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建設中對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師資建設、教材建設、產學研結合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建設;實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人口迅速膨脹,導致城市交通擁擠、大氣污染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國一些大城市大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特別是輕型軌道列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武漢、南京等城市先后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這為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技術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市場。鑒于此,我院依托原有的鐵道車輛、電力機車專業,于2004年開設了高職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并在專業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建設及產學研結合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實踐。
(一)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技術應用型人才主要從事技術的應用與實作,其主要任務是實施已完成的設計、規劃和決策,并將其轉化為產品。由于工作在生產一線,既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理論,更需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我院在確定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的教學計劃時,首先成立了以專業教師、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為主要成員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以指導專業發展的方向。專業指導委員會負責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的制定,對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師資隊伍和專業教材建設等進行指導。二是組織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到當時全國唯一開設了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的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參觀學習。三是組織專業教師到上海地鐵公司、上海城市軌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深圳、南京地鐵公司等用人單位對本專業崗位的設置、崗位技能的要求進行調研,通過調研發現本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列車駕駛、車輛運用及車輛檢修三個方面的工作。通過參觀、學習、調研,依據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技術領域和崗位能力要求,確定本專業的培養目標為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服務于生產、運用、管理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并以“對準崗位設課程,對準實踐抓教學”的思路來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
(二)改革傳統課程設置模式和教學內容,構建應用型教學體系
根據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學生崗位能力要求及綜合能力的發展,我們認真地進行市場調研,經專業指導委員會認證,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改變了傳統課程體系設置模式。采用“2.5+0.5”的教學模式,理論教學分成三大模塊: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課。減少了一些課程在理論上的重復,將一些理論知識有機地融入到實踐教學中。采取“精簡、融合、重組、增設”等方式,設置了《機械制圖》、《機械基礎》、《電工及電子技術》、《單片機》、《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城市軌道交通牽引》、《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技能鑒定綜合實訓》等主要課程,突出了專業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理論和實踐課程的比例達到1∶1,加大了實踐課程的比例。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技術的高速發展對該專業技術人員的素質和技術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學內容必須反映出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內涵的多樣化和技術發展的要求。我們把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在每門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中都安排1~2周集中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通過現場教學、實驗實訓教學,邊講邊練,使學生對所教內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認識,促進學生將所學的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鞏固理論,同時進行職業技能鑒定,使學生通過實訓取得職業資格等級證書。
在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建設中,學院依托校園網,構建以網絡為平臺的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系統。學生可以通過“網上評教”這個欄目把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給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加強教師和學生信息的溝通,縮短信息反饋的周期,以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一向是學院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工作的重要環節,有沒有一支優秀的教師是評定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成果的重要標準。我院在教師隊伍建設中,制定了相關的政策和獎勵措施,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長環境,保護他們進行專業建設的積極性。一是支持教師的進修、外出學習,參與產學研結合、實驗實訓中心建設,在每學期結束后都要求專業教師到現場參觀學習,了解生產現場,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使教師具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達到“雙師型”教師的要求;二是鼓勵教師提高學歷,根據學院的具體情況對教師攻讀在職研究生給與政策上的支持。筆者所在教研室的8位教師中有5位攻讀在職研究生;三是對青年教師嚴格要求,給他們壓力,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參與科研與實驗實訓中心的建設,培養“雙師型”青年教師。專業的建設過程也是教師隊伍的建設過程。主講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和教學思想在專業建設中對青年教師起到“傳幫帶”的作用,使全體教師形成一個團結向上的和諧的梯隊,使老教師的經驗與青年教師的活力相得益彰,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教學、科研水平的提高。
(四)以現代化教學方法、手段為依托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和切入點。傳統的教學方法大多遵循“以教為中心”的模式,以課堂、教材和教師為中心,以傳授課本知識為唯一目的,忽視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片面強調知識的積累,教學手段單一,一支粉筆、一張嘴是不少教師的全部教具,學生以通過考試為學習的主要目的。這顯然難以達到高職教育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目標要求。
我院在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的專業建設過程中,始終貫穿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方法上,改變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將啟發式、發現式和講授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在教學手段上,要改變現代化教學手段僅僅是一種輔助手段的教學觀念,充分利用多媒體、遠程通信等現代技術,改變傳統教學的局限與不足;加強實驗室、模擬實訓室的建設,發揮它們在課程教學中傳遞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作用;加大課程教學課件開發,使其成為精品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支撐,確保高質量的教學。
(五)依托企業,加強專業教材建設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作為新專業,專業教材的建設一直是學院進行該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由于尚沒有較可行的專業教材,學院在專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成立教材編寫組,邀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現場工程技術人和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參與教材的編寫工作,廣泛收集相關出版資料、職工現場培訓教材、廠家的產品說明書及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編寫了《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城市軌道交通牽引》、《城市軌道交通供電系統》等專業課教材。學院將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教材建設作為一項教學改革的課題正式在全校教改課題中立項,在資金、人力、教材出版等方面積極予以支持。教材先作為校內講義在我院04級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使用,而后積極與中國鐵道出版社合作,申報國家“十一五”規劃出版教材。
(六)加強與行業內企業合作,實行“訂單”式培養
隨著許多大城市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開通,滬杭、京滬高速鐵路的開工建設,市場對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趨勢。面對畢業生就業形勢的良好局面,學院并不是采取等的方式,而是采取主動走出去的策略,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和能力的要求,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學院先后派出人員到株洲電力機車廠,南京浦鎮車輛廠,上海、南京、廣州、深圳地鐵公司等單位推薦畢業生就業。我院04級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56名學生(占該專業畢業生總人數近70%)與上述單位簽訂了就業意向協議。通過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合作,學校和企業共同實現雙贏。一方面企業為學生的實習、實訓提供人員和場地,解決學院實習地點聯系困難和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還可以為學院的專業建設提供指導;另一方面企業可以節省大量的職工培訓費用,高技能的人才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保證。
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專業作為一門新開設的專業,其專業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在長期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應堅持以培養高技能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旨,以就業為導向,積極主動進行教學改革,努力辦出有高職特色的專業。
參考文獻:
[1]黃克孝.職業和技術教育課程概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楊冬生.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J].職教論壇,2006,(2).
[3]耿獻文.構建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思考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1,(22).
[4]張中央等.電力機車專業教改試點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5,(10).
作者簡介:
段世年(1963—),男,江西泰和人,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