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我國企業經濟飛速發展,同時也帶來許多不安的因素,因此無論從宏觀或是微觀角度都應防范風險,建立財務預警系統。財務預警研究在我國是新發展起來的研究課題,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在本文中,作者本著忠于理論研究的基礎,分別通過對財務預警的概念、財務預警系統的基本原理、財務預警系統的外延與拓展等方面的論述,使大家對財務預警系統這一新興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為企業能建立卓有成就的風險防范和預警系統服務。
[關鍵詞] 財務預警企業財務預警系統
財務預警研究作為經濟運行的晴雨表和企業經營狀況的指示燈,不僅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而且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財務預警是由財務危機和預警兩個詞組成的。財務危機預警是以財務會計信息為基礎,通過設置并觀察一些敏感性預警指標的變化,對企業可能或者將要面臨的財務危機和所實施的實時監控和預測警報。財務危機是指企業喪失支付能力,無力支付到期債務或費用,以及出現資不抵債的經濟現象,包括營運失敗、商業失敗、技術性無力償債、正式破產等。預警是指事先知道并發出警示,以避免或盡量降低可能的損失。財務預警要求管理人員依據相關指標的變化來預測企業財務即將呈現的問題,及時向利益相關者提出警示。
一、財務預警系統的基本原理
財務預警系統的根本功能就是預報企業經營和財務活動中未來走向的發展趨勢,由于其稱之為預警系統,所以其重點并不是用來“報喜”,而是用來“報憂”的,這是財務預警系統最重要的目標,也就是企業財務預警系統建立的目的,是關注企業整個經營和財務活動中可能導致財務危機的各種行為和活動,及其它們的特征和表現指標等等。為了提供科學合理的預警信號,財務預警系統就必須具備監控功能和識別功能,前者主要研究如何對企業經營和財務活動的全過程實施有效的監控和控制;而后者的功能是如何通過有效的識別系統依據事先設定的相關預警控制標準來判定所監測到的所有經營和財務活動的指標和特征等,是否在其控制的范圍之內,對于那些超越監控標準的財務指標和活動內容必須及時地通報給相應的決策當局。財務預警系統為了能保證有效地實施其功能,就必須要保證其地位上的相對獨立性,預警指標的有效性,結構上的完善性和信息傳輸的及時性等要求。
建立企業財務預警系統,除了能及時地預報企業可能出現的各類財務危機信號外,還有就是幫助企業有效地規避企業可能出現的各種財務危機。規避企業財務風險的思想應該是貫穿其預警系統的全部,具體表現在這樣兩個方面:一是預警指標的設置就已經體現和符合財務危機規避的基本要求;二是不同性質的財務危機應用不同的財務預警指標來反映。
二、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框架
1.建立企業預警系統
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是以企業信息化為基礎,對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的系統。它貫穿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的財務資料為依據,利用財會,金融、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理論,采用比例分析、數學模型等方法,發現企業存在的風險,并向經營者示警。財務預警系統主要包括如下幾個組成部分:財務信息收集傳遞機制、財務預警分析的組織機制、財務風險分析機制、財務風險處理機制。然而要做到及時、有效、準確地預警企業潛在的危險,僅僅依靠財務預警系統本身是不夠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企業財務預警系統進行拓展研究,也就是說構建企業預警系統。構建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是指企業運用非財務指標、財務指標為核心的信息反饋網絡,加強財務監督和控制,從而確保生產經營良性循環的運作體系。它是由各個相互關聯的子系統構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是企業理財的有效的方法系統。
2.企業預警系統框架設計
預警系統的設計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實證法,其主要思路就是結合實證研究的結果,將預測模型中的指標進行分解至最底層,然后跟蹤最底層的指標,并借助預警模型來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這種方法相對來講比較復雜, 每一個會計年度,我們都需要重新構建預警模型,然后根據預警模型中選定的財務指標進行分解,從而構建企業預警系統;第二種是歷史經驗法,其主要思路是根據企業以往的經驗,設定每個預警子系統的財務指標,然后根據以往的數據(一般用前三年均值)來判斷今年的財務指標優劣,并根據權重系數來判別預警子系統和預警系統的預警信號。這種方法適用性比較強,但由于它沒有實證性的數據支持,又缺乏經濟理論的指導,所以指標的選取和權重的設定存在著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其預警的精度不如第一種方法。
3.企業預警系統的實施過程
(1)警戒區間的確定和無量綱處理預
預警系統的關鍵在于警戒區間的確定。對于定性預警子系統,由于沒有相應的財務指標,所以我們只能采取平衡記分卡,通過評分體系來確定各指標的實施情況。
(2)預警系統的敏感性分析
預警系統的另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指企業的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變動對預警結果的影響程度。重要指標的變動會對企業產生較大的影響,次要指標的變動則影響較小。指標的重要性其實就是企業指標的權重。
(3)預警系統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具體實施時,我們還需要關注一些相關問題:加強信息管理;協調好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預警系統和其他管理體系的關系;制定出本企業的預警區間;完善內部監制制度;建立預警分析、決策、反映、執行的運行機制;剖析原因,抓住關鍵,對癥下藥;企業管理者對預警系統的認識;將風險控制理念推廣到所有員工中去。
4.企業預警系統的日常監控
如前所述,財務預警的只要財務指標都來自企業年報,這就使得企業的財務預警工作每年只能進行一次。這樣,就無法滿足預警系統及時性的要求。而一個不及時的預警系統,其適用性和有用性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需要對企業預警系統實施日常監控。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日常監控的對象是企業的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原因在于它們是企業財務危機的根源。其中財務風險監控包括:核心財務指標的監控、財務支付風險的監控以及財務結構風險的監控;而經營風險監控包括:戰略風險監控、管理風險監控、內控風險監控和市場風險監控。在具體的財務指標選取上,我們要更多關注現金流量指標。因為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并不完全取決于其盈利水平,而是更多地依賴于現金流量的大小。
5.建立財務失敗預警機制
所謂企業財務失敗預警機制,是指通過對企業日常財務運行情況進行連續有效的監測,來防范企業財務惡化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失。作為企業財務診斷的一種工具,企業財務失敗預警的靈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發現問題,使債權人提前采取應對措施,規避企業財務危機而引發的信貸風險。企業財務失敗預警機制構建應以具有理論上的科學性和現實的可操作性為基本要求,以良好的監控環境和健康的企業文化為前提基礎,以完善的制度體系和嚴密的制約機制為基本框架,以嚴格的風險監控和高效的事后核查為重要手段,以科學的組織機構和精良的從業隊伍為根本保障。
三、結束語
俗話講“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在目前這樣一個瞬息萬變和競爭激烈的時代,經濟環境和市場風云的突變往往是很難被準確地預測的,再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者素質及決策能力的影響,使得企業的各種經營和財務風險就成為一種客觀的存在,因此,企業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財務預警系統,來及時警示企業經營和財務活動中的各種風險因素,并有效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勢必會使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