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反思是促進經驗型教師向專業化教師轉變的有效手段,新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進行教學反思是應對挑戰的一條有效途徑。Blog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工具,非常適合運用于教師的教學反思。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Blog在教學反思中的優勢,并應積極探討在應用過程中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Blog;教學反思;教師專業化
近年來,隨著教師專業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教學反思和反思實踐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熱點。進行教學反思是使教師從傳統的經驗型向反思型轉變的有效途徑。新課程改革從終身學習和素質教育的理念出發,對教學和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方法與師生關系等都會隨之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加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對教學進行反思。
教師不是通過接受外來知識,而是通過反思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更新與重建,實現教師之“人”與教學之“事”雙重發展的。反思被認為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途徑之一,反思是教師對于教育事件進行理性選擇的一種思維方式與態度,其內容包括:(1)承認教育困境的存在;(2)在確認該情境的獨特性以及與其他情境相似性的基礎上,對這種情境做出回答;(3)對教學困境進行解構;(4)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嘗試以發現教育困境的結果與實質;(5)檢驗所采用方法的預期和非預期的結果,對該方法做出評價。
反思的途徑
對教學反思,很多學者都提出過一些實現途徑,在實際應用中經常被使用到的方法有:
撰寫教學日志教學日志是對教師思想變化和行為變化的記錄,其目的不是僅僅記錄、羅列教師日常教學生活事件,而是通過撰寫教學日志對自己提出一些問題。事實上,撰寫日志的過程也是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的過程,是教師與自己進行對話的一種方式。因此,撰寫教學日志有利于教師分析、認識、改變和超越自我,是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一種強有力的工具。
建立檔案袋檔案袋記錄著一個教師的發展歷程,主要記錄教師的學習、研究和教學方面的情況。建立檔案袋的過程也是教師對已有的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是對自己專業成長的積累過程,也是教師自我評價的過程。因此,建立檔案袋是教師學術反思與專業發展的強有力的工具,并可成為供其他教師分享的豐富的教育資源。
對話打破教師教學自我封閉的藩籬需要同事間的對話,尤其是批判性的對話。如果教師生活在一種合作的文化氛圍中,開放性的對話和討論會使每位教師的思想得到啟迪,使教學行為得以改善,同事的思想和良好的建議可以成為教師自己專業發展的重要資源。
閱讀閱讀理論文獻是教師反思不可或缺的方法和手段。教師可以通過閱讀獲得大量信息,為自己熟悉的事件提供新的詮釋,為自己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的解決提供可能,并可幫助教師真正理解教學的意義,啟迪自己的思想,增強自己的理性智慧,改進教學實踐。
教學日志因為具有簡單、直接、易操作、易實現等特點,是教學反思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是,使用傳統的紙和筆作為工具撰寫教學日志有很多弊端,寫在紙上的日志不方便查閱與保管,且修改困難,不利于交流。目前,在互聯網上有一種撰寫網絡日志的工具Blog,可以用來作為教學反思的很好的工具。
什么是Blog
Blog是Weblog的簡稱,可以理解為“網志”,在國內常被音譯為“博客”。Blog最初在新聞出版業采用較多,此后開始在全球迅速發展。目前,Blog已在我國迅速流行,有很多行業和領域都在使用Blog,教育領域也開始大量應用。
Blog是一種網上日記工具。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內容就是一個個倒序排列的日記式帖子。大多數Blog具有一些共同的結構:(1)主體部分。主體部分是一個按照時間倒序排列的日記本,每一篇日記都只顯示開頭的一部分文字,可以通過點擊相關的超級鏈接查看全部內容,日志標注有發表的日期,也可以查看別人的回復。(2)其他工具。包括一些輔助管理工具,如月歷、日歷、站內搜索引擎、分類歸檔、最新文章、查詢檢索、友情鏈接(推薦站點)等。
