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才開發是經濟發展的基礎,長株潭在推進一體化進程中就面臨著人才整合與發展問題,本文通過對長株潭目前人才一體化現狀的調查分析,從戰略角度對長株潭城市產業集群、人才市場化配置、人才政策的有效傾斜、人才本土化及高等教育發展等方面提出有利于長株潭人才開發的平臺構建體系,以期對推動長株潭經濟騰飛,人才發展起到一定作用。
[關鍵詞] 長株潭一體化人才戰略平臺
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是湖南省發展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統籌規劃,構建長株潭培養、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戰略平臺是長株潭一體化過程中十分重要課題。為實現這一戰略任務,要樹立科學的人才發展觀,把握人才建設的正確方向;制定長株潭人才資源的開發、管理和服務的政策措施,積極構筑以選拔、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流動和服務為主要內容的人才政策體系和戰略平臺;健全科學、規范的人才管理體制,并設計和完善人才的發展規劃。這將有利于統一長株潭人才工作的政策方針,有利于實施人才隊伍的宏觀管理,有利于形成人才發展的合力,有利于自主培養和積極引進人才的統籌兼顧,也有利于人才的協調發展。
一、發展城市產業集群,形成人才洼地
產業集群能提升整個區域的競爭能力,并形成一種集群競爭力,這種集群競爭力對人才的吸引是非集群和集群外企業所無法擁有的。企業集群快速成長與壯大所帶來的規模經濟和集聚效應,使其對于專業化人才的吸納能力和吸引力都遠遠大于分散型企業,從而進一步為集群的創新與發展提供相應的智力支持和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本,形成企業集群發展的良性循環。這種區域競爭力的提升和集群效應將促使區域人才洼地的形成,直接影響區域人才的存量和發展,對于優秀人才的流入、核心人才的整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湖南省委省政府也曾對長株潭的產業進行了分工,如長沙以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為重點,特別是要發展壯大以電子信息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旅游業。株洲則重點改造提升交通設備制造,有色冶金業、化工原料業、建材業,培育發展新材料、醫藥保健制品、先進制造技術和環保節能消耗等高新技術產業。湘潭將加速黑色冶金、精細化工、機械、建材、紡織及原料等傳統工業的優化升級,努力培育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教育、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但長株潭城市過去的發展是圍繞各自的發展戰略而建立起來的,三市各自為政的行政分割體制,不可避免地為現在的經濟一體化帶來了負面效應:三個城市小而全的建設,基礎設施低效能,同結構、同業生產,爭市場,高損耗,工業建設各自為政、大而不強等等。盡管省政府比較早的提出了長株潭三個城市不同的產業定位,將三個城市的產業群發展做了明確的指導,但其中非良性產業競爭依然有增無減,比如目前三個城市物流中心的新建,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他們并沒有考慮長株潭產業一體化的整體發展。如此以來,我們的產業集群仍然停留在較低的層面上,集群效應遠遠比不上福建、浙江、廣東等地。由于集群的水平較低,人才的洼地效應就無法展示出來,這無形之中也降低了對人才的吸引力,加大了企業的人才成本,而且人才的開發和管理也只有通過各個企業的的單打獨斗來進行,無法由效益高成本低的市場去配置。因此,集群程度和集群水平的提高,對于長株潭人才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優化長株潭人才市場,促進人才流動
人才流動與人才市場的蓬勃發展,可以促進人才資源的開發,滿足經濟結構調整對人才結構調整的需要,從而實現了人才資源與其他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人才是全社會的,我們需要重新認識人才及其屬性,破除以往人才單位私有的觀念;同時,人才流動也是必然的,現實生活中,因人才配置不合理、職業生涯發展過緩、薪酬太低、組織文化沖突困難等問題均可能導致人才流動。優化人才市場,促進人才流動同樣是長株潭人才開發的平臺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湖南絕大部分人才都聚集在長株潭,這為長株潭的人才配置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但是,人才短缺與人才積壓并存的結構性失衡現象在長株潭依然比較嚴重,這與長株潭人才市場不成熟、人才流動活力不夠有著相當的關聯度。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在區域范圍內建立人力資源供給與需求能夠自動銜接、自動調節的市場化運行機制。