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元素越來越深入校園生活,本文將通過對校園化妝品代理這一現象進行簡要分析,找出其中所蘊含的經濟學原理和規律。
[關鍵詞] 壟斷競爭激勵機會成本價格歧視負的外部性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經濟元素開始注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同樣也進入了校園。大學,作為校園生活的最后一個階段,作為走入社會前的預備期,這個原來的象牙塔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小社會”。勤工儉學,兼職,校園代理,……大學生們正用自己的方式先一步踏進了社會,演繹著自己的校園經濟學。
下面,我們就以校園化妝品代理為例,來看看這其中蘊含著怎樣的經濟學原理。
我們首先來看看目前北大化妝品代理的狀況。現在北大范圍內的校園化妝品代理按照其所代理的產品來分類,可以分為大陸市場現有產品和海外產品兩類;按照貨源渠道來分,又可以分為專賣店供貨和網站供貨兩種。而代理們的優勢在于:價格低廉,送貨上門,包退換,隨時提供最新的信息。正是這樣,代理們在北大擁有著一片極其廣闊的市場天空。
下面,我們就從市場、代理和消費者這三個角度來看看這其中隱藏的東西。
一、從市場的角度看
首先,我們要解決一個重要的問題,校內化妝品代理市場究竟是個什么樣的市場,完全競爭?壟斷?寡頭還是壟斷競爭?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市場的特點。
1.它有眾多的賣者,有很多的化妝品代理存在,它們的目標顧客群都是北大的學生。
2.略有產品差別,每個化妝品代理的產品都是不同的,同樣是護膚品,也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的品牌,不同的口碑……每個品牌自行制定自己的產品價格,他們不是價格接受者,他們的需求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
3.市場可以自由進入,沒有規定限制,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看出,校內化妝品代理的市場是一個壟斷競爭的市場。
從2002年北大出現校園化妝品代理以來,做代理的有的賺錢有的虧本,但總體而言,代理們是不斷的增多,但這種短期競爭的狀況并不會持續太久,當經濟利潤為零的時候,這種代理的加入和退出就會結束,市場進入長期均衡(如圖1所示)。比如說到目前為止,北大校內的化妝品代理已有四、五十個之多,而代理的化妝品牌子,更是涵蓋了幾乎所有的品牌,市場已經逐漸趨于飽和狀態,代理們的加入和退出正在漸漸變少,群雄逐鹿的時代已經結束,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MC:邊際成本
ATC:平均總成本
MR:邊際收益
D:市場的需求曲線
那么,我們再來看看校園化妝品代理市場的供求關系。
校園化妝品代理最大的優勢在于價格。大學生群體基本是沒有收入的,所以,化妝品對于大學生來講是奢侈品,需求價格彈性比較大。但是,校園化妝品代理以很低的折扣進貨,再稍加利潤后賣出,價格遠低于市場上同樣的產品。即如圖2所示,供給曲線由S變動到S’。一些本來不會購買這些化妝品的消費者,會在代理處嘗試消費,價格的降低使得購買量大大增加。校園代理也由于薄利多銷而找到了他們存在的空間。
D: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S:市場上廠商的供給曲線
S’:代理處廠商的供給曲線
二、從消費者的角度看
現在我們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看購買校園化妝品代理處的化妝品的狀況。
1.化妝品代理處的化妝品價格和市場相比都比較低。而人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誰不愿意購買物美價廉的東西呢?代理們給出的6折7折的價格,對于每一個消費者來說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2.目前一部分化妝品代理處的化妝品是大陸市場上所沒有的,或是國內有專柜但沒有引進的產品。這些產品中很多都是從生產國直接引進,特別是有很多高檔的國際大品牌,比如說suki、資生堂,等等。這對于消費者來說就成了一種稀缺資源。更加引起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
然后,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所放棄的東西,也就是機會成本。
一方面,各個代理為了開拓業務,紛紛利用學校的免費資源打廣告,在bbs貼廣告或在校內發傳單,對其產品進行宣傳。而且這種宣傳常年不斷,隨處可見,幾乎滲入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其攻勢遠遠強過電視、報紙廣告或促銷活動。消費者不需要跑到專賣店去就能隨時知道關于各種品牌化妝品的任何消息,而且校園代理都采取校內送貨的方式,這使得消費者的選擇和購買費用都下降了,更加方便,省時省力,大大減少了機會成本。
另一方面,一些代理的貨源是網站,這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另一種煩惱,即產生了負的外部性。有的網站信用不好,銷售的化妝品或是假冒仿制,或是過期的,而這些往往是一些直接引進的產品,消費者對產品往往很不熟悉,這樣,一些消費者就買到了對自己來說等于無價值的東西,重新購買還是小事,如果引起了過敏等皮膚疾病可是得不償失。
而這種行為導致整個代理市場存在著較大風險并且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消費者不斷買到質量存在問題的化妝品,這就使得他們的支付意愿降低,從而影響了整個交易市場。
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校園代理的存在又增加了機會成本。
正因為這樣,消費者便面臨著權衡取舍,是選擇專柜產品,還是選擇代理的產品,這恐怕也是很多愛美的mm困惑的問題吧。一方面是錢包里的錢,另一方面是國際品質的化妝品。選擇了一個就要放棄另一個,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呢?也許很多mm都會這樣做:在不是很重要的洗護用品時,選擇代理的產品,價格不高,即使出現意外狀況也不至于損失很大,說不定會物超所值。而在買比較關鍵的護膚品時,便會去選擇專柜的產品。
三、從代理的角度來看
學生是一個低收入群體,在社會中,各種消費都會對學生進行打折等,也就是經濟學中的價格歧視。由于學生群體對化妝品的支付意愿比較低,他們不愿意花太多的錢買太貴的化妝品,這樣,對大學生進行價格歧視,定出看似很低但仍高于成本的價格,使得所有支付意愿高于邊際成本的消費者都買到產品,盡可能地減少無謂損失,以此來增加利潤。(如圖3、4所示,價格歧視增加了利潤,增加了總剩余,減少了消費者剩余)
總結:貿易能使每個人的狀況變好。在校學生沒有什么收入,花費卻不小。如果想買東西的人能買到價格低廉而又稱心如意的商品,那么消費者就會覺得自己的錢更值錢了一點,他們的境況也就會比現在的境況好一些。而代理們在正常上課,不影響學習生活的同時,抽出時間賺取一點辛苦錢,雖然不多,但代理的狀況就會比現在好一點。于是,我們看到了,貿易能使每個人的狀況變好。
綜上所述,不管是消費者還是代理,都會在市場中得到好處,只要能實行一些辦法有效地控制負的外部性,那么消費者便有理由購買代理的化妝品,而學生們也就有更多的理由去做代理,校園化妝品代理便有著充分的理由存在,這樣,資源將會得到最合理的配置,無謂損失將會被降到最小,而社會福利,將會達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