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是提高職業學校學生基本素質的重要途徑,而口語交際能力又是職業學校學生步入社會后求生存、謀發展的必備能力,因此,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應改變偏廢口語教學的現狀。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論述了通過加強普通話的朗讀、復述、對話、傾聽、演講、辯論等七種訓練,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口語交際能力;訓練
口語表達是人們交際活動中最普遍、最簡便、最有效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中國古代有“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師”、“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之說,把口語表達的重要性提高到了關系國家興亡的高度。據資料統計,當今社會有一半以上的信息仍然是以口頭語言的形式來傳遞的,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飛速發展,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口語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培養有口才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能力提出的目標是“具有日常口頭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新課標把以前的“聽說訓練”改為“口語交際”,這是教學理念的改變。聽說訓練是以單向活動為主,而口語交際則是多向互動的,是語言交流和人文素養的統一體。口語交際不僅要訓練口語交際的技巧,還要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素養以及言談舉止中傳情達意的能力。
現在的職校學生,畢業后將直接進入競爭激烈的社會,他們將面臨求職、應聘、公關等各個方面的挑戰。而一些學生說話時常常有頭無尾、任意粘連、啰嗦、重復、沒有重點且語病和口頭禪較多,什么中心、條理、語法、邏輯全然不顧,根本無法談及語言的嚴密、準確、活潑、言簡意賅。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差,畢業后就很難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方面的需求,因此,培養學生敏捷的口語交際能力是職校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當前職校口語教學的現狀
教師的認識誤區長期的應試教育使有些教師認為,語文教學只需教好課文,指導好學生的閱讀和寫作就行了,因此,“讀”和“寫”成了語文教學的中心內容。他們認為教學生“說話”太簡單,或者沒有必要,從而忽略了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
職校學生口語能力現狀職校學生大多在考取普通高中無望時才不得不選擇了職校。他們在語文方面見識少、閱讀量小、詞匯積累少,因而口語表達也受阻礙。另外,在一些地方受方言影響,學生普通話說得不好,直接影響了表達效果。同時職校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5~20歲之間,在心理和生理上正趨于成熟,在情感上出現了內向性和表現性共存的現象,因而普遍存在公眾場合“羞于啟齒”的心理障礙。以上兩方面的原因使得職校學生在需要表達自己意見的場合,較為普遍地表現為“口訥”,甚至被人認為是“木訥”,從而影響了他們走入社會后的發展。因而,職校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筆者認為,應以教材為依據,加強如下幾個方面的訓練:
普通話訓練以《漢語拼音方案》《普通話口語教程》為依據,為學生設計訓練作業,讓學生逐字逐詞標聲調,個別字還要加拼音,此后重點放在讀上,或默讀,或自由讀,或齊讀,或分角色讀,或教師范讀;然后,讓2~3名學生面向全班同學逐個讀自己的作業,要求聲音洪亮,音準、調準、不錯字、不多字、不少字、不倒字。讀后,讓其他學生進行評議,肯定優點,糾正錯誤,從而使全班學生共同提高。同時還要求學生在一切公共場合用普通話進行交流表達,以提高普通話表達能力,鍛煉自己的膽量。
朗讀訓練朗讀是練習口語的有效形式,既可以練習說普通話,也可以加強口語與書面語的聯系,使口語更加規范化。同時,朗讀還可以增加詞匯和句式的儲備,培養敏銳的語感。葉圣陶先生說過:“至于文學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學。”可見朗讀的重要作用。在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多范讀、多評讀,將朗讀作為課堂教學的必備環節。同時,可開展課外朗讀活動(如舉行詩歌朗誦比賽等),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擴大訓練的范圍。
復述訓練復述有利于培養系統而連貫的說話能力。在復述過程中,可以從文章中學習詞匯、語句,以及作者的語言風格。復述時,要求學生做到內容基本正確,不歪曲原意,不遺漏關鍵,恰當取舍,詳略得當。還應鼓勵學生在復述時根據復述的內容適當地注入情感。
對話訓練對話是直接進行說話練習的方法之一,不僅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才,而且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它要求快速分析理解問題,快速提取和組織材料,準確地解決問題。在教學中,可通過教材進行訓練,要求學生掌握多種對話技巧,同時要求學生在選擇語氣時必須顧及語境和談話對象。
