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的融資結構簡述
確定一個合理的股權和債權融資結構,很大程度上實際上就是如何確定一個合理的資本結構的問題。在這里我們把企業最佳融資結構的標準界定為:能使企業創造的價值最大化,融資成本最小化。以下就主要從這個角度出發,分析影響融資結構的主要因素。
二、影響企業股權融資與債務融資結構的主要因素分析
1.從微觀上看
(1)融資成本。股權融資的成本包括股利、股票發行費用等,債券融資的成本包括利息、手續費、匯兌損益等。
①各類資本成本率的高低各不相同且不固定,但它們的成本水平卻存在一種規律性差異,即:普通股成本最高,優先股成本次之,長期負債的成本最低。在資本市場充分發達的情況下,這不同類別資本的成本又呈現出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②債務融資具有抵稅好處,只有當債務融資超過一定點時破產成本和代理成本增加才會抵消企業節稅利益,因此企業應保持一定債務比例。
由于我國上市企業流通股股東不堅持自己的投資權益,只是一味追逐股票差價而忽視股息回報,造成中國企業流通股份資本成本偏低——股權融資成本中支付股利這塊比重小(國家股、法人股的資本成本本來就較低),無法對企業管理層進行有效約束。
(2)對財務杠桿效應的考慮。我們知道,在其他條件不變時,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的作用就越大。評價是否獲得財務杠桿收益,就是要看是否提高了自有資金收益率。以下公式很明確的說明了獲取財務杠桿收益的原理:
企業進行財務杠桿決策的時候分兩種情況討論:
第一種情況是當借入資金=0時,自有資金收益率=全部資金利潤率,無財務杠桿作用。第二種情況是借入資金>0時,需要將全部資金利潤率與借入資金利息率相比較:
首先當全部資金利潤率大于借入資金利息率時, 通過負債融資所創造的息稅前利潤在支付利息費用之后還有剩余,這個余額可以并到自有資金收益中去,從而提高自有資金收益率,這表明企業獲得了財務杠桿收益;此時財務杠桿率越大,企業自有資金收益率越高,每股收益越大。
其次當全部資金利潤率小于借入資金利息率時,通過負債融資所創造的息稅前利潤還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就需要從自有資金所創造的利潤中拿出一部分予以補償,此時投資者收益就會下降,此時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會低于全部資金利潤率,且財務杠桿率越高,自有資金收益率越低,每股收益越低。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考慮財務杠桿作用時,也需要結合經營杠桿系數進行分析。即考慮經營杠桿中固定經營成本的比重和經營風險的大小。二者的相互關系可用總杠桿系數表示。
總杠桿系數是表示每股收益EPS變化對銷售變化的反應程度。
總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 * 財務杠桿系數
當企業同時存在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作用時,當銷售量發生變動后,會引起每股收益以更大的幅度變動。通常,在兩種杠桿的組合下,不能將高經營杠桿與較高的財務杠桿組合在一起,以避免企業總體風險的加大,從而將企業總體風險控制在一個適當水平。
為了達到某一總杠桿系數,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有多種不同組合。比如,經營杠桿度較高的公司可以在較低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降低資本結構中的負債比率;經營杠桿度較低的公司可以在較高程度上使用財務杠桿,提高債務融資比率等等。
2.從宏觀上看
在成熟的證券市場中,如果股東對企業的經營業績不滿意,紛紛拋售股票,將引起股票的下跌,導致企業有被摘牌或被公開收購的危險,即所謂“用腳投票”。因此投資股權比投資債權的風險要大,因而投資者要求的收益也相對較高。而這一約束是建立在公司原有股東堅持自己的價值投資收益(現金分紅權利)和資本市場具備有效的退市機制的基礎之上的。
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還不成熟,以上兩點目前在我國都不具備,所以我國資本市場的特有缺陷是資本成本逆排序,融資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這使得中國企業缺乏西方成熟資本市場上的股東回報約束,從而可以在股東權益不斷稀釋的情況下肆無忌憚地增資擴股。
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是證券市場的兩條腿。如果債券市場的發展嚴重滯后,進入門檻高,企業債券融資的難度就會提高,這就迫使一些沒有達到融資準入標準的企業由于客觀約束只能選擇其他融資方式,而不能從企業自身的融資需求和融資目標等方面考慮資本結構的構成。
權益資本主要從股票市場獲得,債務資本的主要來源為債券市場和銀行貸款,但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內部形成了股票市場的發達而債券市場的發展緩慢,導致企業只能通過銀行貸款來獲得債務資本,從而造成了企業的債務資本過度依賴銀行,降低了金融市場的效率,增加了金融風險。
三、總結
以上說明了一些對企業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結構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但是影響企業融資結構的因素還有很多,而且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時期對企業融資的主要影響因素也是不同的,這個是一個動態概念。企業本身股權結構的特點,所處的發展時期,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的變化,經濟周期等等都會影響到企業融資結構的選擇。因此在企業進行決策的時候,要綜合分析這些影響因素,才能為企業確定一個合理的融資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