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納米比亞是一個只有16年歷史的發展中國家,但一直以來對職業教育與培訓非常重視,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長期的發展目標,其職業教育與培訓政策的內容、任務和目標具有自己的特點。
關鍵詞:納米比亞;職業教育與培訓;政策
背景
納米比亞全稱納米比亞共和國,原名西南非洲,地處南非高原西部,全國大部分地區海拔均在1000~2000米,北與安哥拉、贊比亞為鄰,東面、南面與博茨瓦納和南非相鄰,西瀕大西洋。納米比亞國家建立的時間較短,自1990年3月21日宣布獨立至今,只有16年的歷史。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納米比亞面臨經濟形勢的頻繁多變,使職業教育與培訓體制陷入重重困難,其經濟格局的多變是由多種因素所致。重要工業領域或企業出現的培訓不足直接導致技能型勞動力的大量缺失以及公共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中私人機構數量的減少。與此同時,初中入學率較低,10年級和12年級畢業生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比例較小。總的來說,由于人力和資金來源不足,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的效率非常低,公共資源的利用率也較低。這就出現了一種狀況,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年輕人能夠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而接受培訓的人員中又有大部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完成培訓,中途流失,這就使大部分公共教育機構的生均培訓費用十分昂貴。
及時有效地解決培訓、就業、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是當前政府面臨的主要工作。目前政府已經有針對性地在以下幾方面實施了行動和計劃:(1)鼓勵、授權私人培訓機構開展培訓;(2)成立納米比亞培訓局;(3)授予職業培訓中心以管理權限;(4)對培訓資金體制進行改革,建立培訓稅收體制用于技能開發的財政支持,根據培訓實施的情況和效果給培訓提供者、培訓部門以資金支持;(5)對實施培訓的地區和接受培訓的學生數量大幅度提高,增加、改善培訓機構的設施;(6)針對教育培訓注重能力培養的特點進行課程改革;(7)建立和加強職業資格體系,對開展的學習和培訓給予認證,同時加強社區培訓中心、學校、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聯系和合作。

為了滿足企業和社區對人才的需要,納米比亞政府制定了“2030遠景規劃目標”,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是“2030目標”中的一項重要任務,“2030目標”中提到,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確保公共教育機構的建設,并要建立一個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的技能培訓體系以解決青少年失業的問題。
2030目標
2030遠景目標是國家實施多元化發展進程的一個綜合表述,期望到2030年納米比亞人民的生活質量能夠得到較大的改善和提高,達到同等國家的水平,能夠使所有可預防的傳染性和寄生蟲類疾病(其中包括艾滋病)得到安全有效的控制,人民的生活能夠達到較高的水平,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醫療和其他有效服務,使納米比亞成為一個健康、食品充足、安全的國家,同時,使人民的壽命延長,人口增長率保持穩定。
2030遠景規劃提出要建立一個多樣化的、開放的市場經濟體制,著重強調在生產力建設過程中私立和公共部門中技能的需求與開發。生產力建設包括機構建設與重組、人力資源開發等,通過建立合理、穩定的政策環境,加速生產力建設進程,建立良好的法律體系、經濟體制和社會準則,以此保證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并且適當調節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矛盾,使其達到基本平衡,實現完全就業。
納米比亞總統在“2030遠景目標”的前言中曾提到:國家擬建立一套完全綜合的、彈性化和高質量的教育培訓體系,對納米比亞人民進行培訓,以使納米比亞人民在迅速多變的全球化環境中占得先機。
因為納米比亞將進入知識社會,生產技術與信息技術的變革在生產過程的各個方面隨處可見,必須要增加生產性建設投資,商業部門和機構將會越來越依賴教育和培訓機構為其培養專門人才。
納米比亞在實現持續、穩步和有效發展的進程中,必不可少地要建立合作關系,這種合作關系包括政府與社會的合作以及政府的不同分支機構、私人機構、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與國際組織的合作。
2030遠景規劃的目標(1)開發建立一個多樣化的、高效的人力資源與機構體系,充分挖掘人力潛能,提供高效服務,使人力不僅在國內地區乃至國際上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2)使納米比亞由農業國逐漸向工業國轉型,同時,在全球競爭中實現國家經濟穩步、快速增長,改善納米比亞人民的生活質量。
2030遠景規劃的戰略決策(1)保持經濟穩步、高效、可變性增長并具備較強的競爭性;(2)實現充分的、完全的就業;(3)為各級各類人員提供形式多樣的教育;(4)在公共、私立以及政府與社會組織機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共同完成政策的制定、計劃的開發與實施等工作。
