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檢索到的有關組織形象的論文作為第一手資料,從研究主題、研究內容進行分析發現,有關組織形象理論的研究在國內正處在一個高峰時期,研究成果豐富、理論日趨成熟。與歐美相比,深入研究適合國內自身政治、經濟、文化特色的組織形象的論文還不多,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色,以幫助中國組織適應國際競爭環境,取得相應的成果。
[關鍵詞] 組織形象內容分析歐美比較
自公共關系在國內的傳播開始,有關組織形象的研究就逐步展開。為此,我們從中國學術期刊網上鍵入關鍵詞組織形象,檢索到的文獻有281篇,有效論文270篇。大量的文獻出現開始于1994年,各年均保持在10篇以上,2000年~2002年每年16篇,2004年24篇,2005年激增到77篇,占了總量的28.5%。說明了該研究已經進入一個新高潮。人大復印資料中的文獻,1994年~1996年是12篇、13篇、14篇,1998年、1999年最低,分別是6篇、8篇,2000年以后,都在10篇以上,2002年達16篇,和期刊網數據基本吻合。
一、樣本分析
1.文獻分布情況
從文獻數據可以看出,研究的初級階段在1994年~1998年之間,正好是國內公共關系經過20世紀80年代后期和20世紀90年代初期普及宣傳之后,各組織、團體加強交流、合作,理論研究深入開展的時期。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國內逐步建立,各組織紛紛效仿國外,利用公共關系的理念加強對外宣傳,突顯自身的地位。1998年~2002年出現了第一次高峰,對公共關系的內涵以及CIS戰略的討論很多,文獻數量達13篇。同時,以昆明世博會為契機,城市形象的討論拉開了序幕。第二次高峰出現在2003年至今,由于國內“非典”和“印度洋海嘯”等危機的爆發,危機公關研究凸現,建立危機預警機制、加強危機風險管理、在危機中提升組織形象是組織追求的最高目標。
2.研究主題
在學術期刊網上的270篇文獻中,有關公關主題的文獻有85篇,包含公關核心價值,廣告、策劃、公關語言、形象塑造、公關學科及教學、危機公關等。人大復印資料中的公關核心價值理念文獻15篇、形象塑造6篇,說明組織形象研究一直是公關研究的重要主題。但它也屬于應用型研究,分散在各個行業中,目前政府形象為最多,期刊網上有46篇,占17%,人大資料上是12篇,占9.6%,這些文獻對于新時期政府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企業形象的文獻期刊網上是37篇,占13.7%,人大資料中有20篇,占17%,都在這個領域內占了很高比重,理論研究非常成熟。而高校形象的論文,在期刊網上有40篇,人大資料上有8篇,除有關圖書館形象的論文較早一點,學校形象的研究都在2000年以后開始的。說明了自1997年高校并軌以后,各個高校要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須打造自己的品牌,從大學理念到辦學模式及外部宣傳都要辦出自己的特色,以贏得家長、學生、和社會各界的信任。總的說來,組織形象研究的主題廣泛,深度也在不斷加深,研究人員也越來越多。
3.研究內容
在組織形象基礎理論的研究中,1996年以前多數是公關廣告,從外部宣傳樹立組織形象,到1997年,開始涉及CIS,注重公關的策劃和創意,逐步提升到公關內涵,組織形象塑造從內部做起;2003年以后,危機公關的研究異軍突起。組織同一性的理論研究也逐步深入,在秦啟文的《社會組織發展過程中的個性化與同一化》文章中,還局限于討論組織個性化與同一化含義的區別和演進過程,和現代組織如何利用個性化和同一化塑造組織形象,而在郭金山、芮明杰的《當代組織同一性理論研究述評》的文章中,就將該理論的內涵、形成、發展、變革、以及同一性的管理和相對應的應用研究都闡釋的很清楚了。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理論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化,而且由原來的一律照抄照搬國外經驗,逐步深入到根據國內自身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特色開展公共關系。在高校形象的研究中,1998年以前主要是圖書館形象建設,1999年以后各級各類學校的形象塑造論文紛至沓來。.此間,校園文化建設、組織文化提升高校形象以及高校危機管理也開始出現,2005年有一篇《公立學校的內部激勵困境》,討論了公立學校中,校長、教職工、學生由于利益分化以及由此而激起的內部沖突,導致學校內部激勵陷入困境。
二、國外的研究概況
美國在組織形象方面的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20世紀90年代,以詹姆斯.格魯尼格教授為代表,主張“公共關系是一個組織與其公眾之間的傳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種與這些公眾互相信任的關系”。近年來,他們更加注重信譽的重構和數字化時代對傳統公關模式的挑戰,并將信譽管理的任務從組織管理層延伸到員工;“9.11”事件以后,對危機管理的研究更加深入;2004年的總統大選掀起了在政治宣傳和競爭中注重公眾形象的研究熱潮。
在歐洲1994年對危機公關就有了闡述,相比國內早10年;《Performing Public Relationsin Centraland Easter Europe》等側重在國際環境中加強公共關系,塑造好國家或地區在國際上的形象。組織在建立了同一性以后,也要根據環境的變化適時調節,以適應新環境的需要,建立新的組織同一性。1999年~2002年,更多地討論了在全球化背景下,組織如何與公眾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塑造好形象。2003年以后,深入討論了歐盟合并以后,給各個組織帶來重組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歐洲本土公共關系的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