傾聽訓練傾聽也是口語交際中的一項必要活動,因為在人際交往中不可能總是你說給別人聽,也需要你聽取別人的話語,這就有必要學會傾聽。學會傾聽,首先要解決態度問題。一個謙虛好學的人,一個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個善于反省、自強不息的人,永遠懂得傾聽。只有學會傾聽,才能打開一扇扇心靈的窗戶,走進一座座知識的殿堂。傾聽要注意掌握以下方法:(1)精神專注。一要聽,即從說話人話語中掌握關鍵信息;二要看,察言觀色,捕捉有用的非語言信息。(2)勤于思考。不斷分析說話人的觀點和意圖,調整自己的預測,善于聽出說話人通過話語、表情等暗示的隱性信息。(3)積極反饋。對說話人的講話做出適當的反應,要和說話人交流目光,恰當地調動相關的背景知識,在頭腦中形成判斷、認識與評價。
演講訓練演講是最能反映人的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語言實踐活動,它要求在運用口語的同時輔以適當的情感、動作,以表達比較系統的看法和認識。演講是一種宣傳鼓動的有效形式,也是每位職校學生應具備的一種表達能力。在講課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演講的主要特點:目的性、鼓動性和藝術性;要使學生掌握演講的基本要求:內容充實、觀點正確、語言曉暢生動、感情濃烈真摯、態勢自然得體等。待學生有了一定的演講知識儲備后,教師可布置作業,讓學生做好參與演講的準備,然后在語文課上讓學生作5分鐘演講。演講要求可由易到難:第一步,允許學生預先寫出演講搞,上臺后照本宣科,但要求發音準確,聲音洪亮,表達清楚;第二步,學生可預先準備好稿子,但必須脫稿講述,力求做到聲音和姿態相結合;第三步是即興演講,這要求就比較高了,演講者必須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扎實的語文基本功。音調既要抑揚頓挫,內容又要有真實感,題材更要符合當時的要求。在這三步中,第一步、第二步容易做到,而要做到第三步,則需要平時不斷積累知識和鍛煉口才。在學生演講的過程中,教師可作些適當的輔導,還可以結合學校的文藝匯演舉行演講比賽,使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辯論訓練辯論集道德涵養、文化積累、知識結構、邏輯思辨、心理素質、語言藝術、整體協作、儀表儀態為一體,是高水平、綜合性的口語交際活動,極富魅力和欣賞價值。辯論是檢驗人的口才,也是檢驗人的思維能力的一項實踐活動,它是站在對立立場就同一問題闡述自己的看法、批駁對方觀點的一種論爭。它既要有立論,又要有駁論,比一般的演講要求更高。教師在指導辯論訓練時要做到以下幾點:(1)結合課文對學生講深講透辯論的有關知識。如辯論的特點:立場尖銳對立、思維活躍敏捷、用語嚴謹激烈;辯論的基本要求:論點鮮明、論據真實、聽辯認真、應對靈活、邏輯嚴密;辯論的準備和辯論的技巧等,以便讓學生深入領會。(2)讓學生分別扮演正反兩方,對課文內容進行論辯演示,以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的印象,使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教師在辯論后對學生的優缺點進行對比分析,這樣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3)以課后思考練習的形式布置學生準備辯詞。辯論的題目可選擇如“青春需要偶像/青春不需要偶像”、“挫折有利于成才/挫折不利于成才”等有意義的題目,可以安排八人一組,正反方各四人,進行辯論練習。通過這種練習,可達到促使學生自覺豐富知識、拓寬視野、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當然,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并不止以上幾種方法,其他如應答、勸說、討論等也是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良好措施。就這些訓練方式來說,都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表達技巧和心理素質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在信息時代,無論是誰,如果沒有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就不可能有全面的發展。因此,語文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書面寫作能力,更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瓊.中專生的口語交際教學[J].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05,(2).
[2]江幼華.口語交際的教學方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教師版),2004,(8).
[3]呂仙嬌.口語交際課的誤區與對策[A].全國語文教師四項全能競賽獲獎作品精選[C].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4.
[4]李華.學生口語交際的培養[A].全國語文教師四項全能競賽獲獎作品精選[C].北京:光明日報出版,2004.
[5]周滋麟.高中語文的口語訓練[A].教學方法和藝術案例全書[C].北京:長城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
李傳光(1975—),男,河南臺前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語文教學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