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以服務業轉移為標志的新一輪全球產業轉移浪潮中,中國正逐步成為全球承接服務外包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年前,世界制造業轉移為“中國制造”提供了迅速發展的機遇;20年后的今天,世界服務業轉移又為“中國服務”的崛起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伴隨著全球互聯網和經濟一體化的深入,世界服務業正經歷著與制造業相似的變化:由生產成本高的地方轉向成本低的地區,服務外包成了當今世界最流行的關鍵詞。
所謂服務外包,是指近年來發達國家將高科技產業或服務業的部分業務,外包到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的經營方式。包括軟件外包、信息服務外包、人力資源服務外包、金融服務外包、客戶服務外包等等。服務外包具有信息技術承載度高、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吸納就業能力強等特點。對中國而言,大力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有助于加快現代服務產業的發展,擴大知識型服務產品出口,提升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促進對外貿易方式的轉變等諸多利好。
現階段,中國在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的能力、規模和質量方面,雖然與一些國家相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綜合實力也略遜于愛爾蘭和印度,但中國具備大量高素質、低成本的專業技術人才,其服務貿易規模已居發展中國家之首,且擁有一定優勢的產業基礎。愛爾蘭和印度等國以服務外包為重點,推動服務產業取得迅速發展的經驗證明,通過政府的促進和培育,把握住發展機會,實現服務外包和服務產業的跳躍式發展,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中國政府為了促進服務外包的快速發展,商務部已經提出了“千百十工程”:即在“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建設10個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推動100家世界著名跨國公司將其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培育1000家取得國際資質的大中型服務外包企業,實現2010年服務外包出口額在2005年的基礎上翻兩番的目標。
為了加快實現這一目標,國家開發銀行還決定在今后5年內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提供不少于50億元人民幣的政策性貸款;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也將向服務外包企業提供包括信用管理、融資便利、海外投資保險和咨詢服務在內的全方位服務支持;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出臺了鼓勵本地服務外包發展的政策,并提供了相應的資金扶持。
今年4月10日,首屆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與國際合作論壇在武漢召開,世界最大的IT服務外包巨頭——全球500強的EDS跨國公司也正式入駐光谷,把建在中國的首個服務中心落戶武漢。武漢市政府也宣布,每年將安排1億元用于支持服務外包企業的發展。種種跡象表明,全球服務產業轉移的浪潮將會大規模地涌向中國腹地,中國已經拉開了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的時代大幕。
可以預見,中國承接服務業轉移的能力,一定會像當年承接制造業轉移的能力那樣,成為全球注目的焦點。中國可以成為世界制造業的加工中心,也可以成為世界服務業的加工中心,而且有可能會成為“世界辦公室”。對世界來說,“中國服務”這一概念雖仍顯陌生,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人的創造力一定會加快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服務”的飛躍,“中國服務”一定會成為拉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新標志。這是歷史賦予的使命,中國不能、也不應該錯失這一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