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舶來品的物流概念引入中國的時間雖然不長,但物流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始終存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現代物流區別于傳統物流的本質在于前者是擺脫行政干預并著眼于創造物資移動過程中的附加價值的新型產業,而后者所建立的物流管理體制主要依靠行政性的力量對物流進行監控。現代物流業因其對生活經濟和企業經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而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重視。我國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更進一步融入國際社會,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并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文探討的重點是如何以法制模式規范并保護中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一、現代物流業是社會分工不斷發展并謀求經濟發展低耗高效的產物
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傳統的、分散進行的物流活動因不能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而逐步為現代物流所取代。現代物流對物流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社會化物流系統,物流活動逐步從生產、交易和消費過程中分化出來,成為一種專業的、由獨立的經濟組織承擔的新型經濟活動。
整個物流業遵循物業流通化(流通市場化(市場規范化的發展軌道,分散化的物流逐步形成物流市場,并以市場為媒介帶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法律對物流業發展介入的契機在于物業流通市場化對秩序的天然渴求,介入的目的在于為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構筑一個穩固的法制平臺,使物流市場成為一個準入公正、競爭公平、信息公開的法制化、規范化市場。
二、以法制模式規范并保護中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核心在于創建有序高效的物流市場
從其固有的特點來看,物流業跨越商業、物資貿易業、倉儲業、通訊業、金融保險業等產業部門,涉及加工、配送、運輸、包裝、批發、零售等行業領域,如此包羅萬象以至于不能像規范某一特定的市場那樣對物流市場設定具體而微的規則制度,而主要應從宏觀上對其進行規范與管理,具體包括:加快制定物流市場準入規則;合理構建物流市場競爭秩序;積極維護物流市場信息的自由流通;嚴格規范政政府對物流市場的調控行為。
1.加快制定物流市場準入規則
(1)物流市場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存在并發展,市場經濟的理想模式是市場主體自由地進入和退出市場、自由地參與競爭,但這種理想模式無疑會為市場投機者所利用造成對進出市場自由權的濫用,而引起對相對人及社會公正的利益損害與機會損失。物流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物流市場作為一種新型市場,其中的各項供應鏈以此銜接、彼此交錯,隱藏著巨大的投機性,一旦其中某一銜接出現變動將會造成整個物流市場的波動。因此,針對物流市場所具有的高度擴散性、復雜的銜接性以及所隱藏的巨大投機性,法律應加強對物流市場準入關系的控制,從國家的視角設計一定的程序機制對進入物流市場的主體資格與條件進行審查以保證市場主體法律能力的完整。
(2)中國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根據已簽署的中國與美國、歐盟的協議,在物流業的市場準入方面,中國的主要承諾如下:向外國公司提供貿易權(進出口權)的分銷權。分銷權在我國目前限制最嚴格如批發、運輸、維修等行業中實施。同時在物流服務方面,我國承諾所有的服務行業,在經過合理過渡期之后,取消大部分外國股權限制,不限制外國服務供應商進入目前的市場,不限制所有服務行業現有的市場準入和活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必須嚴格履行所承諾的義務。因此,為同國際接軌,也應加快立法步伐,制定物流業開業標準,進行資格審查,確定物流市場準入規則。
2.合理構建物流市場競爭秩序
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手段。規范的競爭秩序也是物流市場得以良性發展的關鍵。物流市場的競爭要求平等競爭、公平競爭、正當競爭、合法競爭。平等競爭要求物流市場主體的法律人格平等、權利義務構成平等、平等地進入物流市場、平等地獲得機會、不存在何種主體在法律地位上的優先。公平競爭要求物流市場主體進行競爭所依據的規則和標準是相同的、統一的,不因某些市場主體的特殊性而制定和適用不同的規則與標準。正當競爭要求用于競爭的手段必須符合規范,是以物流服務的質優價廉、減少勞動力和物化勞動的消耗而取勝對手,而不是以非競爭因素使競爭對手處于不利地位。以非競爭因素所實施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及傳統道德,實施行為者非正常地取得了有利地位并因此而獲得不正當利益。
考察目前國內舊的外貿、內貿、供銷三大流通體制不難發現存在諸多缺陷,其管理體制與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要求背道而馳并不可避免地導致物流市場領域中的不正當競爭。目前,國內物流行政管理仍沿襲著計劃經濟時期的體制,一方面是部門分割體制,與物流相關的各部分分別由鐵路、公路、民航。內貿等不同的政府部門管理,沒有一個部門或機構統籌協調全社會的物流管理。依據這種條條管理管理體制所形成的自上而下的縱向隸屬的管理格局,物流體系的內在聯系被人為地分割,物流體系各部門之間缺乏直接的橫向聯系;另一方面是對內物流和對外物流的分離。由于長期內外貿易分離的格局,導致了物流的內外分割,這種條條分割和內外分離的管理體制,嚴重制約了從市場經濟的需要出發在全社會范圍內經濟合理地進行整體統籌與規劃、防礙了物流產業的社會化進程。物流企業按現行企業分類制度可分為多種“性質”的企業,“性質”不同的企業在企業地位、市場分割、經營權范圍、財政支持、稅收等方面有著不同的待遇,不平等競爭也因此產生。以此,應拆除各部門、各地區的貿易壁壘以合理構建物流市場內在和諧的競爭秩序。
3.積極維護物流市場信息自由流通
物流市場中的信息伴隨著物流的運作不斷產生,并作為物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存在。物流市場的信息為物流的正常運轉、管理、決策以及制定戰略提供必不可少的依據。在物流活動的管理與決策中如運輸方式的選擇、運輸路線的確定、在途貨物的追蹤、倉庫的有效利用、最佳庫存數的確定、庫存時間的確定、定單的管理以及如何提高顧客服務水平等,均需要詳細和準確的物流信息。物流信息不僅能起連接從生產廠家、批發商和零售商到最終消費者的作用,而且在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能實現整個供應鏈活動的效率化,實現對整個物流系統的有效監控與管理。物流市場信息不僅對物流活動具有支持保證的功能,而且具有連接整個物流供應鏈和使整個物流供應鏈活動效率化的功能。以此,良好發展的物流市場必然要求信息真實、全面、及時、有效、并要求信息保持自由流通。
4.嚴格規范政府的物流市場調控行為
物流業作為新型產業,它的迅速發展對于提高我國經濟的運行質量和運行效率,提高企業、地區乃至國家的整體競爭能力,促進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政府 有必要加強對物流市場的調控,以有效引導和促進中國物流業的發展。物流市場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一切經濟活動都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力求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并通過市場配置資源,而市場經濟活動本省作為一個整體,宏觀與微觀之間,生產、流通、分配、交換的各個環節之間都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這就要求政府從宏觀的角度,依法發揮宏觀經濟調節的功能,有效克服物流市場的盲目性與局限性,引導物流市場規范有序地發展。
三、總結
社會分工導致生產力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與經濟的增長,為適應以上變化產生了運輸革命和物流的發展,而運輸革命和物流的發展又會促進經濟的增長、帶動技術進步和工業革命,對于整個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加快中國物流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加強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更重要的是為所有的企業和國民經濟創造一個規范有序的法制化的物流市場環境,這對促進中國現代物流業乃至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