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不斷成熟,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實現教學內容的信息化已經成為教育戰線大勢所趨的洪流。而對于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中的專業課教學的研究是現代職業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的方向,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就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學
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學內容注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傳授,為學生更新知識和增強技能奠定了基礎。因為職業教育專業課具有操作性強、實踐性強等特性,許多知識技能首先需要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創設實踐的環境才能掌握。但由于時間、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不可能把所有的操作、實物都搬到課堂親自去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需要信息技術的輔助。應用信息技術于職業教育中的專業課教學,是推進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并取得最佳辦學效益的重要舉措。必須正確認識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學的關系,充分認識它的作用和意義。
信息技術在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
表現形式多元化,突破教學難點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職業教育的專業課教學,有著傳統教學不可比擬的優勢,為現代教育提供了足夠的技術支撐,使傳統教學中學生面向靜態呆板的課本和板書變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既有聲音,又有圖像,既有平面,又有立體等,既能展示事物的表面,也能剖析事物的內部結構。既能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多元性顯示出來,又可以化靜為動、化動為靜、化大為小、化小為大,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教學難點簡單化。如《液壓傳動》中的液壓泵和液壓閥一部分,關于各類泵和閥的內部結構,可以從實物、模型的觀察中了解,可是它們的工作原理對于學生來說卻較難理解。利用多媒體模擬液壓泵和液壓閥的工作過程,將液壓泵和液壓閥內部結構示意圖用動畫的形式生動地表現出來,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液壓泵和液壓閥的實際工作情況,那么學生就容易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了。再如汽車發動機的教學,發動機在不工作的情況下能夠進行拆裝,容易掌握其各部分的組成,可是其工作原理只有在工作的時候才能看懂,但工作的時候不可能隨意拆裝觀察,這時,我們就可以應用多媒體課件來講解。
信息資源豐富,打破時空局限進入網絡時代后,網絡環境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庫、資源庫,網上的資源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的能力。網上資源信息量大、更新快,它能為我們提供同步教學、優秀教案等多種資源,使我們從中能了解到當今職業教育的動態、發展方向和最新的科技成果。由于專業課課程本身存在一定的難度,我們只把教學過程限制在課堂內的有限時間里是不夠的。同時,國內外高新科技發展速度都很快,比如數控機床代替手工機床,機械鑄造代替手工砂型鑄造等。這些都決定了專業課教學必須打破時空局限,緊跟時代步伐。而Internet網絡資源為我們解決了這一棘手的難題。2004年5月,筆者在給機電專業學生講授《金屬工藝學》時,有關焊接質量的無損檢驗方法,還只有磁粉檢驗和放射性檢驗兩種方法。而2004年6月,德國技術超聲波檢驗方法已被應用到國內電焊業,同時放射性檢驗方法被國家焊接協會禁用。通過互聯網,使學生了解到國內外最新動態,激發了他們對機加工方法探索的積極性。
模擬實驗真實化,增強感性認識多媒體技術能抓住發生在瞬間的現象,讓學生清晰地觀察。計算機能模擬真實的情境,通過模擬練習獲得在現實中不便或不能獲得的真實體驗,訓練學生的技能。實驗教學和演示實驗是專業課教學的重要環節,例如,《模擬電子技術實驗與習題》教材,有一篇為《模擬電子技術實驗》,在每一章節的教學中都要求學生實際動手制作調試每個單元電路。在傳統的電工電子實驗室,由于實驗環境和實驗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無法操作或實驗結果往往與理論不一致,甚至出現相反的數據。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模擬一些重要的、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可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實驗的演示效果。
教學效果深遠,教會學生學習 信息技術應用于職業教育的專業課教學中,不僅可以產生上述三點優勢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廣義的信息觀。使學生學會怎樣學習,如何學習,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深刻領悟到自己不是要得到“金子”,而是要得到“點石成金術”。學生在校時間畢竟有限,在有限的時間里只能學會有限的知識。而如果我們從始至終都把信息技術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樹立學生的信息化學習的觀念,就能夠促使他們高效率地學習。多種媒體的綜合同步運用、網絡資源的合理使用正逐漸優化著學生的學習方法,融入他們收集、加工信息的頭腦當中。
專業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教師都非常重視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專業課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打破。一些教師認為,信息技術有那么多優勢,在專業課教學中一切知識的傳授都可用信息技術來代替。用機器代替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有違教學的本質,更談不上教學效果。另外,一些教師迫于形勢,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表現出業務不熟,流于形式等問題,不僅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而且還影響正常的教學。因此,在信息技術與專業課教學的結合中有許多問題需要注意。
職業教育工作者應加強自身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信息技術中的電教技能是教師的一項教學基本功,教師要想在課堂教學中正確選擇、恰當組合、熟練掌握各種電教媒體,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就必須加強電教知識的學習,盡量避免電化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如:重信息傳遞的量,輕信息的篩選;重信息的多維化,輕信息的指向性;重形象思維的培養,輕思維規律的總結等。
掌握綜合運用和有選擇的使用各種教學媒體的方法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時,不能追求技術越新越好,而應善于綜合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充分發揮各種媒體的功能,實現優勢互補。現代教學媒體只能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和促進學生學習的先進工具,不能完全代替教師上課,任何一種教學媒體的存在,既有它的長處,又有其局限性。現代教學媒體具有方便、快捷、形象、直觀、豐富、多樣等特點,但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互動,缺乏情感交流。其優點有時還會是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如豐富多樣性,可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們要將傳統的、常規教學媒體與計算機這個中心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揚長避短、互相促進的目的。
始終堅持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信息技術與專業課教學的結合過程也應根據教法改革,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環境,激發和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在結合中應注意適量、適度、適時,結合的目的是實現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不能一味追求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一目了然,和盤托出。學生如果只是視聽參與,沒有經過實習和實訓,不利于學生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也抑制了學生想象思維的發展,最終失去了職業教育改革的真正意義。
信息技術與專業課教學的結合,應充分考慮信息技術的優化組合和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啟發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積極性。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獲取知識,掌握技能,達到知識和能力的同步提高。我們相信,信息技術與專業課教學的結合將對職業教育改革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必將實現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姜佩東.液壓傳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戴士弘.模擬電子技術實驗與習題[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
陳晨(1980—),男,河北保定人,保定職業技術學院助教,主要從事機械制造方面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