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零售業的全面對外開放,促進了國際零售巨頭制定進一步拓展中國市場的計劃,他們逐步將競爭的關注點由東向西遞級推進。面對國內外強大的競爭壓力,西部零售企業應當立足于自身發展的現狀,認清并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本土優勢,探索出一條有西部特色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 中國西部零售業連鎖化物流配送本土優勢
從2004年12月11日開始,按照我國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中國零售業走完了三年的過渡期,實現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零售巨頭可以不受限制的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對中國零售企業構成了強大的壓力,競爭由東部發達地區逐漸向西部內陸地區滲透。本文以甘肅省蘭州市的零售行業為研究對象,對當前西部零售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西部零售業的現狀和問題
我國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內蒙古、廣西等十二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71.4%;人口3.96億,占全國總人口的28.8%。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近幾年,隨著國家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進行,西部經濟有了空前的發展,零售行業也呈現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態勢。
蘭州作為甘肅省的省會城市,位于我國西部三大高原交匯處,是甘肅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我們以蘭州為分析基點,概述西部零售業的現狀和問題。
1.總體規模小,連鎖化程度低
對于零售行業來說,規模優勢帶來的成本領先是非常關鍵的。當年沃爾瑪就是憑借運營成本始終比“凱馬特”低2.5個百分點而最終打敗了對手。蘭州市除幾家外來零售企業規模較大外,本地零售企業規模還都比較小。蘭州市零售行業的連鎖化程度偏低。雖然從業態上看,超市、百貨店、家電賣場、專賣店等大多數業態都已經實現了連鎖化經營,但連鎖化程度依然處于較低水平。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由于經營運作的不規范以及物流配送系統的不完善,很多連鎖企業很難獲得相應的規模效益。這也導致很多企業對于規模擴張、連鎖化經營方式的探索持非常謹慎的態度,有些企業甚至安于現狀。這些觀念極大地限制了零售企業的發展。
2.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低,物流配送系統不完善
西部地區零售業普遍存在著精通流通業務、懂得現代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員缺乏,流通理論研究和流通技術應用力量薄弱。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規范化運作的經營管理體制,嚴重阻礙了零售業連鎖經營的發展。不僅如此,有很多連鎖企業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進貨成本高,流轉不暢,資金周轉困難,看似連鎖,實際上仍是單體店分散經營的方式,違反了連鎖經營的基本原則,其結果必然是經濟效益差。目前,蘭州市的連鎖零售業的統一采購、集中配送率遠未達到規定標準,配送系統的不規范導致連鎖企業的規模效益很難發揮出來。
3.營銷觀念和營銷手段落后,缺乏經營特色
相當多的零售企業不是以市場為導向來指導營銷活動,不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中心和出發點,而是跟著市場熱點走,人云亦云,傾向于短期行為,不注重戰略規劃,營銷方式簡單粗放。許多零售企業市場定位不明確,“千店一面”的情況嚴重。企業經營的商品、種類、價格及商店的布局、功能等缺乏經營特色,造成同地域、同檔次、同類型的多家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而且,企業往往重視眼前利益,競爭手段仍然停留在價格競爭上,沒有建立起自身的經營特色。
4.行業整體服務水平落后,服務意識差
西部零售企業對服務的重視程度不夠,行業整體服務水平落后。很多企業的經營理念僅僅停留在賣出商品的層次上。這樣造成的后果是:顧客與商家只是簡單的買賣關系,沒有任何忠誠度可言。隨著消費者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消費者的整體消費形態也從以往的“物美價廉”、“節衣縮食”發展到今天的“個性購物”、“健康購物”、“快樂購物”以至于“享受購物”、“體驗購物”、“感受購物”的高度。在這種形勢下,零售企業如果不摒棄傳統的銷售觀念,著重于售前、售中、售后、全方位、全過程的銷售服務,努力使顧客在購物中得到讓渡價值最大,在未來的競爭中將處于十分被動的地位。
二、西部零售企業的競爭優勢
