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貨幣政策傳導神經末稍的縣域地區,歷來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最容易出現問題和受梗阻的地方,不解決縣域地區貨幣政策傳導不暢的問題,貨幣政策的目標就很難真正實現。
貨幣政策傳導在基層受阻之“因”
社會信用環境狀況不佳
雖然當前,社會信用狀況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轉,但仍不盡如人意,企業逃廢債務、采取欺詐手段騙取銀行貸款,以及賴賬不還的現象仍時有發生。還有部分企業只顧眼前利益,對獲得的銀行貸款,本著多用一天是一天的原則,在貸款已到期、具備償還能力的情況下也不積極還貸。同時銀行依法維權難、勝訴執行難的情況還很普遍,在目前銀行貸款手續嚴密、風險控制嚴格的情況下,個別企業依然我行我素,對銀行貸款賴賬不還。而目前我國對于有效保全金融機構的信貸資產的司法環境欠佳。金融機構依法維權難,勝訴執行難的情況還普遍存在,金融機構往往是贏了官司拿不到錢,有時雖然得到一些強制執行的實物,但消化不了等于一堆廢物,還白白搭上了訴訟費。據調查僅扎蘭屯市農村信用社就有50筆、金額45萬元超過訴訟時效的貸款。
商業銀行的經營策略及管理機制制約
商業銀行的經營原則其一就是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盈利的最大化,使自己的信貸資金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我國的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中央銀行為了促進我國經濟增長,針對下崗失業工人多、貧困學生上學難等現狀,出臺了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助學貸款等管理辦法,但由于此項業務的盈利性明顯不具備誘惑力,因此基層金融機構對此項業務興趣不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此項業務的發展。
地方政府對金融業支持力度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經濟、產業發展規劃時,往往對財政貢獻因素考慮較重,對綜合社會效益考慮比較少。而綜合社會效益恰恰是國家貨幣信貸政策制定的一個主要依據,這無疑會造成發展規劃與信貸投放重點不吻合,導致地方個別產業發展項目資金需求與信貸資金投向相脫節,進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上,地方政府的領導、協調作用發揮得也不夠。政府各職能部門在打造地區良性金融生態環境中的組織協調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政府對打擊逃廢債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當地黨政部門一些欠貸工作人員沒有真正實施清欠工作。同時對一些支持地方經濟建設項目,政府部門只強調投放信貸資金,關心的是資金能否及時到位,但在具體收貸工作中,政府部門卻只限于要求,地方保護主義思想嚴重。
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地方經濟的發展水平,制約著國有商業銀行傳導貨幣政策的效果。地方金融業的發展必須是以地方經濟的發展為依托,在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歷史原因,多數金融機構普遍資產質量低下,經營困難,致使基層金融機構,在執行國家貨幣政策時,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自身經營狀況等條件的制約,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近年來,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權限上收、經營戰略的轉移,農村信用社成為支持欠發達地區“三農”經濟的主力軍。但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由于歷史包袱重、資金實力有限,且信貸資產質量低下,難以擔負起為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提供金融服務的重擔。加之,目前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信用社在支農資金供給方面又過度依賴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對農村經濟的支持顯然獨木難支。如果人民銀行抽走支農再貸款,恐怕許多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信用社的經營將會陷入困境。
貨幣政策傳導工具如:金融市場、再貼現等在地方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發展金融市場,是中央銀行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操作平臺,是實現資金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徑,但經濟欠發達地區金融市場發展較慢,金融機構、企業及個人的資金融通主要通過銀行信貸資金解決。商業銀行債券市場的準入一般由商業銀行總行將準入資格下放到分行一級,市縣支行沒有準入資格。商業銀行上級行對下級行的資金管理比較嚴格,市縣支行的閑置資金主要通過系統內上存。而真正急需資金的農村信用社不能通過有關的渠道獲得資金,非全國銀行間市場成員貨幣市場業務開展情況為零。再貼現業務作為中央銀行的一個貨幣政策工具,在基層由于商業銀行的貼現業務大幅萎縮,中央銀行的再貼現業務也只有減少。而央行的“窗口指導”職能作用發揮有限,客觀上只是一種道義勸說,缺乏量化和硬性限制,約束力不強,進而削弱了基層央行傳導貨幣政策的調控能力。
公民金融意識較低。在縣域地區,貨幣政策的傳導已經到達了神經末稍,因此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和梗阻的地方。一些基層的廣大農民的金融意識普遍較差,對中央銀行出臺的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的貨幣政策知之甚少,理解程度也欠佳。如住房貸款、消費貸款、助學貸款業務的開辦很有限。
疏通貨幣政策基層傳導機制
重塑新型銀政、銀企關系,創造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地方政府要積極支持金融部門維護金融債權,規范企業改制、破產等行為,依法嚴厲打擊逃廢債行為,要牽頭建立擔?;穑鉀Q中小企業貸款抵押、擔保等問題?;鶎友胄幸_處理與當地政府的關系,爭取政府對金融工作的重視和支持。金融機構要在保全信貸資產和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增強服務和發展意識,積極參與和支持企業依法改制,加大對地方政府有關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調整政策的支持力度。
深化商業銀行改革,完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機制。一是進一步完善授權授信管理。要科學合理地劃分信貸管理權限,盡量避免信貸權限過于集中和權責不對稱,調動基層銀行工作積極性。二是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要完善信貸管理責任制,制定信貸標準,廢除不合理的考核指標,建立促進貸款有效增長和效益提高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信貸員的工作積極性。三是規范信貸經營行為,處理好增加貸款與防范風險的關系,信貸策略取向要多元化,在支持大企業、大項目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大對中小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和消費信貸等的支持,增強貸款營銷效益。
通過加強和改進窗口指導,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根據轄區金融生態環境狀況,確定窗口指導的具體實施方式,加大貨幣政策的宣傳和對金融機構的指導力度。及時向金融機構傳達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意圖,引導轄區金融機構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改進和完善金融服務。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農村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信貸支持。
加快發展金融市場業務。積極支持幫助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聯社加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通過同業拆借擴大資金來源,調劑資金余缺,滿足其支農資金的需要。轄區商業銀行應加快進入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通過參與全國貨幣市場操作,擴大融資渠道,加快資產結構調整,使貨幣市場業務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協調好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關系,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科學性。有關部門應建立密切的協調和信息通報制度,及時研究分析產業政策和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情況,定期發布和適時調整相關產業政策,指導社會投資方向。人民銀行和銀行監管部門應配合提出加強和改進銀行信管理、優化信貸結構的政策措施,為商業銀行適時調整信貸投向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務。
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政府部門利用行政、法律的力量,嚴格保護金融債權,支持商業銀行繼續對以各種形式逃廢銀行債務的企業實施金融制裁。企業則要從自身抓起,強化內部管理,及時準確的公布各項重要信息,積極參與評級,同心協力促進地方金融生態環境的逐步改善,從而推動經濟、金融發展同頻共振、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扎蘭屯市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