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在調研歐美發達國家科研機構轉制經驗的基礎上,總結了英美俄葡等歐美國家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模式,并對其進行比較分析,以期為完善中國轉制科研院所的后續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轉制模式;科研院所;歐美發達國家
自1999 年開始至今, 原國家經貿委管理的10 各國家局所屬的242 個科研院所作為第一批轉制院所的企業化轉制已整整7 年了。據科技部2005 年對242 所科研機構轉制后有關情況的調查, 已有151 個院所基本完成專業結構、組織結構和人員結構調整工作; 37 個院所完成股份制或公司制改造。由于我國進行體制改革的科研院所數量較多、類型和背景差異較大, 科研院所采用的轉制模式能否很好地實現如下兩個目標仍有待進一步商榷, 即: ( 1) 使科研機構成為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新型企業的微觀目標;( 2) 完善國家創新系統, 提高國家的整體創新能力的宏觀目標。因此, 通過比較分析歐美發達國家科研機構企業化轉制的經驗, 探索多種體制改革模式, 使改制的科研院所不僅能較好的生存, 更能有大的發展,“不僅保值, 還要增值”應當是我們的共同目標。
一、歐美發達國家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模式的類別
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關注國有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的問題。我們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調研大量歐美發達國家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案例的基礎上, 將歐美發達國家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模式進行了歸納梳理, 即分別有以下五種類型: 整體直接轉制型、一院兩制型、聯合體型、政府所有委托管理型和民辦官助型。
1. 整體直接轉制型。整體直接轉制模式指科研院所不以企業為依托, 自身尋求發展道路, 通過自我開發、自我商品化, 整體直接轉制為企業性質, 經過清產核資、產權界定, 企業法人注冊登記, 由國有科研事業單位一步到位直接變成科技產業化主體。歐美發達國家科研院所中英國政府化學家實驗室、農業開發和咨詢服務處以及英國國家工程實驗室的企業化轉制均采用了此種模式。
2. 一院兩制型。一院兩制型的模式并不改變科研機構原有構架, 科研部分仍保持其獨立性, 只是在機構內部采取重新建立或將已有的成果轉化中心、中試車間等具備產業化獨立運作的部門獨立出來的方式, 來體現“科研支持產業、產業反哺科研”的特色, 即在同一科研院所中的兩部分分別實行不同方式的運作。例如, 在俄羅斯的科研院所組織結構轉型中就保留了科學院, 并將其定位于從事基礎研究和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技術研究組織, 而且禁止將科學院組織私有化。與此同時, 在俄羅斯的科研院所內還成立了“俄羅斯科學院創新署”, 由該署將科研院所的具有商業價值的成果商業化, 以促進科研院所與企業、高校的合作。
3. 聯合體型。聯合體型模式是指轉制的科研院所與專業相近的企業或院所兼并聯合, 通過資產重組實現優勢互補, 使轉制的科研院所能夠借用外部條件, 促進自身發展。例如, 葡萄牙的實驗室聯合體的組建是基于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目標的需求, 由具備從事與國家目標相關課題的科研能力, 同時具有穩定、高水平、高效率的合作能力的研究單位提出申請, 再由外國知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依照國際標準進行嚴格的評審, 評審合格者由國家科技主管部門授予實驗室聯合體的地位。對于聯合體的運行情況的管理和監督是由隸屬于教育部的科學技術基金會( FCT) 負責。國家通過FCT 對于實驗室聯合體提供轉向資金支持。葡萄牙實驗室聯合體運作情況見圖1。7 年多的實踐證明,此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政府所有、委托管理型。政府所有委托管理型模式的關鍵是政府擁有轉制科研院所大多數資產的所有權, 并具有將這些資產轉移給不同簽約者的權利, 由私營公司對轉制科研院所進行管理。政府部門出于自身的需要將會采購轉制科研院所的部分產品, 也會根據合同為其提供經費, 從而使轉制科研院所的科研活動收入既穩定又能有所增加。英國國立物理實驗室、美國能源部所有的國家實驗室和新西蘭的科技體制改革都選用了該種模式。
