備和服務的技術含量, 增強其競爭力, 另一方面是發展形成高新技術產業, 推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因此, 區域科技進步促進經濟發展很重要的表現方式是推動區域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從1999 年~2004 年,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總體呈上升的態勢, 由平均18.05%提高到20.82%, 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4. 經濟和社會發展。48 個縣( 市) 1999 年~2004 年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上的平均值如表4 所示。從1999年~2004 年, 江蘇縣( 市) 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指標均以比較高的速度增長, 呈現出很好的發展勢頭。GDP 和人均GDP 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6.80%和19.79%。財政收入表現出了更高的增長速度, 財政收入總量和人均財政收入年平均分別增長55.60%和42.42%。
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得人們的收入不斷增加, 生活平不斷提高。從1999 年~2004 年,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不斷提高, 年平均分別增9.05%和6.31%。但是, 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情況進行比較可以發現, 城鎮居收入在基數明顯高出農村居民的基礎上以更高的速度長, 說明他們之間的收入差距在快速增大, 由此可見解“三農”問題確實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迫切需要大力氣盡快解決的問題。
三、1999 年~2004 年江蘇縣( 市) 科技進步基本特征通過對1999 年~2004 年江蘇48 個縣( 市) 的數據進行分析, 可以總結出江蘇縣( 市) 科技進步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 財政科技投入快速增加, 財政科技投入占其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不斷提高。從1999 年到2004 年, 本級科技三項費用年平均分別增長27.46%, 明顯高于地方財政支出增長速度, 呈現高速增長態勢。本級科技三項費用占當年本級財政決算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 由1999 年1.55%提高到1.74%,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2. 擁有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量越來越多, 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從1999 年到2004 年, 擁有的專業技術人員數年平均增長10.63%。2004 年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分別達到464.49 人。
3. 科技產出水平有所提高, 10 萬人專利申請數均有所增加, 但在專利申請數、授權專利數和10 萬人授權專利數等幾個方面都是有升有降。在科技產出上還沒有形成穩定的增長機制。至2004 年, 10萬人專利申請數和10 萬人授權專利數分別為32.48 件和14.68 件。
4. 技術市場越來越活躍, 技術合同成交額快速增加。從1999 年到2004 年的六年中, 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的年平均增長率為35.52%, 呈高速增長態勢, 說明江蘇縣( 市) 科技創新能力在不斷增強。
5. 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 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開發經費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在六年中波動比較大, 均出現過下降的現象, 這表明江蘇縣( 市) 企業技術開發經費的投入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有待引導企業積極進行技術創新, 增加技術開發的投入, 提升競爭力。
6. GDP、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快速提升, 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的收入在不斷增加。從1999 年到2004 年, 人均GDP 和人均財政收入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9.79%和55.60%, 均以比較高的速度增長。區域經濟發展帶動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六年間,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05%和6.31%。但城鄉差距仍在拉大。
7. 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 在工業經濟總量中所占份額不斷增加。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由18.05%提高到20.82%, 達到了一定的水平。
四、結論
通過6 年的數據分析可看出, 江蘇縣( 市) 的科技進步水平在不斷提高, 但一方面這48 個縣( 市) 是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縣( 市) , 江蘇縣( 市) 總體的水平要比這低, 另一方面, 江蘇縣( 市) 科技產出的穩定增長機制還沒形成, 企業技術創新投入有待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孫克忠,宋效中.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遼寧大學學報,1994, ( 14):3-6.
2.李雅莉,石銳.試論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1995, ( 2):35-38.
3.宋偉.論科技經濟結合對社會進步的作用.科學學研究,1995,13 ( 4):20-25.
4.任廷樞,嚴華.科技進步與經濟發展.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1:10-12.
5.曾天雄,陳衛東.論發展縣域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關系. 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26( 6):21-29.
6.陳雙合.發展觀切實加強縣( 市)科技工作.云南科技管理,2005, ( 3):77-78.
7.謝科范.論科技進步與世界經濟發展.科學技術,1995, ( 9):54-58.
作者簡介:梅姝娥,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周雯雯,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7-01-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