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年,影響國內微型汽車市場發展的因素主要是外部的政策環境、汽車行業整體發展情況、微型車行業自身發展規律以及一些不確定因素。綜合分析,“利多”因素要大于“利空”因素,必將促使今后幾年國內微型汽車市場走向健康協調發展。
微型汽車市場發展的有利因素
1.國情為微型汽車帶來生機
微型汽車最早出現在1936年,德、法、英、意相繼開發了多種微型汽車投放市場,五十年代開始得到飛速發展,也推動了這些國家轎車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微型汽車在日本的發展是從戰后開始的,在政府的支持下,1955年制定了“國民車構想”,提出了“普及型轎車發展綱要”。為適應石油和原材料短缺、資源貧乏的本國國情,大力研制和生產微型汽車,1959年年產達到31600多輛,占當年轎車總產量的40.3%。1968年每千人擁有汽車51.1輛,微型汽車產量的比例上升到61.8%,微型汽車對提高日本汽車普及率發揮了巨大作用。
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在經濟不太發達的時期,都是通過發展微型汽車來推動汽車工業的發展,使汽車(轎車)普及并進入家庭。八十年代初期,微型汽車在轎車總保有量中意大利高達52.5%,法國占33.7%,英國占12%,日本為9.8%,德國為7.7%。目前,這些發達國家微型汽車雖然已經不占重要地位,但在汽車的總保有量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
從1990年到1997年,我國微型車年產量的增長倍數為整個汽車增長倍數的3.5倍,其中微型轎車的增長倍數為整個轎車增長倍數的3.7倍。微型車占整個汽車產量的比例由9%上升到最高時的31.7%,目前回落到24%左右;微型轎車占整個轎車產量的比例由7.3%上升到26.9%。說明汽車(轎車)的普及和進入家庭是一個漸進過程,微型汽車在各國經濟尚不發達的時期大多以它作為進入家庭的首選車型和主導車型,發達國家如此,中國也不例外。
我國現階段應該把適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微型汽車當作進入家庭的主導車型加以重視和全力支持發展。從目前現狀來看,時下流行的小巧靈活的微型轎車頗受國人青睞。2006年,天津一汽的夏利系列轎車以16萬輛的銷量繼續保持經濟型車的主導地位;處于微型車高端的“威”系列(威姿、威樂、威志)產品總銷量達到近4萬輛,以同比增長200%的業績占企業整體銷量的18%,使天津一汽順利完成了調整銷售結構和提高產品競爭力的戰略目標。在自主品牌轎車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2006年新上市的威志憑借“和諧#8226;示范車”理念異軍突起,上市短短70天就實現銷售7000輛,并以月均3000輛的成績迅速占領國內微型轎車市場,一舉沖至同級別兩廂車銷量排行榜的首位。

2.國家鼓勵發展小排量汽車
2004年6月1日出臺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提倡使用小排量汽車。同年10月28日,強制國標《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公布。國家發改委11月25日發布的《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提出,為強化節能,國家將研究鼓勵發展節能車型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車輛的財政稅收政策;研究鼓勵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的生產和消費政策。在國家發改委專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提出: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車使用和運營的規定,擇機實施燃油稅改革方案。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缺乏,國家財政收入和國民人均收入都很低,能源和原材料并不豐富,微型汽車不但可以節約能源、原材料,而且絕大多數國民也買得起、用得起,滿足進入家庭的需要。從中國國情出發,加快微型汽車的發展,使之在我國汽車(轎車)產量和保有量中的比重逐步加大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符合我國國情和汽車工業發展的客觀規律的。
影響微型汽車發展的不利因素
1.惡性競爭使微型車企業效益滑坡
降價對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也是企業生產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為擴大市場份額而采取的促銷手段。但目前的降價風潮不是一定生產規模的產物,而是相互拼殺的結果。價格大戰使很多廠家無利可圖,導致企業進入技術開發能力低下、生產規模下降的惡性循環,引發消費者持幣待購,微型車市場依舊低迷。特別是近幾年鋼材等原材料的漲價和微型汽車價格的不斷走低,使得國內微型汽車企業經濟效益急劇下滑,虧損企業更是不在少數。
2.其他車型對微型車的沖擊和分流

現階段,國內市場十幾款經濟型轎車大戰的結果是,經濟型轎車價格下滑到6萬元以下,從而進一步壓縮了微型轎車的生存空間,對微型轎車的沖擊和市場分流顯而易見。此外,輕型客車、輕型貨車、中檔皮卡和新一代農用運輸車對微型客貨車的“上擠下壓”,進一步蠶食了微型汽車市場份額。
國內微型汽車市場展望
1.微型轎車將取代微型客車成為行業發展主流
一方面,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普通消費者對汽車安全和環保要求日益提高,微型汽車行業從微型貨車起步,過渡到微型客車,再提升到微型轎車作為代步工具,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面,所有微型汽車企業已將主要資金和力量轉向微型轎車,推出適應消費者不同需求的微型轎車產品,一些民營企業也將微型轎車作為進入汽車市場的突破口。預計今后幾年,微型轎車無論是絕對增長量還是增長速度,都將超過微型客車,成為微型汽車行業的發展主流。
2.微型汽車企業的大排量中級轎車將接受市場考驗
中級轎車肩負著微型汽車企業拓展國內汽車市場的夢想。繼微車企業推出海域303等1.5L排量的轎車后,接踵而至的哈飛賽豹、昌河鈴木利耶納、江南風光、江南傳奇、比亞迪F3、F6、吉林通田虎等大排量中級轎車陸續投放市場,長安、吉利、上汽通用五菱也推出了1.5-2.0L排量的中級轎車。在基本由合資品牌主導的國內中級轎車市場上,以自主品牌居多的微型汽車企業的大排量中級轎車將接受市場嚴峻考驗,市場表現如何,格外引人關注。
3.價格、技術、品牌是微型轎車競爭的主要手段
如今對于微型轎車來說,消費者不僅關注其價格,對其品牌的要求也在進一步提升,如夏利、奧拓、Spark等微型轎車強勢品牌的市場優勢進一步顯現。微型轎車已不再是簡陋、低檔的“代名詞”,采用先進技術、高檔舒適配置的微型轎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4.微車行業重組仍將延續
這些年微型汽車行業的兼并重組使微車市場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
5.摩托車企業升級紛紛瞄準微車行業
自從重慶宗申產業集團以1500萬元重組了安徽蕪湖民營汽車企業——通寶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后,宗申集團已在汽車制造業至少投入了5億元,主要用于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型汽車,計劃在3年內將蕪湖基地微車產銷量提升到3-5萬輛,待重慶微車基地建成后,兩個基地的年產銷量將突破30萬輛。無獨有偶,同處重慶的著名摩托車企業力帆集團,收購安徽蕪湖另一家民營微型車制造企業——華陽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切入經濟型、微型商務車生產領域。
總之,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沒有絕對,因此影響國內微型汽車市場發展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綜合分析,對于微車市場來說“利多”因素大于“利空”因素,今后幾年我國微型汽車市場必將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