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大氣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已危及到人們的健康,其中汽車尾氣排放是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在乘用車領域,尤其是轎車和豪華客車及城市公交車,達到國Ⅲ標準要求已不足為奇;但在商用車領域,尤其是重卡,大部分仍只能滿足國Ⅱ標準。日前,國家出臺了第三階段排放標準,簡稱國Ⅲ標準(國Ⅲ標準等效于歐Ⅲ標準),明確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機動車國Ⅲ標準將在全國強制執行!
2006年1月1日,北京第一個在全國提前實施國Ⅲ標準;7月31日,上海對公交車、出租車實施了國Ⅲ標準;9月1日,廣州也加入實施國Ⅲ標準的城市行列;有消息傳出,浙江、深圳等省市也將提前實施國Ⅲ標準。隨著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浙江等省市率先實施國Ⅲ排放標準,2007年重卡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而且主要集中在國Ⅲ標準重卡上,誰搶占先機,誰就可能先占領市場。
國Ⅲ標準重卡生產廠家
2006年10月28-30日,第二屆上海國際專用車暨零部件展在上海嘉定舉行,一汽解放15輛展車中有6輛符合國Ⅲ排放標準,其中最搶眼的是將在2007年7月上市的解放J6重卡;東風商用車10輛展車中有6輛是國Ⅲ重卡。
2006年11月16日,中國重汽首批國Ⅲ金王子重卡交車儀式暨國Ⅲ產品推介會在北京舉行。以此為契機,中國重汽品牌的國Ⅲ重卡開始正式批量投放市場,并配備了中國重汽自己專用的發動機。
2005年,中國重汽為了展示自己在重卡領域的龍頭地位,率先在國內研制出配置上柴日野發動機的國Ⅲ HOWO 8系列重卡產品,并首批通過北京環保局認證。2006年11月16日,向北京首發集團安暢公司交付的符合國Ⅲ標準的金王子除雪車的研制成功,標志著中國重汽在開發具有自主品牌的國Ⅲ重卡產品上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國Ⅱ、國Ⅲ和國Ⅳ標準的差別
我國的國Ⅱ、國Ⅲ和國Ⅳ標準,分別等效于歐Ⅱ、歐Ⅲ和歐Ⅳ標準,以型式認證和生產一致性排放限值(g/km)為例,見表1-3。
表中數據顯示,國Ⅱ、國Ⅲ標準對于柴油機來說,CO、NOx和 PM的排放限值相差很大,而重卡的動力主要是柴油機,所以從國Ⅱ到國Ⅲ對于重卡要求較高;從國Ⅲ標準到國Ⅳ標準,無論對汽油機還是柴油機來說CO、HC、NOx和PM的排放限值要求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技術難度也越來越大。

國Ⅲ重卡技術的關鍵及難點
汽車排放從國Ⅱ到國Ⅲ(從歐Ⅱ到歐Ⅲ),對于重卡來說需要四項關鍵技術。第一,增加了對車輛冷啟動時排放達標的要求。實驗過程要求車輛在-7℃的低溫條件下擱置6小時以上,點火之后立刻測量車輛排放,達到標準。第二,在車輛的電控系統中增加了專門監測排放控制系統工作狀態的功能(OBD車載診斷系統)。它能隨時監測汽車尾氣排放狀況,一旦出現超標,會給出提示。第三,油品質量必須符合歐Ⅲ發動機的需求。第四,對車載診斷系統有保修措施。在美國,要求廠家對排放系統有8萬公里的質保期,并作為汽車召回項目中的一項。這些技術要求是歐Ⅱ標準中所沒有的。

