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產業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產業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的產業門類。體育產業作為當今中國最具有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之一,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基于此,本文首先從體育產業的內涵進行闡釋,接著分析了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 體育產業體育產業變革
我國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產業的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也不斷擴大,產業的質量也有所改善,產業的效益也明顯增高。它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產業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體育產業已成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的重要產業。體育產業作為當今中國最具有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之一,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隨著居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等方面的需求快速增長,體育產業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大,因此,加強對體育產業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體育產業的內涵及特征
在產業經濟學中,對產業是這樣定義的。所謂產業是指一些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經濟活動的集合或系統。對體育產業的內涵國內外的學者莫衷一是,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概念。國外的學者普遍認為體育產業是圍繞消費者需求,以消費者為軸心的行業。這一行業以滿足消費者和其他行業對體育的需求為基點,以追求投入產出經濟效益為宗旨,其領域涵蓋一切與體育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體育產業的特征表現為:其一,體育產業是污染較小,產值高的朝陽產業。其二,體育產業的發展可以產生關聯效應和正的外部性。其三,體育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能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
二、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在體育產業發展方面,我國缺乏大的企業集團,現有的體育產業企業忽視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價值觀念不能與時俱進,對企業的人力資本開發不夠。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期,社會的大環境是企業成長的重要的外部環境。我們如果進行體育產業的建設,就不能背離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然而,在體育產業的建設中,不少企業只是重視體育產業建設的形式,對企業的價值觀不能進行深刻的反思,對合理的價值觀要延續,不符合現狀,就要對其進行整改。不少企業仍然不能重點放在人上,不能體現以人為本,而是重點放在物上,沒有把人力資源放在第一位,以人為本僅僅是喊喊口號,沒有貫徹到實際工作生活中;大多數企業只是一心放在提高生產效率仁,只重視經營和生產,忽視了對員工的身心健康的關心,忽略了員工的個性發展,沒有把員工的個人發展同企業的整體目標結合起來;有的企業自認為為員工提供了生活物質保障就行了,缺乏與員工的溝通和交流,而沒有意識到員工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賺錢,還有更重要的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有的企業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產產品,沒有對顧客的需求做深層次的了解;有的企業對競爭者持敵對態度,老死不相往來,沒有樹立與競爭對手成為合作伙伴的觀念;有的企業只一心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沒有社會責任意識。我國企業價值觀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個性不突出,不分行業和企業的特性,在很多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中都不難找出“追求卓越,敬業報國”、“超越自我”等字眼。
2.體育產業的市場秩序還不完善。就市場秩序的幾個方面而言,我們可以看出在體育產業的競爭方面競爭的主體還沒有落實到位,市場的經營還是相對落后的。企業的產權不清晰,經營管理還是比較落后還沒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另一個層次看,體育產業的市場化程度還是比較低,市場體系還很不完善,市場結構比重不合理。這些問題都是制約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因,體育產業如果要脫離這樣的局面,相關部門必須制定合理的政策。
3.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布局不合理,體育產業的產業結構、消費結構急需提高,產品質量不高,數量單一。我國體育產業的整體布局不合理,各地區在發展體育產業方面有很多在產業發展思路、產業的遠景規劃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雷同,不少地區的體育產業產品雷同率過高,這最終導致了惡性競爭。體育產業企業主要通過價格戰來占領市場,這種競爭的結果是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體育產業的消費結構不盡合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還是比較落后的,不少消費者的消費觀念還停留在盲目的攀比,沒有從長遠的發展角度出發來考慮對體育用品的消費。體育產業企業也未能給予及時的引導。在者,我國體育用品的質量相對比較低,產品的數量相對也比較少,很難給消費者提供充分的選擇空間。
4.體育產業發展后勁不足,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持。盡管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速度比較快,但是我們通過對國際上成功的體育產業的調研后不難看到體育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是離不開強大的金融資本的支持的,體育產業的發展離開了資本市場是很難變大變強。這主要是體育產業需要從資本市場募集的資本籌集資金。而在我國,體育企業長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成長,商業化運作水平不高,大多數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不僅體育類上市公司寥寥無幾更談不上通過其他融資方式迅速壯大,對國家的資金投入有較大的依賴性,相對于歐美國家來說我們的體育產業相對來說遲緩很多,這樣就要求我們借鑒發達國家利用資本市場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經驗和辦法,借助資本市場解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
三、解決我國體育產業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重視企業的內部顧客和外部顧客的維護。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是體育產業建設中的核心,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我國之所以會出現過分重視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重視外部顧客,忽視內部顧客——就是企業的員工,就是由于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出了問題。我們知道,優秀的企業把顧客當作自身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當作是體育產業建設的源泉,并以優秀產品和服務維持優勢。優秀的企業“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表現在對服務的執著、對質量的執著、開拓合適的市場和傾聽用戶的意見四個方面。同樣,企業的內部顧客也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一個離開員工的企業將是無法發展的企業。員工是企業的主人,也是知識、技術和信息的載體,只有把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員工的聰明才智,挖掘員工的潛在能力,才能實現企業的宏偉目標。因此,企業必須樹立企業和員工雙贏的觀念。
2.加快調整體育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合理布局體育產業的結構。我國體育產業結構想對來說還是不和諧,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的許多層面。就體育產業的布局結構而言,我國的體育產業布局不合理,產品的雷同比較嚴重,人員結構也不很合理。這些制約著體育產業的發展,就要我們提升體育產業結構的質量,優化體育產業結構。這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快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體育產業化的發展關鍵是人才,人才決定體育產業的發展和創新。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人才相對是比較缺乏的,真正懂經營,善管理的體育產業人才更是較少。要發展體育產業就要求我們培養合格的體育產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我們可以通過和知名院校的合作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二是加大培養體育產業的企業集團,培養不少有競爭力的企業。我國的小型的體育企業相對比較多,各個地區都有不少雷同的企業,這些小企業缺乏競爭力,和國外的大型體育企業相比較而言,這些企業只是他們的一個生產車間。要想發展體育產業,必然要培養有競爭力的企業。國家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誘導,使這些小企業逐步通過發展起來。
3.加大對體育產業的金融支持力度,促進產融結合的力度。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金融資本的支持,產業資本要想獲得飛速的發展必然需要金融資本的支持。我國的體育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金融資本的支持,體育產業與金融業的有效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途徑。然而,我們國家在過去培養體育產業的過程中對體育產業的金融資本的重視力度不夠,不能充分發揮金融資本在體育產業的促進作用。基于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快國內一些體育俱樂部上市的步伐,至少力爭在二板上市。二是,鼓勵民間資本﹑風險資本投資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