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醫學院校開設性醫學課程十分必要,這關系到大學生道德素質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既是社會的需要,也是高職學生自身心理健康的需要。高職性醫學課程可分三個階段完成。
關鍵詞:高職;性醫學;課程
學校是進行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之一,在性健康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1990年,國家教委和衛生部聯合頒布的《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規定:普通高等學校要開設性健康教育選修課或講座。對醫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性健康教育是其知識結構性的需要,也是其未來從事相關職業的需要。有關專家指出:性醫學是醫學中重要而尚不完備的領域,應予重視和研究。因此,高職醫學專業的學生系統學習性醫學知識,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理論與較熟練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可以拓寬就業門路,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同時對培養和指導自身及他人正確的性觀念與性行為也顯得尤為重要。
我國高職醫學院校開設性醫學課程的現狀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錮,家長和教師往往羞于在子女與學生面前談論性的問題,阻礙了我國性教育的實施與推廣。關于性的問題在社會上影響極其復雜而敏感,時至今日,全國只有極少數醫學院校正式開設了性醫學課程,大多數醫學院校尚未把性醫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引入課堂,有些院校針對學生健康教育只開設了一些性知識講座,高職醫學院校的情況更糟,目前還沒有一所高職院校正式開設性醫學課程。在醫學院校課堂上,教師所講授的也僅僅是性器官的解剖與生理,很難廣泛深入地講解性的知識。學生雖然對性、避孕和性病等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對性心理與性功能障礙的治療以及性和諧等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這種狀況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
造成目前這種被動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陳腐的教育觀念導致性禁錮和性神秘,使整個社會缺乏性醫學正常發展的輿論環境,缺乏起碼數量的性醫學教育與研究的專業隊伍與設施;另一方面是由于專業教材匱乏,除了吳階平教授等編譯出版的《性醫學》、薛兆英等主編的《現代性醫學》、盧盛波等編寫的《性醫學教程》可作為教師參考用書外,國內尚無其他有關性醫學的專業教材。因此,必須盡快轉變觀念,培養相關教師,在高職醫學院校中逐步開設性醫學課程。
開設性醫學課程的必要性
社會的需要首先,是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的需要。在全世界范圍內,許多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問題,據中國性學會提供的數據,全世界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男性有勃起功能障礙(ED)疾病,在我國更為嚴重,約有50%以上的男性有過勃起功能問題,80%以上的女性很少感受過性高潮。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注重家庭的和睦與性生活的和諧,應該承認,性不是骯臟與丑陋的東西,而是人們生理與心理的一種正常需要。其次,是落實計劃生育國策的需要。性——生育——節育和不育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社會需要大量掌握優生優育知識的人才,因此,在高職醫學院校開設性醫學課程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再次,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提倡性文明、性和諧是構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方面,宣傳關于性的科學知識,摒棄性神秘的觀念,使人們科學地認識性的實質,樹立正確的性道德與性價值觀念,有助于增進家庭的和諧與社會的穩定。
高職學生自身心理健康的需要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或青春期向成年期過渡的時期,性激素分泌逐漸旺盛,性意識逐步增強,由性生理發育而引起的性緊張與性好奇極易形成“性饑渴狀態”。國內的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中普遍存在性知識缺乏的現象:(1)性生理與性心理知識貧乏。絕大多數學生反映學校的性教育從來沒有落實過,學生對性教育的實際內容比較生疏或了解很少。如對于手淫的態度,25.5%的學生認為手淫是對性要求的一種補足,53.3%的學生認為手淫是不文明的行為,21.2%的學生對手淫缺乏足夠的認識。此外,還有一些學生對月經、遺精等正常生理現象不了解,甚至為此感到困惑和迷茫。在大學生中,因性知識缺乏引起相關疾病的情況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有關性成熟問題的調查中,有54.1%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或社會意義上已經完全成熟,只有19.9%的學生認為自己尚未成熟,31.2%的大學生有性心理咨詢的要求,79.7%的大學生認為應建立和健全性心理咨詢服務機構。