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電子的發展給汽車安全系統帶來了更多的選擇,同時也開辟了汽車電子的新市場。
1.汽車行駛安全性受社會關注
所謂安全汽車,是指綜合運用當代先進的汽車安全技術以保證最佳安全性的汽車。隨著汽車數量的增加,汽車社會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因汽車的普及而愈加便利,同時也不得不“吞下”汽車社會帶來的苦果——交通安全事故。據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嚴峻,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高達10萬人以上。因此汽車安全性直接關系到人身和財產的安全,它將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汽車工業的發展越來越受到安全、環保及節能要求的限制。安全、環保、節能,體現了汽車科技創新的方向,也是汽車工業競爭的焦點,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促使這三大難題得以解決。
汽車行駛的安全性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汽車行駛的安全性是客戶對汽車要求的核心,它比汽車性能、車載娛樂和燃油效率都更重要。關注汽車安全,不僅是為了司機和乘客,更是為了道路上的行人。目前汽車安全設備已從物理領域轉向電子領域;從輪胎和剎車技術的進步,到側撞保護和安全氣囊及輔助駕駛系統等。最新的汽車采用了大量電子技術和傳感器,不斷監測和評估周圍的環境,為司機顯示相關信息,并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接管車輛的控制。在提高汽車安全性、舒適性和操控性方面,電子系統起著重要的作用。
2.主動安全系統成為市場新寵
保護駕駛員與乘客生命安全的汽車安全系統,是現今全球汽車電子技術的重點發展項目之一。基本的汽車安全可以大致分為可避免事故發生的主動式,以及能在事故發生時減少人員傷害的被動式兩大類。主動安全系統能提高車輛行駛的穩定性,能防范事故于未然。主動安全系統范圍廣泛,包括行人保護吸能車體、安全帶、安全氣囊、碰撞傳感器、防抱死制動系統ABS、電子穩定系統ESP、牽引力控制TCS、電子制動力分配EBD等。被動安全系統用以減緩事故嚴重程度,保護乘員在碰撞事故中受到最小的傷害,如使車廂變形減至最小、使乘員在車廂內移動發生第二次碰撞的機會最小等。
汽車制造商在被動安全性和主動安全性上的研究成效卓著,目前關注的重點已集中于整體安全性方面,即車輛將逐漸裝配全套的駕駛輔助系統,預報和盡可能防止發生事故。
安全剎車技術已從最初的ABS(剎車防抱死系統)發展到后來的EBA(緊急剎車輔助系統),如今線控剎車技術正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線控剎車技術可實現更富效率和安全的剎車,無需體積龐大的液壓技術,能大大減少尺寸和維護成本,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ABS已成為歐洲車輛的標準配置,而在中國新型車輛中的安裝率也已上升到70%。下一個目標是普及電子穩定系統(ESP),從而防止車輛在轉彎時失控,該系統目前在歐洲的使用率為35%,在美國是11%,在中國則相對較低。這種狀況必須得到改善,因為電子穩定系統已經證明它的強大作用:安裝于乘用車可使交通事故降低20%-50%,用于大型車輛可使交通事故下降67%以上。
近幾年,在國際新型轎車中安全技術獨占鰲頭,成為汽車生產廠家和消費者共同追逐的目標。汽車安全技術改良的主流是采用更為先進的防撞設計、更加保險的安全氣囊系統和智能化程度更高的防滑系統。在保障行車安全方面,電子裝置應用擴大,如倒車監視系統、電動后視鏡、超速運轉警報、車間距離警報裝置等。高檔客車的制動系統一般采用前盤后鼓及雙管路氣制動等,安裝進口剎車間隙調整裝置、ABS等。在轉向系統方面,則采用機械式、液壓助力、整體式動力轉向等。電子控制的智能裝置能對發動機進行保護,預防起火燃燒,并自動啟動報警裝置。GPS車載定位系統出現在高速客車上,該裝置不僅具備車輛跟蹤、信息傳輸、網上查詢等功能,而且覆蓋了車輛行進路線、超速、超載、超時行駛等行車記錄儀的功能,司機的操作行為和行車狀況均在有效的監控之下,大大提高了車輛行駛的安全可靠性。

3.汽車電子安全系統成為國內市場主流
電子制動系統。安全制動技術已從最初的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到ASR(驅動防滑控制系統),到EBD(電子制動力分配系統),再到目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的線控制動系統。線控制動系統含有更輕的重量、更高的控制精度以及更易于與未來高級汽車動態控制系統的其他子系統進行整合的優勢,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輪胎氣壓監測系統(TPMS)。美國新頒布的公路安全法規,使TPMS一躍而成為汽車行業發展最為迅猛的領域。據悉,美國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要求2007年9月1日以后生產的全部車輛將配備輪胎氣壓監測系統(TPMS)。這是繼安全帶、安全氣囊之后汽車安全的第三個立法產品。目前的TPMS系統可分為兩類:直接TPMS和間接TPMS。直接TPMS在每個輪胎內都設有胎壓傳感器,這些傳感器通過射頻(RF)信號將壓力和其他信息傳送到中央接收器;而間接TPMS沒有壓力傳感器,需要依靠ABS系統內的速度傳感器來監測和比較輪胎轉速的不同。間接TPMS無法滿足美國TREAD法案對精確度的要求,該法案規定即使輪胎充氣率達80%以上,TPMS系統也必須可以監測得到。直接TPMS成本雖然更高,但精確度也更高,此外它還可以監測并顯示輪胎的溫度,無論輪胎漏氣嚴重與否都會發出警報。并且能夠實現零速度測量和多輪胎虧氣情況探測。
