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營經濟三十六條》的出臺使民營經濟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但民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遇到了融資困難的嚴重制約。本文認為這是一種信息睞C歡猿頻南碌氖諧∈Я?并針對這一失靈問題提出從政府和企業兩方努力來解決這種信息的不對稱,以便掃清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的障礙。
[關鍵詞] 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市場失靈
一、引言
改革開放28年來,中國的民營中小企業逐步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根據“2005·中國民營中小企業問卷跟蹤調查”,發現融資困難,人才短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管理水平落后,是民營中小企業發展遇到的主要障礙。而且選擇融資困難的比例更是達到了75%。
二、民營經濟融資現狀分析
1.融資方式主要為自籌資金的內部融資。企業進行融資決策的關鍵是決定其資本結構,使融資的風險,成本,與收益之間尋求一種均衡。但我國的民營中小企業缺少政府和金融機構有力的支持,主要依靠內部融資,形成了較為特殊的融資結構。
表1中國民營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對比 單位:%
由該圖我們不難看出:(1)雖然隨著民營中小企業的不斷成長自我融資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其比例仍在90%以上。(2)在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初期也是其資金最缺乏的階段其非金融機構融資的比例高于或等于銀行貸款的比例,這說明商業銀行在對民營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3)除自我融資和銀行貸款外其他的融資渠道相對較少,比例總計不超過3%。
內部融資方式的優點在于,可以保證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中獲得一定的獨立性,避免過多的政府干預,但依靠這種融資方式進行資本擴張,其速度是極其緩慢,很難在短時間內籌集大量的資金,來滿足企業資本迅速擴張的需要。因為這種融資途徑受到民營中小企業自身狀況的制約,而且還受資本分散程度的制約。
2.民營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狀況。民營中小企業的外部融資主要是商業銀行的貸款,即間接融資。但這一渠道現階段還比較窄小,主要表現在商業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比例偏小。
表2鄉鎮企業和私營個體企業貸款占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比重
從圖表我們可以看出民營中小企業貸款占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比重不到9%(扣除鄉鎮企業中的集體企業)。間接融資的渠道是我國各個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但是,上面數據卻說明民營中小企業卻很難通過這條渠道進行融資,它們從銀行獲得的貸款在整個融資總額中占有的比例很小,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很不夠。
外部融資方式雖然在成本上較之內部融資要高,但是在企業的起步和成長期會是一種很好的融資方式,在我國當前中小企業靠直接融資(上市發行股票)的方式還比較困難。間接融資這種方式更切實可行,但目前我國的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中的種種問題使得商業銀行對民營中小企業的貸款較少,這一融資渠道也表現的比較窄小。
三、中國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理論上分析,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是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市場失靈。
所謂的信息不對稱是指在商品或勞務市場上,交易的雙方往往對于交易的對象具有不對稱的信息,使資源配置達不到“帕累托”最優,其主要特點表現為一種“帕累托”改進狀態,市場失靈主要是因為競爭的不完全(或存在壟斷)、信息的不完善(不充分、不對稱)、存在外部經濟效果、存在公共產品、存在交易成本、經濟主體的有限理性等。一方對于交易對象具有信息優勢,另一方則在信息上處于劣勢。
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象實質上是一種市場失靈。在一個經濟效率的市場條件下,資金的流動應該按照市場需求來進行。但在民營中小企業融資中,由于存在著諸多壁壘,資金的供給與需求難以得到協調,也就難以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聯系實際分析,大部分的中國民營中小企業有以下四個方面的不足,這使得銀行處于信息劣勢。
1.大多數中小企業技術裝備差,經營業績和預期收益不佳,企業業績不穩定。2.相當多的中小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這是商業銀行不愿涉足的深層次原因之一。3.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不規范。財務報告隨意性大,真實性差,透明度低。4.企業信用較差,并且缺乏信用的積累。
以上關于現階段民營中小企業的弱點具有普遍性,而面對中國民營中小企業參差不齊的狀況,商業銀行如同面對著一個信息不對稱的劣等品市場,存在著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問題。這就增加了銀行的審查監督成本,而這種成本正是在這種信息的不對稱的情況下用在了收集足夠的信息上面,這樣銀行便會提高貸款的門檻以防范和化解道德風險,同時也降低了商業銀行向民營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四、關于民營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建議
既然民營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從理論上是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的市場失靈,就是在現有體制下,單純的市場作用對某些領域無能為力,不能使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那么,便需要非市場的力量即政府的介入,需要政府對這一市場進行調節和改進。筆者認為作為政府應當著力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對目前的金融機構進行一定的政策扶持,以降低其對中小企業的監督審查成本。二是盡快建立起適合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的二板市場。
另外,中小企業自身素質的提升是拓寬其融資渠道的基礎,對于中小企業首先要從講誠信做起,其次是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完善企業法治管理結構。其三是規范企業財務管理,健全財務制度,為銀行提供客觀準確的財務信息。其四是建立自有資產補充機制,提高企業內源融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