Blog是一種“傻瓜”式的工具,只需幾分鐘就可以申請架構起屬于自己的博客領地。與電子郵件、BBS和ICQ這三種主要的互聯網溝通方式相比,博客方式是更為嚴肅的溝通工具。BBS的公共性很強,而個性化較弱,因此缺乏約束。電子郵件、ICQ和QQ是純粹個性化的工具,而Blog則是個性化與公共性的結合。Blog的門檻很低,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沒有任何新技術,不需要注冊域名,不需要租用服務器空間,不需要FIP知識和許多軟件工具,也不需要許多網頁制作知識,因此大部分教師都能很容易地掌握。
Blog用于教育反思的優點
將Blog作為教育反思的工具,比使用傳統的紙筆有很多優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電子化Blog的日志內容以電子化形式保存在數據庫中,只要妥善備份,這些日志可以長久保存。與寫在紙上的日志相比,電子化的保存費用更低,管理更方便。Blog是通過電腦在網絡上創作的,對其進行編輯與修改非常方便,而寫在紙上的東西如果要修改,可能意味著要重新抄寫一遍。以網頁為載體創作的日志可以支持多種媒體,這在紙張上是無法實現的。
開放性Blog日志是在互聯網上寫作的,其內容可以被全世界的訪問者看到,而且瀏覽者可以通過回復日志的方式與作者進行交流討論,因此Blog日志具備對話的功能。教師的反思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一種評價能力,不同的瀏覽者在Blog上對日志進行回復就是一個評價的過程,在這樣的評價過程中,可以幫助教師完成有價值的教學技術與觀念上的重建。
查詢方便教師對教學的反思是一個循環反復作用的過程,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學活動與反思的過程中,問題才能不斷地得到解決,教學活動才會更加合理化,認識才會不斷深化,教師才能更好地成長。
集成化Blog不僅是撰寫教學日志和與他人進行交流對話的良好方式,而且也是多種反思方法集成化的工具。我們可以在Blog中建立電子檔案袋,也可以把理論性的文獻從其他地方復制過來,或者提供超級鏈接的形式,幫助他人對文獻理論加以閱讀和學習。
Blog的應用
教師怎樣才能擁有一個自己的Blog呢?這里提供給大家兩種參考方式。
一是在各大Blog網站上申請。很多網站都提供免費Blog空間的申請,如博客中國(blogchina.com)、博客中文站(blogcn.com)、Blog-City.com(一個國外的Blog中心)等,只要注冊成功,就可以在互聯網的Blog上進行教育反思,并與大家交流。這樣做的好處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內的任何人都可以與你交流,開放性非常好。
二是自己在校園網內部安裝。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公開的免費Blog代碼,如,oblog,bblog,b2,sunblog等,學校可以下載下來,安裝在校園網的服務器上,供學校里的教師申請使用。這樣做的好處是容易控制與管理,針對性強,對話交流比較容易組織。
應用中的困難與建議
在運用Blog進行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對此應有思想準備。
首先是難以日?;?。因為有些教師沒有如此進行教學反思的日常習慣,或者因為工作太忙等原因,使得運用Blog進行教學反思變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提高教師的認識水平,把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化緊密地聯系起來,另一方面需要學校的領導層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激勵。
其次是對話交流不夠。對話交流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方法,在教師Blog上的回復性交流可能會比較少,而且可能參加者比較單一。在對話交流中,同行之間的對話與師生之間的對話都是非常重要的,在Blog中可能會缺少師生之間的對話。對此,不能單純依靠Blog這種工具,不能將Blog視為萬能的工具,在現實中加強與學生、同事的對話交流同樣重要。
參考文獻:
[1]趙昌木.教師在批判性教學反思中成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5).
[2]張建偉.反思:改進教師教學行為的新思路[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4).
[3]劉麗麗.西方反思型實踐理論綜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3,(8).
[4]盧真金.反思性教學及其歷史發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作者簡介:
盛加炳(1977—),男,浙江安吉人,安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教師,浙江師范大學03級中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