汽車排放與環境保護息息相關,國Ⅲ標準的實施無疑是振奮人心的事情。然而能否順利實施、達到既定目標,以上四個問題現階段在國內可以說個個都是難題。
據了解,當前在國產的各式車輛上,凡是滿足國Ⅲ標準的大多配備的是國外的發動機,即便是由國內企業提供的發動機,其關鍵零部件也多從國外進口。這些關鍵零部件的價格在整個發動機上所占的比例是驚人的,最高可達總價額的三分之一以上。當前,國內發動機上大多數關鍵零部件的開發生產仍然依靠國外技術,對國內柴油機企業來說,實施“國Ⅲ”標準的難度相當大。在電控燃油噴射、增壓中冷、噴油裝置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如油泵是柴油機排放提高的關鍵零部件,價格昂貴,但目前國內的油泵生產技術還不能滿足國Ⅲ標準,電控柴油噴射控制技術方面還主要依賴國外公司。另外,還有一些其他關鍵零部件同樣被國際零部件巨頭牢牢控制。
近年來北京更新了幾千輛城市公交車,全部配備符合國Ⅲ標準的發動機,然而這些發動機主要是由美國康明斯和意大利依維柯公司提供的。可喜的是最近北京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由國產動力裝備的、符合國Ⅲ排放標準的多種車輛,如裝備一汽錫柴、廣西玉柴、上柴日野、中國重汽杭發等發動機的車輛。
OBD車載診斷系統,對重卡生產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難題。因為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要研制出診斷靈敏、準確并能長時間確保發動機正常工作的OBD,需要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技術上也存在很多難點。盡管按規定要求新車沒有安裝OBD將不能上市銷售,但北京市充分體諒企業的難處,給汽車生產廠家留有一定的安裝OBD的準備期,從2007年1月1日起所有新上牌汽車必須加裝OBD。
正當汽車生產廠家忙碌于加裝OBD時,油品質量能否跟上又成為另一焦點。據有關部門統計,通過對全國的油品質量進行抽查,結果參差不齊。油品跟不上,只裝OBD并不能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OBD只能起到在排放不達標時報警的作用,但如果油都不合格,安裝OBD又有什么用?目前北京大概有幾十家加油站的油品能達到國Ⅲ要求,而廣州要少得多,其他城市符合國Ⅲ油品要求的加油站則更少。考慮到實際使用情況,車主不可能去固定的加油站加油,因此油品跟不上,不僅對車輛有一定損害,而且是造成歐Ⅲ車難推廣的最大障礙!
最后一個是排放系統8萬公里質保期的問題。國內汽車生產廠家誰也不愿意這么長時間的質保期,何況在美國要求廠家作為汽車召回項目中的一項,這在國內是不可想象的。個別廠家即使作出承諾,也會列出種種限制條件,根本落實不到實處。
我國國Ⅲ重卡生產廠家的發展重點及方向
1.進一步加強國Ⅲ技術的基礎研究工作,因為用戶最關心產品的可靠性和經濟性。不能一哄而上,人云亦云,否則不但得不到市場,反而砸掉自己的品牌,得不償失!
2.加大對國Ⅲ項目的科研投入、技術引進,并消化吸收,不能僅依賴關鍵件國外進口,要降低國Ⅲ車的制造成本,以便大量推廣。
3.大力發展制造技術,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制造技術是集工藝方法、工藝裝備、工藝材料、檢測控制手段及管理技術于一體的成套技術,是一個系統工程。要不斷建立以制造技術為重點的研究、開發和人才培訓體系。

4.加快產品的結構調整,盡快適應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適應市場的需求!現在的營銷已不是簡單的市場營銷,取而代之的是社會營銷,社會需要的才是企業要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必須有社會責任感和責任心!
5.在研制、生產國Ⅲ重卡的同時,不能只盯著國Ⅲ機,還要為以后的排放升級、為國Ⅳ預留空間,不經過大的調整和改動就能升級,以便于用戶維修和更換配件。
結束語
今天,我國重卡事業不僅有著豐富的技術積累、營銷服務網絡基礎,更有著良好的外部環境,正處于企業創建重卡國際知名自主品牌的大好時機。
近年來,由于我國重卡技術、質量大幅提高和“性價比”所具有的先天優勢,整個重卡行業的出口增長十分迅猛,在歐洲一些國家,中國的重卡產品已經對當地的重卡品牌造成了很大沖擊。以排列前十名重卡廠家的產品出口數額為例(這10家企業的出口量占中國重卡出口總量的95%以上),2006年出口量增長的重卡企業有7家:一汽解放、東風柳汽、中國重汽、重慶紅巖、北汽福田、華菱汽車和洛陽福賽特。盡管洛陽福賽特的產量不大,一年總產量不足1000輛,但其出口重卡增幅卻高達600%;重慶紅巖的增幅為360%,產品遠銷俄羅斯、哈薩克斯坦、東南亞、非洲與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北汽福田以350%的出口增幅位列前茅;東風柳汽的出口形勢也非常喜人,2006年上半年的出口量已接近上年全年的2倍;一汽解放中重卡的出口量2006年上半年就超過了千輛,增幅為10%;重卡新秀——華菱重卡,2004年下半年才上市,2005年就一次完成出口500輛,2006年出口更是突飛猛進。在10家主流重卡企業中,中國重汽位列出口榜首,繼續占據重卡出口第一寶座。北方奔馳的出口量與上年持平,但它與伊朗納薩姆集團公司有長期合作協議,已首批出口伊朗專用汽車500輛,在五年內完成6000輛的出口。
2007年是中國重卡真正的發展“元年”,重卡生產廠家可以借助國家大力推行國Ⅲ標準的東風,實現重卡產品的升級換代。國Ⅲ重卡不僅國內市場有大量的需求,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因為在國外、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對環保要求更嚴格。2007年重卡市場的競爭熱點是國Ⅲ標準重卡,搶占先機者將搶先占領市場。
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