當前,國外新車型大多裝配了輪胎氣壓監測系統,如奔馳、奧迪、寶馬、法拉利、保時捷、輝騰等;國內只有個別車型安裝了輪胎氣壓監測系統。國內胎壓監測系統市場還處于產品完善和市場起步階段,產業化配套的市場還沒有大規模激活。但已有一些汽配商開始代理銷售國外的TPMS系統,上海、重慶及廣東等地也有幾家公司開始投入生產并銷售TPMS,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江蘇大學等高校的學者們對TPMS相關技術已開始進行理論研究。目前國內一些廠家生產的TPMS,基本是靠引進國外公司輪胎壓力監測系統開發平臺及生產線,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廠家手中。因此,隨著TPMS逐漸成為汽車的標準配置,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PMS意義重大。
安全氣囊。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20萬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約20%是由于正面碰撞事故導致的,安全氣囊的發明,大大減少了這類事故的發生。隨著汽車電子半導體技術的應用,安全氣囊產品進一步發展,出現了帶診斷單元的安全氣囊,它由傳感器、計算機處理系統、氣體發生器及氣袋等部件組成。在撞車的瞬間,傳感器采集撞車信號,計算機對信號識別、處理,點燃氣體發生器,在乘員面前充起氣囊,保護乘員的頭部和胸部不受損傷或降低損傷程度。自1996年起,國外就將安全氣囊作為中檔車的標準配置,在歐美國家,駕駛位的安全氣囊安裝率已達100%。中國對安全氣囊的研究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目前中國安全氣囊的生產已初具規模。特別是2001年1月1日,我國頒布了首個汽車技術安全法規——《關于正面碰撞乘員保護的設計規則》,要求2002年7月1日以后出廠的8座(不含駕駛員)以下的乘用車必須安裝安全氣囊,于是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相關企業投入到安全氣囊行業。
由于安全氣囊的不適當爆出會導致乘員的傷害,因此乘員感知系統配合新一代的控制模塊和多級引爆氣囊已成為目前新一代被動安全產品的代表。美國政府要求從2006年開始所有新款汽車都必須安裝能夠根據乘員的體型、體重“智能”打開或收縮的安全氣囊,從而大大提高乘員的安全性。
輔助駕駛系統。輔助駕駛系統可消除繁瑣的駕駛動作,提供更高的駕駛舒適性。如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ACC),采用雷達感知器來不間斷地監測與前方車輛的距離,并可自動調節行駛速度,以便維持與前方車輛保持安全距離;紅外相機可提高觀察能力,提供了基本的安全功能;利用范圍廣泛的傳感器提醒潛在的危險情況等,為司機提供信息及特殊情況下的車輛控制能力,從而保證乘客的安全。

汽車防盜器是必不可少的,倒車雷達對于新司機、特別是女性司機尤為重要。但產品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所起的作用,一些倒車雷達因其敏感度不夠,探測距離僅為0.9-0.2m,會給司機的判斷及采取措施帶來一定的困難。
4.汽車安全系統電子領域的市場空間
安全、節能、環保一直是汽車不變的追求,而汽車安全的使命更為重要,引發的市場投資熱潮亦居高不下。由于對人身安全的重視,各國紛紛以法律法規規定汽車必須加裝安全配備。據預測,全球包括汽車電子控制與安全產品的市場規模,在2007年分別可達到296.03億美元與230.06億美元。
目前,汽車電子安全技術發展的方向是向集中綜合控制發展:將制動防抱死控制系統(ABS)、牽引力控制系統(TCS)和驅動防滑控制系統(ASR)綜合在一起進行制動控制;將制動、懸架、轉向、動力傳動等控制系統通過總線進行連接,形成一體化底盤控制系統(UCC)。
近年來,我國對汽車安全、環保、節能的標準不斷加嚴,客戶對舒適性的要求不斷提高,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汽車電子技術研究與應用的進展。我國在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安全氣囊、車載信息系統等技術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電子計算機輔助駕駛、衛星定位導航系統(GPS)等智能化交通運輸系統(ITS)方面的研究已開始起步。
汽車電子安全系統被認為是汽車技術發展進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車電子安全系統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現代汽車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汽車工業也在不斷地對自身進行改造,推陳出新,引入新技術、新工藝。尤其是電子安全技術的飛速進步,給汽車零配件產業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空間,汽車安全系統正加速向電子化、智能化、多媒體領域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