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職財會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學生創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情境。
關鍵詞:中職;財會教學;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形式的高度綜合,是以創見性、新穎性和獨特性為主要特征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始于問題意識的培養,即教師沒有直接陳述結論,而是依據教育目標設計啟發性問題,激發學生思維,同時讓學生自由探討、積極質疑、發現問題。筆者現就在中職財會教學中以問題的提出、分析與解決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習慣的養成談幾點認識。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提高
思維的獨創性和新穎性指把已有的知識、信息重新組合,提出與眾不同的、有新意或進步意義的設想和發現,它反映了獨立思考、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闡述賬簿記賬規則中的“錯賬更正法”時,通過實例誘導學生思考,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某企業某日提取現金300元,賬簿上卻記了3000元。該怎么辦?學生經過討論提出了各種改正辦法:用橡皮擦、用刀子刮、用涂改液改等等,甚至有的學生提出把3000元改為300.00元,這些方法都不符合會計錯賬更正方法。可見,錯賬更正絕不等同于平時的數學作業修正。有一名學生則提出如果是憑證中的金額多記,只要把多記金額用紅字編制一張憑證并登賬,就可以。看似簡單,其實別出心裁、有創意,是思維獨創性和新穎性的具體體現。在學生積極思考后教師才教給正確的更正法。
思維的流暢性即對某個問題有多樣化的思路。例如“某會計人員月末結賬前編制試算平衡表,發現其借方金額合計不等于貸方金額合計,請你幫她找出原因。”這個問題一提出,課堂氣氛就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言,給出許多答案:“可能試算平衡表本身抄錯了,賬簿記錄沒錯”;“記賬時登錯了”;“憑證編錯了”……這些答案充分展示了學生思維的流暢性。
思維的廣闊性即全面看問題,不忽視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例如,在講解配比原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某廠今年3月份僅生產甲產品1100件,且全部完工入庫,每件成本為10元,此外,該廠本月另發生相關費用1000元,本月甲產品共售出1000件,每件售價15元。按照配比原則,要求計算今年3月份的利潤。學生果然掉入“陷阱”——題中的銷售產品的數量不是本月完工產品的數量。我剖析了問題的關鍵是“配比原則指銷售收入與其對應的成本、費用應當互相配合。對于一個會計期間的各項收入,與該收入對應的費用和成本,應在同一會計期間內進行確認、計量”。這樣做有利于正確計算和考核企業的經營成果,培養學生從整體縝密思考問題的習慣,有利于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形成。
思維的靈感性這是一種綜合性、短暫性的突發心理現象,是人腦中最優越的功能和加工處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狀態。思維的靈感性常表現為“逆向而行”。教師故意設置懸念、引導思考,然后在學生疑惑不解之中加以點撥,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例如,在講解“壞賬準備金計提”時,教師先讓學生回憶欠賬的會計分錄,隨后提問:沒有還怎么辦呢?故意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接著告訴學生解決辦法:計提壞賬準備金;此時又設懸念:怎么提呢?然后分析具體計提辦法;最后再提出問題:為什么要計提壞賬準備金?引導學生分析計提原因:需要遵循會計核算謹慎性原則和權責發生制原則。至此,學生在思考中深入掌握了新知識。
思維的批判性指對自己或他人的思維活動、結果進行嚴格的檢查和評定的思維品質。傳統教學有壓抑創造性思維的一面,對“權威”的理論無條件地絕對服從,導致學生“唯書、唯師、唯上”的思維定勢根深蒂固,學生具有獨創性的見解也往往得不到教師的肯定和贊賞。在上習題課時,我常采用問題討論法,引導學生自己逐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錯誤的答案敢于糾正,強調要有主見,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比如判斷題“單位存貨采購業務都要填制存貨采購收入憑證并辦理入庫手續”,大部分學生根據書本相應的內容認為“對”。我說課本提供的習題參考答案卻是“錯”,學生都感到詫異。忽然有一學生質疑:“習題參考答案不一定都準確”。我欣喜地追問為什么,學生說:“按書本所闡述的內容來理解,這道題肯定是對的。”我立即贊揚這位學生敢于質疑,不盲從課本現成答案,具有可貴的批判精神。
當然,創造性思維包含各種思維的成分,在教學中不能片面地強調某一種思維。如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與求同思維(集中思維)結合、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直覺思維與批判思維結合等等,以再現創造性思維各基本成分的綜合性,在此不一一列舉。
課堂教學創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最佳情境
激發興趣與好奇心興趣、好奇心是人的一種帶有強烈趨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創造性思維的領路人,是創新的觸發點。財會專業理論知識是抽象枯燥的,而各項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又非常具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抽象理論到具體應用操作,又從具體實踐應用到抽象理論依據,這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律存在著差距與矛盾。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學生的思維特征與財會專業教學特點之間存在差距和矛盾,因此必須善于營造問題情境,誘導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教師加工、深化后的教材所展示的財經世界,為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奠基。
克服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是指思維定向預備狀態,即依據既定方向去思考,其積極作用在于幫助學生聯系新舊知識,按一定途徑、辦法解決面臨的問題。在教材內容、學生求知心理發生了變化的具體財經問題和固有認識之間制造一種“沖突與不協調”,把學生引入克服思維定勢負面影響,透過復雜現象把握事物本質,甚至嘗試預見事物發展過程和結果這樣一種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遇到矛盾—探究—深思—解決問題”的過程。
開拓知識領域知識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載體和基礎,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問題意識,用問題進行點撥,引導組織多方面知識、事實,按事物發展的具體情況,從不同層次、多角度、多方向提出并論證各種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在沿著探究的軌跡拓寬、深化知識的同時開發思維。例如講解《工業企業會計》中“對外投資”的賬務處理時,結合“接受投資”的賬務處理問題,站在兩個不同的會計主體位置分析賬務處理的不同之處,從而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問題。這樣既可綜合鞏固知識,又可以多途徑地啟發學生的觀察比較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實現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激勵探索求異要改變傳統教育片面重視繼承性、接受性的做法,激勵學生廣開思路、探索求異,對習以為常的現象和“權威理論”敢于持懷疑、分析、批判的態度,而不是一味盲從,同時不能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學生的探索過程。只有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可能處于活躍狀態。對教學中的難點及學生解題中常出錯的地方,可精心設計“失誤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從而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遵循邏輯原則,要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前后連貫,應用已有知識和邏輯規律導出正確結論,提高思維品質,使課堂成為創新陣地。
加強實踐教學實踐之實質是嘗試,任何創新都離不開嘗試,沒有嘗試財經教學就失去了應有的活力。除了完成必要的實踐外,應適當增加實踐內容,促進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綜合等思維活動。如建立簡便、有效、可行的財會模擬實習(驗)室,室內設有公司組織機構的各職能科室,其中財務科設有各核算崗位,學生按各核算崗位進入主辦會計的角色進行模擬實習(包括會計電算化實習)。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安排學生進入有關實習單位,直接進行具體實務操作,特別是會計業務電算化的訓練。學生從中獨立發現或獲取新知識、新思路、新見解、新方法,這些都是創造性思維的體現。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屈文.現代思維方式種種[J].現代技能開發,2002,(8).
[3]張玉森,等.基礎會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葛家樹,等.企業財務會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楊苡荃(1964—),女,會計師,漳州第一職業中專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