(2)性知識來源非科學化。學生的性知識主要來源于書籍或影視的占64.8%,通過同學間的交流而獲得性知識的占19.5%,通過學校的正規教育掌握性知識的占8.4%,通過父母的教育得到性知識的僅占5.5%,靠自己摸索了解性知識的占1.8%。(3)傳統性觀念和性道德受到沖擊。在一項關于貞操觀的調查中,認為貞操十分重要的男性和女性分別占被調查人數的19.2%和50.3%。對婚前性行為,有50%以上的大學生持寬容、默許或贊成的態度,甚至有30.1%的學生認為同居是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受這樣一種性觀念的引導,傳統道德對大學生的約束力正在不斷減弱,婚前性行為、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等現象有上升的趨勢,因此,對大學生進行性道德教育不容忽視。(4)對性傳播疾病的認識薄弱,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在一項關于STD(性傳播疾病)和AIDS(艾滋病)知識的調查中,醫學專業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顯著高于非醫學專業學生,但也并非十分樂觀,如有24.6%的醫學專業學生和61.5%的非醫學專業學生認為STD只通過性接觸傳播。在關于大學生避孕問題的調查中,有15%的男生和13%的女生承認有過婚前性行為,但在首次性行為發生時,只有16%人采用了現代避孕措施,其中3.1%的被調查對象曾懷孕過1次或多次。這說明大學生對性傳播疾病與避孕的知識及自我保護能力亟待加強。
此外,性教育對大學生道德素質與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項性與道德相互關系的調查表明,19.5%的大學生認為性是人的本能,與道德無關;26.9%的學生認為性與道德之間的關系自己說不清楚;53.6%的學生認為對性的態度可以反映道德水平。目前,大學生賣淫嫖娼的現象已是公開的秘密,這表明大學生對性道德的認識模糊。性生活是人類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性的滿足往往需要與自己之外的另一個人相聯系,性成熟的男女既有權利得到性的滿足,又必須接受社會道德規范的制約。因此,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性道德規范是必須重視的問題。
性醫學課程內容的設計與分階段開設
在現代社會,人類對性問題的認識與研究已發展成為一門現代科學,并且已建立起多學科相互滲透的理論體系,涵蓋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三大學科范疇,性生物學、性心理學和性社會學成為性醫學的基礎和臨床指南。性醫學教育是指導性醫學知識學習、運用與實踐的過程,其主要任務是普及性知識,強化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建設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社會安定團結、家庭和睦幸福和人格健全發展。據此,應結合高職醫學專業學生的實際需要,在性醫學課程內容的設計上,以性器官的解剖、發育、性生理與性心理為基礎,以兩性社會交往、性行為和諧與性生活協調為重點,以性功能障礙、性傳播疾病的防治為擴展,分三個階段完成性教育。
第一階段:入校的第一學期,應注重青春期性心理及性解剖生理教學。授課內容包括:(1)性解剖、性生理知識;(2)青春期心理發育特點和性困惑;(3)自身性行為——性幻想、遺精、月經紊亂、性夢及自慰行為。
第二階段:第二、第三學期,應注重性道德、性法規教育。授課內容包括:(1)愛情與婚姻,權利與責任;(2)貞潔觀,婚前性行為;(3)性行為(性刺激、性高潮、性生活衛生與避孕);(4)性與文化藝術,性審美;(5)性倫理學。
第三階段:實習前階段,應注重性傳播疾病、性功能障礙的治療與預防。授課內容包括:(1)各年齡段的性問題;(2)性傳播疾病;(3)性功能障礙與治療;(4)性變態;(5)計劃生育與優生優育;(6)性醫學咨詢。
注重科學性,防止濫講偏向
由于性醫學的特殊性,性醫學教育一定要以嚴肅、科學的態度進行,要有選擇性、有針對性地開展。在性醫學教育中,要將性知識教育與性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把性知識教育與大學生素質教育、婚姻家庭教育結合起來。要根據醫學專業學生今后從事醫務工作的需要,立足以人為本,以嚴肅的思想性、嚴謹的科學性為原則,以法律法規為準繩,以倫理道德為規范,防止濫講偏向,最終使性教育收到令人滿意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俊幟,馬駿.對醫學生也要進行青春期性教育[J].衛生職業教育,2003,21(1):41-42.
[2]郭蓬春,杯明理.性功能障礙婦女心理衛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1999,15(1):16-17.
[3]張麗偉,蔡家春,徐曉陽.重慶市267名女大學生新生生殖健康知識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5,21(2):125-127.
[4]顏丹,潘英,李燎,等.瀘州醫學院學生性知識·態度·行為現狀[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12):1036-1037.
[5]楊珍,蔣歡.我國大學生性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學校衛生,2005,26(12):1028-1029.
[6]顧世光,高爾生,趙鵬飛.生殖健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5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