新西蘭國家研究所實行政府持股、公司化運作的模式, 既保留了研究所資產的國有性質, 符合西方國家普遍實行的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 體現了政府對科技組織進行間接管理的職能轉變, 又體現了市場經濟下的法人制度和有限責任制度。從國家角度而言, 既保證了國有資產的保值, 避免私有化可能引起的國家財富不均、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 同時, 研究所實行公司化運作, 又為國有資產的增值開辟了新的途徑。
5. 民辦官助型。德國對其國內非營利科研機構實施的是“民辦官助”體制: 公司制管理和政府承擔大部分經費,科研機構的經費基本上來自于德國政府, 但是這些科研機構又全都是自治的公司制組織, 政府只是通過年度的評審等方式進行監督。德國基本法規定: 科技和經濟的主觀能動為主, 國家干預為輔。政府主要是從宏觀上制定科技政策與法規、科研規劃與科技發展重點領域。政府專門成立一個聯邦教研部來制定非盈利科研機構的科研方針政策,協調聯邦各部門的科研活動, 制定中長期科研規劃, 指導科研機構的研究工作。盡管不能向科研機構下達科研任務, 但它卻很好地利用了經費資助有效地推動了國家科研規劃的實施。
二、歐美發達國家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模式的比較
歐美發達國家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模式有其各自的優缺點及適用情況, 具體詳見表1。
三、歐美發達國家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由上述比較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每類轉制模式具有其各自特點, 但它們也具有共性, 即: 科研院所的這種企業化轉制行為應該是科技存量資產與其他資產按市場化途徑實現重組, 并能夠為轉制院所帶來切實改善。
在我國科研機構的轉制過程中, 大部分科研機構均選擇了直接轉制成企業的一步到位型模式。然而, 我們認為科研機構的企業化轉制模式的選擇可以并且應該多樣化。即針對不同形勢及處于不同環境的企業分別選用不同的模式。院所只有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確定適合自己的模式, 才能保證企業化轉制的成功, 進而促進自身的發展, 并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此外, 英美等國家科研院所采取的政府所有、委托管理轉制模式在美國實踐了多年, 在英國也取得了成功, 因此對我國特別具有借鑒意義。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新西蘭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其他幾種發達國家采用的轉制模式從根本上看與政府所有、委托管理模式也是有類似之處,即: 政府擁有大部分或全部資產所有權, 由私營企業進行企業化管理, 一方面可以保證政府對研究機構的控制和監督, 同時, 由企業進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機構的效率,降低成本。而且對于一些難以確定是否適合私有化的研究機構還可以作為完全私有化的一種過渡。
參考文獻:
1.吳同.轉制科研院所的戰略定位與創新.安徽科技,2006, ( 1):15-16.
2. 湯世國.中國科研機構企業化轉制的最新調查報告.http://www.Cnki.net.
3.蔡文東.GOCO 模式及其對我國國家科研院所體制改革的啟示.科技發展,2003, ( 10):95-100.
4.科萱.新西蘭科技體制改革的背景、模式、經驗教訓.中國科技產業,2006, ( 4):74-77.
5.曾光.實驗室聯合體— —葡萄牙科研體制改革的一項成功嘗試.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5, ( 11):10-12.
6.姬曉輝,湯志芳.我國科研院所的轉制與發展問題探討.科技進步與對策,2002, ( 6):29-30.
7.黃寧燕,周寄中.英國公共研究機構改革及對我國的啟示.研究與發展管理,2003, ( 10):58-64.
8.魏宜瑞.轉制科研機構企業化發展模式初探.中國科技論壇,2003, ( 1):36-38.
作者簡介:駱珣,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賈曉薇,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7-01-1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