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益普索與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FT中文網)合作進行了一次針對中高端商務人士的個人理財市場調查,主要調研對象為FT中文網注冊用戶中的中高端商務人士。調查結果驗證了中國當前個人理財市場的現實表現,為中外銀行業把握未來中國投資理財資金走向提供了較高的指導價值。

目前,理財在中國正逐漸成為一種大眾化需求。中國銀行業的全面開放,是否會吸引更多的中國人將其存款存到擁有完善的客戶服務和海外投資產品相對豐富的外資銀行?
近六成的中國商務人士對其目前使用的銀行感到基本滿意,30%的中國商務人士有意愿更換到外資銀行
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的中國商務人士對其目前使用的銀行感到基本滿意,但認為這些銀行實際上可以做得更好。有39%的中國商務人士有意更換到其他銀行,其中30%的中國商務人士打算更換到外資銀行。當然,由于外資銀行的門檻普遍較高,近半數的中國商務人士仍處于觀望的狀態。不同收入人群忠誠度相差不大,其不會更換的比例基本都穩定在16%左右,家庭月收入在30000以上的商務人士中有36%表示會換到一家外資銀行,家庭月收入在5000以下的對轉換到外資銀行興趣較低,只有20%。
另外,在對銀行的滿意度調查中,招商銀行贏得了35%的中國商務人士的青睞,在無論使用過外資銀行、還是未使用過外資銀行的人群中,招商銀行都是最為商務人士喜歡的銀行。而信任度最高的銀行是中國銀行。


根據調查,中國商務人士最喜歡中資銀行的原因主要是長期使用比較習慣、網點密集以及單位選擇中資銀行作為他們主要的工資及報銷賬戶,便利性比較突出。而外資銀行的專業服務、良好信譽以及相對豐富的理財產品贏得了中國商務人士的青睞,這與中資銀行優勢形成了極具差異化的對比。
67%的中國商務人士在2007年會增加用于理財的比例,基金、股票、銀行存款、房地產及理財型保險依次為五大理財方式
調查發現,中國商務人士的理財方式相對單一,銀行存款的比率仍占據收入的1/3。銀行存款、股票、基金、房地產和理財型保險是當前最為流行的五大個人理財方式。對于月均投資理財超過萬元的高端人群而言,銀行存款、股票、基金、房地產和理財型保險雖仍是最主要的五大理財方式,但比例卻發生了很大變化。采用股票、房地產、銀行存款和基金的人數比例均為60%~65%之間,股票則登上了榜首,其次是房地產。
隨著理財市場的發展以及個人理財產品的豐富,通過理財信心指數發現,中國商務人士的投資理財比率在今后會有較大的上漲空間。與2006年相比,絕大部分(67%)的商務人士在2007年會增加用于理財的比例。在理財產品的選擇上,基金的人氣最高,這也顯示出在過去一年里,中國基金市場的一度繁榮,而給投資者普遍帶來信心。其次是股票和銀行存款,銀行存款的人氣下降很明顯,期貨在經過很久的沉寂后,也有希望出現一定的人氣回升。
理財型保險市場的中長期成長速度是最高的
未來五年,基金、股票、銀行存款、房地產理財型保險和債券仍是市場規模增加的主要領域,但如期貨市場這樣的小市場雖然與之相比增加很少,與其自身相比仍是有很多的增加。理財型保險市場的中長期成長速度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