一是在長株潭地區建立人才數據庫和人才供需信息網絡,并進行行業、區域的聯網,定期向社會發布各個層次的人才信息,為人才流動提供導向性服務,保證實現人才資源的最佳配置。二是打破人力資源流動的地域界限、所有制界限、身份界限,保證各類人才在公正、平等、競爭的條件下自由選擇職業,努力創造一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人才合理流動、合理使用的寬松環境。三是改革高度集中的戶籍管理制度,創造適應人才流動的居住環境。現行的戶籍管理人為地將城市之間的流動設置了諸多障礙,而隨著長株潭一體化進程的提速,這一制度已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了。就目前狀況而言,長株潭戶籍一體化并不存在太多的技術性障礙,條件也基本成熟,推行這種一體化的戶籍制度具有較高的可行性。隨著這些人才市場的要素和人才流動平臺的日益完善,人才的流動的頻率將會提高,人才可以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自由調配,人崗匹配的水平也將大為提高,人才對長株潭發展的效應必將凸現。
三、制定優勢人才政策,吸引外來人才
由于長株潭產業的重疊性比較強,區域內部人才的爭奪也非常激烈,要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除了重新進行產業布局之外,十分重要的一環就是制定相應的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一是不拘一格的人才招聘策略。目前許多企業對人才的招聘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方式上,而高端人才一般很難接受這種方式。政府可以設立一個專門的人才服務機構,主要收集全國各地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層次的人才信息,為長株潭企業人才需求服務;同時我們也可以借助社會化的人才獵頭公司,這些公司往往擁有高級人才的許多信息,依托這些市場化的人才平臺反而可以降低人才的引進成本。二是靈活的薪酬福利政策。人才是有價的,根據市場供求理論,越是緊缺的資源,市場的價格就越高,因此,對于特殊人才、緊缺人才,應該肯定這些人才的價值并給予特殊待遇。要吸引這些人才并留住這些人才,我們一方面要讓他們的薪酬水平大大高于社會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有必要使用長期薪酬策略,比如實行與經濟效益掛鉤的年薪制、股份期權制等分配形式,將個人的利益與組織利益捆綁在一起,提高人才利用的效能。三是職業生涯發展政策。真正對人才產生原動力的還是事業發展,他們希望在事業追求中實現個人價值的實現。因此,我們必須幫助這些人才設計職業生涯規劃,提供進一步發展的平臺,用事業用成就來留住這些人才。通過構建這些適合人才發展的系統化策略,可以有效地吸引外來人才。
四、加大本土人才開發力度,挖掘人才潛能
長株潭本土人才資源豐富,有效地建構人才服務平臺可以更好地利用本土人才,開發他們的潛能。在長株潭人才開發過程中,一是要引入靈活的競爭機制,實行直接聘任、招標聘任、推選聘用、委任等多種形式的員工聘任制。全面推行以聘用制為主要內容的用人制度和人才社會化管理、服務的人事代理制度,打破行政職務、專業技術職務終身制,由身份管理轉向崗位管理。企業、事業單位專業技術崗位在規定的比例內,單位可根據需要自主設崗、評聘公開、評聘分離、自主聘任、自主管理,實行高職低聘、低職高聘、以崗定酬。二是強化激勵機制。通過對研制開發新產品、推廣應用新成果獲得重大經濟效益等有重大貢獻的人予以重獎的方式,形成準確的人才導向,從而達到人才的榜樣示范作用。三是創新人才分配政策。積極推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辦法,專利、發明、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可以參與分配。人才待遇由用人單位根據貢獻大小自行確定,實行一流人才,一流貢獻,一流報酬。四是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機制。重在確立標準、改革方式和完善科學的評價手段。從規范職位分類與職業標準入手,建立以業績為核心,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針對不同的行業特點、不同的職位和職業要求,制訂出分類分層的人才評價序列。健全人才管理機制,能有效地開發人才潛能,提升人才價值,這對長株潭本土人才的建設將起到促進作用。
長株潭一體化的號角已經吹響,人才開發一體化的步伐必須加速,我們只有建設好人才一體化的軟硬件戰略性平臺,有效地進行長株潭人才管理和開發,才能使我們不愧面對古人“惟楚有才,于斯為盛”的稱號,才能使長株潭經濟一體化擁有強勁的發展動力,并以此帶動整個湖南經濟的發展,讓湖南在中部地區發揮出核心的區域優勢,從而提高湖南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重新塑造新的湖南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