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2007年起,利用三年時間,使中國重汽的發展實現質的飛躍,把中國重汽建設成為民族重卡的旗幟,真正實現吳邦國委員長的期望,使中國重汽成為世界知名、國內其他企業不可替代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2007年中國重汽商務大會上,董事長馬純濟的講話擲地有聲。
中國現在已成為一個令世界矚目的工業大國,但由于高端技術和研發能力的不足,很少有在國際市場上叫得響的自主品牌,這成了“中國制造”的軟肋。汽車是機械工業的重要支撐力量,尤其作為生產裝備的重型卡車對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作為重型汽車行業的排頭兵——中國重汽自覺加壓、勇挑重擔,將企業的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尊嚴聯系起來,力爭打造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制造”!
“中國重卡之夢”讓多少中國重汽人為之鞠躬盡瘁,奮斗不已!
1960年,第一輛重型卡車-黃河JN150誕生在黃河岸邊的濟南汽車制造廠,朱德委員長親筆題詞“黃河”!那一刻,整個中華民族都振奮了。
1980年,自主研發的第一輛10噸級重型汽車-黃河JN162,成為當時國內重型汽車的主導產品。
1983年,中國重汽與奧地利斯太爾公司簽訂了技術合同,引進了當時世界先進的斯太爾91系列重型汽車。這是國家批準的第一個,至今也是唯一一個汽車整車技術引進項目,1989年開始實現國產化并投放市場,無論是技術水平、生產能力還是市場占有率,都曾讓中國重汽穩居行業老大的地位!
但是,在近二十年的社會發展、時代進步中,斯太爾技術已呈現頹勢,中國需要更適合國情的新型重卡,中國也必須創立自主研發的民族重卡品牌。中國重型汽車已經開始一個劃時代的發展階段,新世紀的中國重汽人理應擔當起這一歷史重任,譜寫民族品牌的新篇章。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大量的同質化產品,中國重汽認真分析形勢,揚長避短,不斷開拓。技術中心主任出身的總經理蔡東,針對市場的變化敏銳的指出:“產品要適應市場要求,否則再強大的網絡、再完善的服務也沒有用。如果現在的電視廠家還賣黑白電視,那結果可想而知。因此,產品首先要‘好’!”“好”,既是先進技術的體現,又要有先進工藝的保障。為了這個“好”字,多少技術人員夜不能寐!多少生產工人加班加點,為了能讓用戶從心底喊出這個“好”字!蔡總和技術人員定期到使用現場走訪司機,到汽車修理廠和師傅們探討技術方案,到合作單位實地考察車輛使用情況……大量、長期的試驗和調查為產品的改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溫差大、地理環境迥異,而出口國外的車輛同樣遇到地形復雜多變的問題,要想讓用戶說出這個“好”字,只有不斷地創新,在實踐中摸索前行。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要想打破發達國家“勝者全得”的局面,必須走出去、“拿過來”,必須要在引進后學會消化、吸收、應用。中國重汽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是國家一類汽車研究所,匯集了國內最優秀的重型汽車技術人才和一流的試驗設備。為了提高創新能力,中國重汽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機遇,有選擇、有重點地與重卡領域的巨頭進行合作,把自主創新與必要引進有機結合起來。與奧地利斯太爾公司以及后來曼公司的合作,讓中國重汽始終保持了與國際先進企業對話的機會,在二十年持之以恒的學習、消化、吸收過程中,中國重汽已經邁上了“生產一代、儲備一代、設計一代”的新臺階。與沃爾沃公司的合資建廠,不僅讓技術人員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而且與全球的零部件采購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將祖國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牢牢掌握在手中。

科學技術一旦轉化為生產力,必然會爆發出一股不可遏止的能量。新重汽成立的第一年,在百廢待興的狀態下,首先拿出了1000萬元搞新車研制,這可是前幾年科研投入的總和呀!科研人員的熱情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當年就研制出了“飛龍”汽車,雖然市場認可度不高,但卻從此讓中國重汽有了“飛”起來的信心。其后幾年,科研投入的資金翻番增長:2003年,“斯太爾王”投放市場,中國重汽銷量猛增;2004年,繼續加大投入,上半年“黃河王子”投放市場后復蘇了“黃河”品牌;2005年,“HOWO”投放市場,當年銷量超過1萬輛,創下了國內外新記錄;2006年,“金王子”亮相后,在“黃河王子”的基礎上銷量增長了300%;2007年,中國重汽再次發力,一舉將65項新技術用于全面改進和提升中國重汽產品品質,真正實現換代產品的“成熟、安全、可靠、節能”。
中國重汽,揮起自己的拳頭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2004年10月18日,當蔡東總經理親自駕駛的HOWO重卡駛下生產線時,中國重汽就為“國際化戰略”準備下了破冰利刃。HOWO重卡以其全新的產品設計概念和已達到的技術水準,不僅引領國內重卡技術潮流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而且讓SINOTRUK的品牌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隨著國際貿易的增多,如果沒有自主創新,很容易受到反傾銷等技術性壁壘的制約。之前,中國重汽副總經理韋志海在國外開拓市場時,就接到了外國公司的法律意見書,告中國重汽侵權!這當頭一棒,讓中國重汽明白了: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才能真正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當你利用引進技術生產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時,就威脅到了人家的利益,矛盾就產生了。依靠別人沒有出路,只有丟掉別人的拐杖,走自己的路,才有前途!有了HOWO這樣叫得響的產品,2006年中國重汽出口整車6000多輛,SINOTRUK的身影已經走向了世界。
2007年將是中國重汽不平凡的一年。HOWO產品的推出以及產品技術的全面提升,讓多年以來的重型卡車超越了斯太爾技術平臺,這是國內重卡一個劃時代的重大突破。發動機的成功切換,讓中國重汽非但沒有在危機和流言中倒下,反而以破為立,由此進入了高速發展的質變期。

2007年,中國重汽確立了整車節油新概念,將實現全車各改進、改良部位的同步降耗節油。不但發動機更加節油,而且通過改進制動系統以減少制動能耗和輪胎磨損,從而更有效的降低油耗。
重型汽車行業格局質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斯太爾”時代亦將成為歷史,今朝引領風騷的是以中國重汽生產的HOWO和金王子等為代表的高端技術水平的全新重卡!
隨著中國重汽國內外銷量的不斷增加,隨著“中國重汽造”的重型卡車技術的不斷提升,當年讓多少人魂牽夢繞的“中國重卡之夢”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幻。
“天地大矣,前途遼矣。”讓東方的巨人,托起新的希望,托起明天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