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違反稅法的“買稅賣稅”行為在全國范圍內日益猖獗,本文分析了“買稅賣稅”出現的根本原因,并建立了稅收機關與財務部門以及監管部門三者之間的博弈模型,得到它們的均衡解,得出加大監管部門的監管力度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買稅賣稅”博弈均衡解監管
自1994 年我國實施以分稅制為核心內容的新財稅體制以來,“買稅賣稅”便在我國的經濟生活中粉墨登場。何謂“買稅賣稅”?是指某些稅務機關之間扛著完成稅收任務的旗號, 跨地區跨行業變稅種進行稅款大搬家的甲稅乙征。具體地說,就是甲地稅務機關對乙地的納稅人以種種“優惠”為誘餌, 吸引乙地的納稅人到甲地登記注冊, 納稅人雖仍在乙地生產經營, 卻要到甲地納稅?;蛘呒椎亟o乙地稅務機關“回扣”, 由甲地稅務機關直接到乙地跨地區征收稅款。其表現形式為:第一,地方政府財政為了當地的利益, 與稅務機關“合謀”, 通過買賣稅票來“購買”稅收, 或以稅款的一定比例向外地稅務機關支付“業務費”,將該地的稅收“買”進,作為本地的稅收收入。這是“買稅賣稅”最典型的一種表現形式。第二,地方財政為調動稅務機關組織稅收的積極性, 對個人所得稅等征收難度比較大的稅種以“提成”的方式將一定比例的稅款“返還”給稅務機關。第三,為調動稅務機關的積極性, 地方財政便給予“獎勵”。
我國雖然實施以分稅制為核心的新的財稅體制,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國家不但設置了國家和地方兩套稅收征管體系, 而且在地方稅務機關推行“垂直領導”機制,同省級以下各級政府之間沒有行政上的隸屬關系。這樣的后果導致地方各級政府對國家稅務機關、省級以下各級地方政府對地方稅務機關沒有足夠的約束力,在這種財稅體制下, 給“回扣”、“提成”、“獎勵”便成了地方政府財政調動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積極性的惟一“法寶”。
“買稅賣稅”一般是暗箱操作,“回扣”、行賄通常是“買”稅者的敲門磚, 而“賣”稅者則無所顧忌地安享“回扣”,收受賄賂,私設“小金庫”。
為了增加稅收收入,上級稅收機關采用“基數加增長”或“以支定收”來指定稅收任務指標,并以指令性計劃逐級下達,分解到各地方稅務部門,相應地,各地方稅務部門出臺一系列獎懲措施促進任務有效完成,因此稅收指標的完成常常成為各幾級政府部門業績考評的重要指標,以及分配財政收入的重要依據。
假設:A代表參與人稅收機關,稅務官員的年工資總額為a,若完成上級主管部門稅收任務指標年終可得獎金為c,否則扣工資c。當通過“買稅”方式完成稅收任務指標時,除了獲得獎金c,還能得到一定額外收入d(比如提成等)。
圖1
B代表參與人財務部門,年工資總額為b,若通過“賣稅”方式,可以獲得一定的回扣e,一般回扣率都在20%左右。比如80萬塊錢即可以買到100萬的票。
圖1是一個兩階段完美信息博弈。用逆想歸納法求解這個博弈的精練均衡:在第二階段,參與人B的最優行動肯定是賣,得到的支付為b+e>b,如果A在第一階段選擇了買,B在第二階段就選擇賣;由于a+c+d> a-c,d肯定是大于0的,所以A在第一階段肯定會選擇買,而不會選擇不買。
如果有監管部門監督,假設C代表參與人監管部門,他們的初始收益為0,如果查出“買稅賣稅”行為,稅務部門和財務部門都要被罰款(按買稅比例來罰)為f。監管部門如果查,自己也將付出成本為g。
圖2
在第三階段,當2f-g>0 時,即f>g/2 時,罰金大于成本的一半時,監管部門選擇監管;當g>2f 時,監管成本大于對稅務部門和對財務部門的罰金的時候,監管部門選擇不監管。
在第二階段,當b> b+e-f時,即f>e,財務部門選擇不賣。
圖2可以說是一個三階段完美信息博弈。在第三階段,當f>g/2時,參與人C監管部門的最優選擇是監管(由于2f-g>0);在第二階段,由于假設參與人B知道,如果自己選擇賣,參與人C將在第三階段選擇監管,因此參與人B在第二階段的最優選擇是不賣(由于b> b+e-f);在第一階段,參與人A知道,如果博弈進入第二階段,參與人B將選擇不賣,由于參與人A選擇不買和第二階段參與人B選擇不賣時,所得到的支付都是一樣。所以參與人A在第一階段的最優選擇是不買。因此在有監管部門的監管下,均衡結果是參與人A在第一階段就選擇“不買稅”的行為結束博弈。
因此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買稅賣稅”現象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我們必須加大稅收執法力度,加強稅收執法監管的力度,完善違法行為責任追究制度。對“買稅賣稅”行為,不僅要堅決剔除“買稅”收入,還要追究當事人、財稅部門或地方政府的責任,依法嚴肅查處,決不能姑息遷就。
“買稅賣稅”現象往往發生在稅收征收機關之間以及稅務機關與政府財政或納稅人之間。從表面上看,“買稅賣稅”僅僅是稅款搬了家, 但撩開“買稅賣稅”的面紗, 人們就不難看出,“買稅賣稅”違背了財稅政策, 破壞了《稅收征管法》和一些稅收法規條例的完整性和嚴肅性, 嚴重損害了稅法以及稅務機關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買稅賣稅”還擾亂了正常的稅收征管秩序, 為不法分子偷稅、逃稅、漏稅創造了有利條件, 使國家和群眾的合法利益受到嚴重侵害。“買稅賣稅”違背了稅賦公平的原則, 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