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用交易是國外十分普遍的一種證券交易方式。隨著我國證券市場改革的穩步進行,信用交易之門也終于被打開。單是要想充分發揮其積極的作用,還必須從風險控制機制、轉融通機制和監管這幾個方面完善信用交易制度,從而加快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步伐。
[關鍵詞] 信用交易證券市場
隨著《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和《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內部控制指引》的發布,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的信用交易制度開始走上了舞臺。信用交易,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融資融券業務,是指券商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入證券、出借證券供其賣出的經營活動,由于存在一定的投機風險,在我國曾一度被明文禁止。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逐步完善,使信用交易制度的建立已經成為可能。
信用交易作為與現貨交易完全不同的一種交易方式,它對證券市場所產生積極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有利于證券市場參與者實現多贏。對投資者來講,一方面信用交易提供了多樣化的投資機會和風險回避手段,結束了只有在股價上漲的時候才能獲利的單一模式。投資者看跌時可通過“做空”來獲取收益,也可以以“股票持倉+賣空”組合鎖住已得投資收益或鎖定一個止損點來回避風險。另一方面,信用交易通過杠桿效應,可以提高投資者的盈利能力。投資者借助信用交易可以用較少的資本獲取較大利潤,減少投資者由于資金不足或者沒有籌碼而帶來的機會成本的損失。
對券商來講,信用交易制度首先拓展了券商的盈利渠道。之前券商的業務比較單一,合法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傭金收入。開辟信用交易使得市場資金更為充足,交易更加活躍,不僅提高了券商的傭金收入,同時也增加了券商的專業服務收入。其次有利于盤活券商的自有資產。根據《管理辦法》的規定,券商可以用自營證券和自有資金進行融券融資業務。這樣券商就可以盤活積存的股票,獲得利息收入,變死滯資金為生息資產,從而優化了公司的資產結構,增加公司的收入。同時由于規定了只有實力雄厚的券商才有資格從事信用交易業務,勢必促進券商的分化重組,有利于有實力的券商做大做強。
最后,對銀行來講,雖然在《管理辦法》中并沒有提到銀行信貸資金的轉融通渠道,但是隨著信用交易制度的不斷完善,銀行介入證券市場是可行的。這樣將會為我國銀行體系內相對充裕的信貸資金提供新的營運渠道,改善和優化銀行資產結構,培育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提高資金運作效率。
2.有利于我國證券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1)證券信用交易可以進一步完善我國的證券交易機制。單邊“做多”的交易規則使得投資者只有在股價上漲的時候才能獲利,容易引發巨大的市場系統性風險。信用交易所引致的“買空”、“賣空”機制,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證券市場長期以來的“單邊市”狀況,使得我國的證券交易機制更加的成熟。而投資者通過看跌融券沽出,看漲融資買進,也促使股票價格趨向合理。(2)信用交易為恢復我國證券市場的資源配置職能奠定了資金基礎。保證金交易制度對場內存量資金的放大效應可以增加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信用交易的轉融通機制可以打開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之間的資金流通渠道,讓銀行的信貸資金合規的進入證券市場。從這兩個方面增加證券市場的需求量,給市場的擴容和新股的發行奠定了資金條件,有利于恢復證券市場的融資功能。(3)有利于增強證券市場的市場化監管。我國的證券市場被廣大投資者稱為“政策市”,政府對證券市場的監管缺少市場手段,而信用交易制度則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市場化監管手段——融資融券比例。當證券市場價格上漲、投機成分增長時,監管部門可以調高保證金比率(包括初始保證金比例和維持保證金比例)來降低證券市場的投機風險;當價格下跌,行情不好時,又可以調低保證金比例來刺激證券市場。監管部門可以通過調節這種比例關系來調控證券市場的供需平衡,控制投機風險,促進證券交易的順利進行和價格穩定,使得證券市場的運作更加的市場化。
盡管信用交易有著如此顯著的優越性,但根據現行的《管理辦法》要想充分發揮其積極的作用,還必須從風險控制機制、轉融通機制和監管這幾個方面完善信用交易制度:
1.完善信用交易風險控制機制。其核心就是控制證券公司在交易業務中的規模與比例,主要包括:(1)證券的資格認定制度。它是防止惡性炒作、形成良性投資理念的必要手段。主要應考慮:股價波動幅度、主營業務及流通股本情況,公司治理結構、大股東和管理層的誠信度等因素。(2)建立完善的市場信用額度管理制度。一是對融資保證金比例和融券保證金比例的動態管理。二是對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的限額管理。(3)單只證券的信用額度管理制度。就是要限制單個證券的信用交易比例,目的在于防止股票被過度融資融券而導致風險增加。(4)投資者的審定制度。在信用交易建立的初期,盡量以具有多年股票投資經驗的高端客戶為標準,同時借助銀行系統的個人征信體系考察投資者的信用情況,及其在股票市場上的歷史交易情況。
2.加快建立轉融通機制。在《管理辦法》中規定了目前券商只能用自有資金和自營證券進行融資融券,使得風險只能自擔。而國外的信用交易往往可以通過轉融通機制,將券商的抵押資產變成更具流動性的資金,從而優化了券商的資產結構。信用交易制度建立以后,我國應逐步建立其轉融通機制,擴寬券商融資融券業務的資金和證券來源渠道,分散券商的風險,同時做好證券的托管工作,制定合理的抵押比率,提高對抵押資產的定價能力。在現行條件下,可以把轉融通范圍限定在券商和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險基金之間,以后逐步擴展到券商和商業銀行之間。
3.建立多層次的信用交易監管體系。我國可以從立法、監管、自律三個方面來建立信用交易的監管體系。第一級是法律監管,以人民代表大會的法律委員會制定的《證券法》和《證券交易法》作為基本的法律準繩。第二級是證監會和人民銀行的行政監管。證監會集中監管證券公司和投資者,從證券流通方面制定相應的交易規則和管理辦法,并負責稽查違法和違規行為。而人民銀行則集中監管銀行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負責根據市場貨幣供需狀況調整最低維持保證金比率。第三級是交易所的市場監管。交易所根據市場或單只證券的信用交易情況,確定證券的信用交易資格,并對交易的異動發出警示,或代證監會行使部分行政處罰權。第四級是證券業協會的行業監管。負責有關信用交易合同和協議文本的標準化,并從行業規范和行業道德方面,對協會成員進行行為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