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醫藥物流業迅速發展,醫藥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醫藥物流業發展的瓶頸!筆者通過對廣州醫藥物流企業的人才狀況的調查,對中職醫藥物流專業建設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才;培養目標;教學體系
隨著醫藥物流業迅速發展,醫藥物流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醫藥物流業發展的瓶頸。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一些藥學院校開設了醫藥物流專業。但目前我國尚沒有形成合理的教育體系,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目標的確定、教學體系的構建等問題亟待研究解決。為此,筆者在開展廣州市醫藥物流人才狀況的調查,深入分析醫藥物流人才素質現狀的基礎上,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方面探討和分析了中職醫藥物流專業建設模式。本次調查主要采用了訪談調查、問卷調查等方法,共計回收問卷177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68份,回收率為95%。
中職醫藥物流專業發展前景分析
調查中筆者發現,隨著醫藥物流業的發展,醫藥物流企業對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員希望的學歷要求達到醫藥物流專業中職水平。因此,中職醫藥物流專業學生定位于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員的培養。筆者將從基層醫藥物流人才的素質現狀和需求兩方面,分析專業發展前景。
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員素質現狀分析由于目前國內醫藥物流企業大多在傳統的倉庫基礎上轉型而來,因此大多數物流操作崗位的從業人員是從傳統倉儲的保管、搬運等崗位轉移而來。這些人員很少有接受過正規的醫藥物流操作培訓,大部分不具備系統的物流知識,對藥品知識、操作原理、各業務環節的銜接、作業流程、行業標準、服務規范、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等知識缺乏必要的認識。調查數據顯示,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員學歷水平為大專(包括大專)以上學歷的比例是8%,高中及中專學歷的比例分別占了38%和32%,初中(包括初中)以下學歷的比例是22%。其中具有藥學背景的人員約占27%,管理類專業畢業人員約占4%,而具有醫藥物流專業教育背景的人員寥寥無幾。因此,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員并沒有受過系統醫藥物流職業教育,完全根據自身經驗進行工作。比如廣州某一大型現代化醫藥物流中心,其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員高中以下學歷的比例仍占到66%,擁有藥學專業背景的只有27%,真實地反映了目前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員的素質現狀。
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才的需求分析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員是醫藥物流任務最直接的執行者。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從事具體的物流作業,如藥品的驗收、養護、上架、分揀、包裝、配送等,對他們的要求主要是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精神。但隨著信息技術、自動倉儲技術、包裝技術、裝卸搬運技術及相應設備大量在物流活動中的應用,以及市場物流服務質量的要求提高,對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員的素質要求在迅速提高。調查數據顯示,85%醫藥物流企業希望基層操作人員的學歷達到中職水平,但目前基層操作人員的素質水平距此仍有較大的差距。據權威機構預測上,到2010年,上海的基層物流人員需求將達到140萬以上。由于在物流從業人員中,75%~85%的人員是在操作崗位上,因此該類型的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這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中職醫藥物流專業學生的就業前景也是廣闊的。
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確定培養目標
職業技術教育應以崗位群為導向,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強調學生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因此,為了了解這類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筆者從醫藥物流行業崗位需求出發,充分地調查研究和分析了本專業崗位群的分布以及相應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要求。
職業崗位群分析在專業調查中,筆者將基層醫藥物流人員從業崗位歸納為三個崗位群:(1)醫藥企業物流部門和醫藥物流企業需求的倉儲與配送方向的藥品保管人員、藥品驗收人員、藥品理貨人員、藥品養護人員等崗位;(2)醫藥企業物流部門和醫藥物流企業需求的醫藥物流營銷方向的醫藥物流市場開發人員、客戶服務人員等崗位;(3)醫藥企業物流部門和醫藥物流企業需求的醫藥物流信息處理方向的物流信息管理人員、票務員等崗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可以根據醫藥物流人才需求的廣泛性和醫藥物流職業崗位分析,在醫藥物流專業基礎上開設三個專業方向:倉儲與配送方向、醫藥物流營銷方向、醫藥物流信息處理方向。
職業能力分析職業能力是指人們從事一個或若干相近職業所必備的本領,包括完成職業崗位工作的具體方式和直接影響工作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職業能力是為職業崗位服務的,基層醫藥物流崗位所要求的職業能力因崗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筆者以某一大型醫藥物流中心的崗位說明書為藍本,以分析不同專業方向的職業能力要求(如表1)。

據此,中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建議為: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行業變化的需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事業,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業規范,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了解醫藥物流運營過程,具有相應的綜合職業能力的初、中級醫藥物流作業專門人員。
以能力培養為中心構建教學體系
在確立了具體的專業培養目標以后,必須構建一套保證培養目標實現的教學體系。
專業課程的設置 課程的設置是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措施。基層醫藥物流操作人員的培養應打破傳統的學科教育體系,注重于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以職業能力需求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為核心,開設專業課程。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學習不同的專業模塊(如表2)。

教學方法的改進在調查中,大多數醫藥物流企業強調了醫藥物流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外,還必須強調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實際應用知識技術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教學的要求,因此,職業院校應嘗試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適應實際工作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了談話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分析法、引導課文教學法等。
實踐教學條件的建立(1)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加強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在仿真的環境中完成對學生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各中職學校可以依據實際需要和經濟條件建設醫藥物流系統仿真模擬實訓中心、模擬藥店實訓室,為學生提供計算機系統仿真模擬實訓、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操作實訓以及醫藥商品的認知實訓,這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還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職業素質。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為真正培養出具備一定操作技能的實用型人才,保證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建立就業基礎,高校應該與物流企業共同構建物流實習基地,建立分布于貨運基地、倉儲配送企業、商貿企業、制造企業的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在學習期間有機會到相關物流企業頂崗實踐,通過在實習基地的學習和實踐,將理論聯系實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2)專家建設委員會的組建。聘請校內外醫藥物流專家和職業教育培訓專家組成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對醫藥物流專業建設、專業調整、課程設置進行指導和監督。專家建設委員會應根據行業企業的需求和發展,制定本專業具體的教學計劃及實施方案,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控和評估,并對學生的就業提供必要的指導。
教學評估機制的建立由于醫藥物流業實操性要求較高,因此在學歷教育考核中,應改革傳統的封閉式考核方式,要逐步建立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科學和持續性的評估機制。同時在校教育期間應要求學生必須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才能取得畢業資格,這樣既可以檢驗和考核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又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教師隊伍的建設上,應建立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多元化的師資結構。專業教師應有堅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職業實踐經驗。為了不斷更新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可以讓在校教師分期、分批到企業頂崗實習,掌握本專業的技能,積累豐富的經驗。同時中等職業學校可以聘請企業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生產技術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2]沈杰.物流管理專業高職培養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3).
作者簡介:
吳海俠,廣東廣州人,廣東化工制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醫藥物流、醫藥營銷。
(本欄責任編輯: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