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科教、產業化、生態環境、出口、管理五個方面提出我國畜牧業增長方式轉變的路徑選擇及對策。
[關鍵詞] 畜牧業增長方式轉變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十一五”期間的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六個必須”,其中之一提到“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從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為現代的集約型經濟增長模式。”我國在轉變畜牧業增長方式中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來看至今仍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加快我國畜牧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中,有必要對轉變的途徑加以研究,以加快我國畜牧業發展的步伐。
一、走科教興牧之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1.加大投入,整合資源
目前,發達國家農業科研與發展經費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5%,世界平均2%,而我國僅占0.2%,遠不能滿足科技發展的需求。要實現畜牧科技的不斷進步,就要求各級政府要制定鼓勵、扶持和引導自主創新的積極政策;要加大創新研究投入,鼓勵發展畜牧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時,建立國家、集體、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特別要制定配套政策鼓勵引導養殖企業、畜產品加工企業樹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先進思想,實施供應鏈管理、戰略聯盟、動態聯盟的發展戰略,加強同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開展大規模的自主創新活動。
2.強化畜牧科技教育,加速培養畜牧科技人才
從目前我國的實際出發,應做好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首先要通過高校和重點科研院所,瞄準國際畜牧新技術發展的趨勢,通過交流合作、出國深造、科研攻關等形式,培養一批前沿科技人才。其次,要加強技術推廣系列的人才培訓,采取到教學科研單位深造、生產實踐等形式,使他們既掌握國內外畜牧技術的最新進展,又具備對最新科研成果引進、試驗推廣的能力及畜牧業生產的組織管理能力。三是要加強以農民為主體的農民技術隊伍培訓,要通過職業教育、短期培訓班、遠距離教育等形式,重點培養他們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和使用操作技能,建立從業上崗制度,造就一支既懂技術又會管理的農民技術隊伍。
二、走規模化、專業化和產業化生產之路
1.大力發展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提高養殖業生產水平
發展現代化養殖生產必須要有相應的設施設備相配套,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小規模生產是難以分攤現代化養殖成本的。因此,要積極推進養殖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生產,通過發展養殖小區、規模畜禽場等集約化生產經營方式,促進以農民投資為主體的家庭養殖上規模、上水平,不斷提高養殖業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人均勞動生產率和設施設備利用率。減少單位產品的設施設備費用攤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規模效益和產品競爭力。
2.積極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
切實抓好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三要素建設。主導產業是畜牧產業化經營的前提,是一個地區經濟優勢的集中體現;龍頭企業是畜牧產業化經營的火車頭;生產基地是龍頭企業的依托,也是畜牧產業化經營的重要環節。
三、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1.合理利用資源,建立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的農牧業生產模式
充分挖掘潛力,廣開飼料來源,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改變種植業結構,將種植業由傳統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轉化成“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結構;充分利用農牧業的副產品,變廢為寶;控制草場載畜量,保護恒定的生產力;組織畜牧業季節性生產,推廣肉畜異地育肥技術;充分利用自然界生態系統的食物鏈的生態關系,實現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
2.注重降低和減少環境污染,發展綠色畜牧業
盡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通行做法相致的畜牧業法規、規定和標準,建立起畜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監測體系和保障體系。積極推進集約化養殖,實行全程綠色安全飼養。在畜禽飼養過程中,采用無污染、無殘留、無毒副作用的生物制劑作為促生長劑和防病藥品,不得濫用藥物,嚴格遵守停藥期,把藥物殘留控制在安全量以下。
四、走“外向型”畜牧業發展之路
1.強化行業協會和政府在組織畜產品出口方面的服務職能
通過建立各種畜產品的行業協會,來克服我國畜產品生產平均規模小、微觀主體決策高度分散的弊端,有效地利用集體的力量來進行技術推廣、疫病防治、市場信息搜集、結構優化,增強他們在市場交易中的地位和討價還價能力。同時政府部門也要強化其服務職能:一是研究國際國內畜產品市場動態,為企業提供準確信息;二是為畜產品出口的市場準入創造條件,利用WTO的協議規則,簽訂多邊、雙邊畜產品貿易協定,消除貿易壁壘,排除動植物檢疫障礙等;三是培育市場,扶持和促進畜產品市場的發育。
2.以培育加工龍頭企業為切入點,延伸外向型畜牧業產業鏈
積極發展畜牧業產業化,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緊密結合,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實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外貿龍頭企業按照國際市場需求,同養殖戶簽訂產銷合同,建立創匯畜產品生產基地,并提供配套服務;養殖戶按合同生產、交售,企業按合同收購、加工,把畜產品銷售到國際市場。
五、走“科學管理”之路
針對畜牧業企業的情況,其管理工作應主要從下述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與畜禽生長發育特點相適應的規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證生產的安全、順利進行;二是建立健全生產責任制,使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聯系起來,調動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共同為企業的生存發展而努力;三是要有嚴密的技術規范,使畜禽飼養、疫病防治等嚴格地按科學要求進行,以保證畜禽生產性能的發揮和畜禽生長發育的安全,以標準化管理帶動現代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