職業教育與培訓政策目標教育和培訓體系主要在初等教育與第三級教育之間進行。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與勞動力市場緊密聯系的、有效的、持久的技能培訓體系,對年輕人和成人進行技能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促進個人發展,從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相應的政策在“2003遠景規劃”中提到,納米比亞教育部將全權負責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全部工作,并確保職業教育與培訓對國家和政府的發展目標有積極的貢獻。基于此,納米比亞教育部建立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用以指導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發展:(1)義務教育階段(或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為將來的終身學習做好準備。(2)所有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的制定都要以提高能力為基礎,并且滿足商業和工業領域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也包括中小型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3)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與教育培訓體系中的其他部分要相互整合、相互統一,要直接反映社會、經濟及國家發展的總體目標,其中包括一些特殊關注的問題,如艾滋病等。(4)根據納米比亞職業資格認證局的要求,廣泛地與企業、商業部門、教育培訓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進行合作,為主要行業和企業制定國家通用的職業標準。(5)社區、公立和私立培訓機構根據不同地區、不同需要所開設的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均要以國家職業資格分類中1~5級不同的職業分類標準為依據。(6)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要結合職業資格證書的不同級別,由職業培訓機構提供正規的培訓,以此幫助人們滿足各種新興職業對人才技能和知識的要求,實現職業升遷等個人職業理想。(7)對于能夠順利完成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并能夠獲得國家認可和通用的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們來說,其職業資格證書將被各類企業和商業部門認可,同時也被納米比亞職業資格認證局和培訓機構認可。(8)對于位于城市或郊區的,公立的、私立的、正規或非正規培訓機構的發展都應給予同樣的重視與關注,使其具備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科學化的管理,并提供全日制的、業余的、長期或短期的、形式多樣的培訓課程,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要。(9)建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使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課程的申請人的選拔過程體現公正、平等原則,確保邊緣或弱勢群體如婦女、兒童、農村或邊遠地區的貧困人民都有機會接受不同程度的職業教育與培訓,以此提高他們的知識和技能。(10)納米比亞培訓局鼓勵年輕人、失業人員接受相關培訓,并為其創造良好的機會,幫助他們充分就業或自主就業,以此改變國家技能型人才大量缺失的現狀。(11)由政府、私人機構社區、非政府組織、受訓者個人及其他合作者共同組成一個穩定、持續的資金體系,建立培訓稅收機制,保證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正常運作。(12)在地方、省及國家的不同層面建立責任保障體系,確保通過有效的管理和資源的有效使用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13)建立一個分級的評價體系,通過責任、保障體系反饋信息,根據各種變化和需求及時調整職業教育與培訓政策。
實施的步驟為了實施上述政策,需要采用以下相關步驟:(1)國家教育部職業教育與培訓司與教育部門共同制定相應的培訓政策,并結合初級和中級教育的課程開發VET課程,使其包含一些基本技能。同時教育部的高等教育司與職業教育與培訓司之間相互協作,在VET政策制定上建立合作機制。(2)納米比亞培訓局通過自己的咨詢委員會提供的信息,了解目前各個領域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現狀,預測未來相關領域技能需求的情況,并開發建立國家統一通用的職業標準、VET的課程建設、學習以及評價體系。其中職業標準涵蓋國家職業資格標準體系中1~5級。同時納米比亞培訓局在教育部的管轄內還負責艾滋病的宣傳與防范工作,負責開發、出版與艾滋病有關的資料與學習課程,這些均包含在VET中。(3)納米比亞培訓局通過與所有企業負責人進行多次咨詢、溝通,了解哪些領域急需技能型人才,并運用資金保障體系確保公立或私立培訓機構為當前急需的行業或領域提供職業技能培訓。(4)納米比亞培訓局代表納米比亞職業資格認證局,與企業、商業、培訓機構、貿易聯合會、小企業主以及其他企業負責人商量溝通,共同開發統一的職業與企業標準,其中包括國家職業資格認證體系框架中的五個分類級別。(5)納米比亞培訓局與企業、商業、培訓機構等組織負責人商量并征求意見后,開發培訓課程,制定培訓計劃并建立以統一標準為基礎的評價體系。(6)納米比亞培訓局注冊的培訓機構在教學、管理以及財政管理等方面要遵循統一的公共標準。(7)納米比亞培訓局代表納米比亞職業資格認證局承擔VET項目的鑒定工作,其中包括國家職業資格認證體系中的五級分類。(8)納米比亞培訓局負責對每一個VET項目制定培訓入學的能力要求,對于不能達到該要求的殘疾人,納米比亞培訓局為他們單獨設置培訓課程,并在將來建立一個特殊的資金庫,以保證殘疾人或其他弱勢群體都能夠接受VET。(9)納米比亞教育部委托納米比亞培訓局全權行使VET的所有職能,其中包括設置一些優先需要培訓的領域和課程。(10)納米比亞教育部定期檢查并調整教育培訓政策,確保教育法規能夠及時更新,以此滿足經濟發展和教育培訓體系中出現的新要求。(11)納米比亞國家發展規劃中關于VET五年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由納米比亞教育部負責,同時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和改革。(12)納米比亞教育部每年要檢查納米比亞培訓局的年度工作計劃和財政支出以及所有教育培訓部門的年度工作計劃,包括計劃的可行性、是否權責分明、層層落實等方面。(13)教育部每年出版一份年度報告和統計數據,并將其作為國民議會的總年度規劃中教育培訓年度報告的一部分。(14)VET的戰略規劃或年度規劃是在廣泛征集教育培訓機構、勞動力市場、商業和企業聯合會等高層咨詢委員會的意見后出臺的。
作者簡介:
劉穎(1975—),女,碩士,天津工程師范學院職教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理論與比較職業教育。
(本欄責任編輯: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