零售行業的特點是發展前景誘人、大有可為,同時又風險極大。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大量的中小型零售企業在適應消費需求、發揮經營特長和保持銷售活力等方面也具有自身的優勢,是大型零售企業所不能代替的。我們既要看到與外資零售企業相比凸現的差距,也要看到中國零售企業所具有的優勢。當前,本土優勢是中國零售企業,也是西部零售企業具有的最重要的基礎優勢。準確認識和牢牢把握比較優勢,將其發展為競爭優勢是西部零售企業當前的重要任務。在與外資零售企業的競爭與合作的較量中,西部零售企業的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市場的適應性優勢
本地消費者和企業對當地的文化有天然的適應性,而外來企業要適應消費者的特點需要一個較長期的過程。跨國零售企業是外來者,其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與本地消費者具有較大的文化差異,容易形成一定的距離。這種距離包括經濟距離、政治距離、社會心理距離和文化距離。這些距離會妨礙其對市場的適應性。
2.本土化經營優勢
西部零售企業在自己的土地上經營多年,在西部大中小城市乃至縣城、鎮以及繁華商業區、居民小區、旅游景區等較好的商圈內,百貨店、超市、便利店等零售業態的門店絕大部分為中國零售企業所有。更重要的是表現在與消費者的交往中更容易被認同,這種認同主要表現在對零售服務特色的認同和對購買利益的認同。
三、加快發展西部零售企業的對策建議
1.繼續推廣和完善連鎖經營,實現規模效益
連鎖經營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在西方國家已有近140多年的歷史,作為一種新型的商業組織形式和經營制度,自20世紀90年代初傳入中國以來,帶來了我國零售業一場深刻變革。但在西部零售業連鎖化經營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這種經營形式。
(1)在規范化經營的基礎上,繼續擴大規模。連鎖經營很重要的一個特征是實行規范化的經營和管理。在西部已開展連鎖經營的企業中,不少只是走走連鎖經營的形式,運作的規范性較差。為此應借鑒國際經驗,盡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適合我國國情的連鎖企業法,以保護連鎖企業的知識產權和經營管理權,并詳細規定連鎖經營的基本條件和標準,規范連鎖經營,真正體現起統一進貨、統一配貨、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的核心,防止連而不鎖。
(2)政府適當支持,給予必要的傾斜政策,鼓勵其迅速發展。政府應采取切實措施解決連鎖企業的資金、稅收、網點登記手續等現實問題,并調整商業網點規劃和布局,使其更有利于連鎖企業的發展壯大。
(3)根據具體條件,選擇連鎖經營的形式。連鎖經營的三種類型:直接連鎖、特許連鎖和自愿連鎖,每種類型都有其實施的條件,也有其利弊。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包括行業特征、經營特色、企業規模、環境因素等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連鎖形式。
2.提高管理和技術水平,加強供應鏈管理,完善物流配送系統
學習外資零售巨頭先進的管理理念,吸收和培養一批具有現代流通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的人才進入零售企業,提高西部零售行業的管理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業的信息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引進一批先進的物流和信息設備,同時加強企業內部職工的技術培訓,以提升西部零售企業的技術水平。
加強供應鏈管理。現代企業的競爭,已經從過去單純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逐漸轉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零售行業應當充分利用與最終消費者接近,聯系密切的有利條件,鞏固、發展與供應商、批發商的共生關系,最終實現共贏的目的。現代供應鏈的建立和管理需要從軟、硬兩個方面加強:一方面要引進供應鏈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
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建立多功能、集約化的供應樞紐。企業應當加大資金投入的力度,以擴大物流系統的規模。同時,通過先進的物流信息設備對物流活動進行管理控制,以實現最大范圍內的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物流成本的科學控制,使企業在物流活動中真正實現利益最大化。
3.建立顧客滿意的服務體系
隨著商品的日趨同質化和人們消費觀念的改變,過去僅僅以產品為核心的經營理念已不能適應現代競爭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零售企業只有以顧客滿意為核心,不斷創造顧客價值,才能真正提高競爭能力。
零售企業應當加強與顧客的情感交流,對顧客的要求迅速做出反應并加以解決。零售企業除了要讓顧客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享受超值的服務以外還應提供人性化的關懷,讓顧客感受到其他一些細節,如良好的購物環境、醒目的導購牌、清潔衛生的洗手間、寬敞的休閑廳、快樂的兒童樂園、優美的背景音樂、便利的提包寄存、會員購物優惠卡等等。
西部零售企業要想在跨國零售集團無處不在的環境中獲得成功,就應在充分備戰的同時認清一些積極的因素:跨國零售集團的進入不僅會帶來競爭,同時也可以幫助國內零售企業尤其是西部零售企業共同開發消費者需求,并培訓西部零售管理人員、開拓管理視野。競爭的關鍵在于要學會如何對跨國零售集團避實擊虛,在一段時間內找到互利共存的方法,從而在與跨國零售集團的競爭中存活下來并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