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ggestions on Building Comprehensive Risk Control Mechanism
為滿足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和適應加入WTO后金融監管要求,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加快構筑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模式與戰略
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是建立在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和業務管理模式基礎上的,不同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組織設置、職責劃分等不盡相同,但其總體設計有相似之處。國際主流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的主要特征是:保障風險管理的獨立性;建立全面垂直的風險管理體系;每項業務都要經過風險經理和業務經理共同審查的平行作業;實施矩陣式風險報告線路等。
根據自身風險偏好,我國商業銀行確定全面風險管理的戰略可包括:
建立與業務發展協調的風險管理戰略。應使風險管理戰略和業務發展戰略相適應,建立風險可承受范圍內的發展目標。應防止片面追求高速的發展數字或不切實際的發展水平,要最終使業務具有可持續發展、均衡發展和協調發展的特征。
建立受資本約束的風險管理戰略。資本資源對業務擴張具有硬約束,應實施嚴格的資本約束風險管理戰略,防止由于規模盲目擴張導致高風險資產急劇增加以及非預期損失沒有相應資本覆蓋而造成銀行風險不斷積累,甚至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要嚴格按照監管當局和新巴塞爾協議要求,在確保資本充足率的前提下,轉變經營思想,從以往只注重規模擴張轉變為注重投入產出實際效益的衡量上來,加大對資本回報率等指標為核心內容的考核力度,把有限的資源向重點業務和效益好的業務傾斜,確保銀行業務發展與資本的補充速度、可能性及成本相匹配。
建立有效覆蓋損失的風險管理戰略。應嚴格控制和消化銀行因承擔風險而面臨的潛在損失,其中預期損失必須以審慎的撥備計提形式被計入銀行經營成本,非預期損失必須由經濟資本來覆蓋。該戰略可通過強化撥備工作管理和盡快實施經濟資本考核管理體系來實現。
原則及思路
建立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的原則包括: 分層管理原則。即將風險管理的決策、管理、操作職能分別賦予不同層次的機構,形成金字塔型的組織架構。
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原則。即對風險管理的決策和宏觀管理層面進行集中統一,統一全行的風險管理政策、制度、程序,而對風險管理的微觀操作層面實行分散化管理。
風險管理關口前移原則。將風險的日常監控職能直接設置到業務經營部門內,使風險管理更貼近市場,有利于及時發現風險、控制風險,體現風險管理與業務管理平行作業的特征。
兼顧先進性與現實性原則。建立風險管理組織體系時,既要借鑒國際主流商業銀行的先進經驗,同時也應考慮到國內商業銀行當前的現實情況,確保所設計的組織體系是切實可行的。
構筑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的主要思路有:
建立相對集中統一的組織體系。強化風險管理決策部門對風險管理政策、制度、程序的集中統一決策職能;加強對各類風險的統一管理職能,構筑風險管理決策部門的強大支持平臺;在各業務經營管理部門內設置風險管理決策部門的派出機構,負責對本部門經營管理中所涉及的各類風險進行日常監測、評估和管理,并向風險管理決策部門報告。
實行矩陣式報告線路,加強決策管理層對操作層的管理和監督。各業務單元(部門)內設的風險管理決策部門的派出機構對風險管理決策部門報告風險信息,并接受其領導、檢查和監督,同時向本業務單元(部門)負責人匯報。下級行的風險管理部門對本級行領導負責,同時向上級行風險管理部門報告風險信息,并接受其業務指導、檢查和監督。這種矩陣式報告路線設計,為今后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逐步實現垂直管理鋪平了道路。
建立配套的機制
建立風險報告制度。風險報告制度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一項基礎工作,可使決策者和各級管理人員及時掌握經營管理中的風險信息,以便迅速有效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確保各項業務按照既定的目標健康發展。風險報告線路采取縱向報送與橫向報送相結合的矩陣式結構,即本級行各報告單位向上級行的對口部門報送風險報告的同時,也必須向本級行風險管理部門傳送風險報告。
建立風險管理考評制度。完善風險管理工作中的考核評價辦法,是促進國內商業銀行各級行完成各項工作目標的重要手段。對各級機構的風險管理工作動態考評制度,并將考評結果作為確定或調整當期或下一期風險限額、法人授權權限大小、財務資源分配的依據,可以為風險管理提供有效的激勵。
建立風險限額管理制度。風險限額管理是對國內商業銀行面臨的各類風險進行量化、匯總、分解、控制的過程。實行風險限額管理,可以促進國內商業銀行由過去單一的、感性的、定性的風險管理,逐步轉變到總體的、理性的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風險管理;可以為國內商業銀行制定明確、統一的風險管理政策,使各級風險管理人員、業務人員明確各自的風險管理目標,保證各業務部門的風險度符合全行的風險承受程度,是商業銀行進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目前,部分國內商業銀行已在部分業務領域中使用了限額管理,同時五級分類等也為限額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數據。
建立風險經理制度。風險經理制是通過對風險管理人員進行等級化管理,提高風險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從而為全面風險管理提供基礎保障。建議按序列設置資深風險經理、高級風險經理、中級風險經理、初級風險經理四類若干等級,并在相關業務部門設置若干風險經理。
(作者系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總行 操作風險管理部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