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1世紀,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我國的市場逐漸對外開放,國內企業要保持市場份額,進入國際市場,必須積極采用國際標準。
[關鍵詞] 新形勢技術標準國際標準
一、我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面臨的新形勢
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家之間傳統的關稅壁壘正在逐步被打破,國際競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技術性貿易措施正在成為當今各國保護本國市場普遍采取的形式。技術性貿易措施包括相關技術法規、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等。WTO有關規則指出:任何國家都可以在其認為適當的程度內,以保護國家安全、保證出口產品質量、保障人類生命及健康、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欺詐為目的,采取必要的技術性措施,只要這些措施的實施不構成歧視或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世貿組織的這一規定意味著設置技術壁壘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
舊的關稅壁壘正被更為隱蔽的也更為有效的新的技術壁壘所取代。由于發達國家相對于發展中國家在資本、技術、人才上都占有較大的優勢,由發達國家所制定的技術標準,往往高于發展中國家,這就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出口提出嚴峻的考驗,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要進入發達國家,其產品必須要符合發達國家的要求,這無疑給發展中國家樹立了無形的壁壘;相反,發達國家的產品可以相對不受限制的進入發展中國家。我國已經充分認識到國外技術壁壘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出口發展的最大障礙,站在時代的高度提出了我國技術標準發展戰略,打造中國標準。中國標準應具有較強的市場適應性、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具有國際競爭力、對產業、貿易發展具有強大的支撐作用。
二、企業的國際標準競爭策略的建議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市場逐漸對外開放,國內企業要保持市場份額,進入國際市場,必須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國際標準是實現國際貿易的技術基礎,只有依靠國際標準,才能在全球形成規模化生產。采用國際標準是企業提高產品的市場準入機制,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需要。
1.目前我國企業的規模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的顯著增強,逐漸形成了一些優勢產業如制造業、信息產業等,同時,在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內如汽車行業、冶金行業、交通運輸、石油化工等都形成了一批大型的支柱企業,然而我國企業規模結構,普遍低于合理經濟規模標準,集中化程度低,以汽車產業為例:目前,國際上單個企業的最小有效經濟規模,整車為40萬輛~60萬輛,零部件為100萬件~200萬件,而我國汽車生產卻極為分散,目前整車廠達130余家,超過美國、西歐、日本廠家的總和,而年產車超過10萬輛的卻只有一汽、二汽和上海大眾三家,汽車零部件廠家高達2400多家。國外汽車生產的集中度不斷提高,世界十幾家最大汽車公司集中了全世界汽車產量的80%,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集中了全國汽車產量的90%,而我國產量最大的三家廠家的汽車產量僅占全國總產量比重的33.6%。
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的企業其生產規模大致可分為三種層次:
(1)我國大多數企業生產規模普遍偏小,產業集中度過低,生產要素配置過于分散,缺乏規模經濟,難以在國際標準競爭中建立優勢。
(2)一部分大、中型的外貿或者外向型企業,在相關產品和相應的技術領域,已具備相當的實力。
(3)存在一些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它們是我國的骨干企業,是國家乃至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的主力軍。
2.我國企業國際標準競爭策略建議
由于我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規模不一樣,其技術標準化的科技實力也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國企業在國際標準競爭中,根據其自身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策略。總的來說,在國際標準競爭中,有三種策略可以采用。
追隨者策略:其實質上是有效的采用國際標準。因為那些難以在國際標準競爭中建立優勢企業,采用國際標準能有效的避開國外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滿足國際市場的市場準入機制,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滿足國際市場的需要。
合作者策略:其注重實質參與標準的制定,在相關領域與國際標準的制定者進行合作,實質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通過承擔國際標準化工作,盡可能的使國際標準能在有限的程度內,更多的反映中國技術,反映我國企業產品的需求。
領導者策略:由于企業在自身的經濟實力、技術實力、人才實力上具有較大的優勢,在同行業國際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完全有可能在相關領域的國際標準競爭中成為領導者。這樣在國際標準中充分地反映中國技術,打造國際領先的中國標準。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滿足國際市場的市場準入機制,提高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有效的破除國外的技術壁壘,同時合理利用WTO規則,樹立技術壁壘,合理保護國內市場,在國際標準競爭中,我國企業可以根據其自身的規模和技術標準研發實力,采取相應的策略:
(1)那些規模較小,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的企業,可以采取追隨者策略,從而迅速提高其產品的技術標準,滿足國際市場的市場準入機制。
(2)一部分大、中型企業,在相關產品和相應的技術領域已經具備相當的實力,它們可以采用合作者策略,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力爭在國際標準中更多的反映“中國技術”。
(3)至于那些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它們可以采用領導者策略,在全球范圍內打造“中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