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修訂后的《合伙企業法》具有多方面的突破: 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增加了“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度;明確了法人可以參與合伙;合伙企業也可破產等。本文就《合伙企業法》的主要突破進行分析。
[關鍵詞] 有限合伙特殊的普通合伙重復納稅
現行《合伙企業法》(以下簡稱“原法”)自1997年8月1日開始施行,對確立合伙企業的法律地位、規范合伙企業的設立與經營、保護合伙企業及其合伙人的合法權益、鼓勵民間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這部法律的有些規定已不適應現實要求,迫切需要修訂和完善。
2006年8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以下簡稱“新法”),表決結果如下: 161位常委會組成人員出席,160人贊成, 1人沒有按表決器。該法分為總則、普通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企業、合伙企業解散、清算、法律責任、附則6章、共109條,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修訂后的《合伙企業法》具有以下突破:
突破一: 增加了“有限合伙”制度
新法第二條規定:有限合伙企業是指普通合伙人與有限合伙人共同組成合伙,其中普通合伙人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資為限承擔有限責任的營利性組織。
“有限合伙”制度主要是為了適應發展風險投資的需要,該制度能很好地將有良好投資意識的專業管理機構或個人的管理才能和富裕的資金結合起來,從而促進風險投資的發展,并且有助于促進我國資本市場發展。
風險投資鑄就的硅谷神話人人皆知,其背后一個重要的制度優勢便是風險投資機構實行的“有限合伙”制度?!坝邢藓匣铩睘槟苋撕透蝗藙撛炝艘粋€共舞的平臺,有限合伙鼓勵富人作為有限合伙人,能人作為一般合伙人參與企業經營。
在美國風險投資機構中,“有限合伙”制度約占80%,而我國的250多家風險投資企業,多為公司制。由于原法沒有規定“有限合伙”制度,而且有的條文對設立“有限合伙”形成直接限制,使我國風險投資難以采用這一制度。
深圳、北京等地方政府此前頒布了“有限合伙”的地區性條例,但如果企業經營超出這個地區,會帶來很多法律糾紛,所以,采取合伙制的風險投資公司不多,而且并不活躍。發展風險投資迫切需要在法律中規定“有限合伙”制度。它既激勵管理者全力創業,降低決策管理成本,提高投資收益,又使資金投入機構在承擔與公司制企業同樣責任的前提下,又可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突破二: 增加了“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度
“特殊的普通合伙”亦被稱為有限責任合伙,“特殊的普通合伙”這是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國際上出現的一種新的責任形式,它主要適用于專業服務機構,比較典型的就是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這次新法新增加的這項規定可以更好地推動我國專業服務機構的發展。
“特殊的普通合伙”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在這些專業人員執業當中,如果某個或者幾個合伙人,因為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合伙企業造成債務時,這些責任人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其他沒有責任的合伙人,僅以在合伙企業中的出資為限來承擔責任,這樣有助于這些采取合伙制的專業服務機構不斷地擴大規模。
在新法中專業服務機構的范圍分為兩類:一類是采取企業形式的,如會計師事務所,可以直接適用特殊普通合伙的有關規定。另一類是非企業形式的,如律師事務所,可以按照附則的規定,參照適用本法規定的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
律師事務所屬于專業服務機構,但不是企業,因為根據司法部的有關規定它屬于事業法人,由司法部審批管理,不進行工商登記。因此,實行合伙制的律師事務所不直接適用《合伙企業法》,但在承擔責任的形式上可以采用合伙企業法規定的“特殊的普通合伙”形式。
“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度成為國際會計師行業廣泛采用的組織形式是有原因的。從注冊會計師承擔的連帶責任大小不同來看,個人獨資制是由具有注冊會計師執業資格的個人獨立開業,承擔無限責任。這種形式雖然在法律上沒有障礙,但由于其無力承擔大型業務、缺乏發展后勁、競爭力弱等原因,目前幾乎不存在。有限公司制是由注冊會計師認購會計師事務所股份,并以其所認購股份對事務所承擔有限責任,事務所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目前這種形式是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主流。“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度會計師事務所則綜合了合伙制與有限公司制兩種形式的優點,在執業當中,如果某個或幾個合伙人因為故意或重大過失給合伙企業造成債務時,這些責任人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其他沒有責任的合伙人,僅以在合伙企業中的出資為限來承擔有限責任。這樣,不僅消除了在特定情況下企業各方可能出現的連帶風險,同時提高了事務所的公信力,注冊會計師的執業風險介于原有的有限責任制和合伙制之間,因此這種形式在法律上更符合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特性。
“特殊的普通合伙”對于過失責任有著明確的劃分,這對于注會行業執業中的質量控制和風險管理是大有好處的。由于直接責任人承擔無限責任的懲罰較為嚴厲,最終的結果很可能導致其“傾家蕩產”,因此很多注冊會計師在執業的過程中就會心存顧忌,不敢輕易進行違規操作。從這個角度來說,新的組織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行為起到規范作用。這也就是經濟學當中所說的“寒蟬效應”。
突破三:明確了法人可以參與合伙
新法在第二條中規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成為合伙人。同時,為防止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等因參加合伙可能使企業全部財產面臨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風險,保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維護股東利益,新法規定:“國有獨資企業、國有企業、上市公司以及公益性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成為普通合伙人?!?/p>
修法允許法人可以參與合伙,這意味著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法人均可以通過合伙的方式進行投資。
法人參與合伙可以使公司等企業法人利用合伙企業形式靈活、合作簡便、成本較低等優勢,實現其特定的目的事業,也有利于大型公司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中與創新型中小企業進行合作。
考慮到有限合伙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伙企業債務承擔責任,本法特別規定對有限合伙人的出資包括貨幣、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或者其他財產權利應作價,并在企業登記事項中予以載明。這樣規定的目的是起到公示作用,保護債權人利益。
法人成為合伙人的積極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拓寬并增加了法人的投資渠道和投資對象,這對活躍和擴大投融資市場大有好處;其次對合伙企業本身也意義巨大,它將改變長期以來對合伙企業“小作坊”的傳統認識。如果合伙企業的出資人僅為自然人,因為財力有限,要做大做強并非易事,法人成為合伙人就可以改變這種狀況。
突破四: 合伙企業也可破產
對合伙企業是否可以破產問題一直存在爭論。
反對合伙企業可以破產的主要理由是由于合伙人對合伙企業債務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伙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債權人可以向合伙人追償,合伙企業破產并不能免除合伙人的債務責任,因而規定合伙企業破產的意義不大。
支持合伙企業可以破產的主要理由是考慮到合伙企業按照企業破產處理,有一些有利之處:一是可以使所有債權人按比例受償,有利于兼顧各債權人的利益;二是可以對企業宣告破產前一年內違法轉移財產的行為予以撤銷,追回所轉移的財產,增加破產財產,有利于保護債權人利益。
因此,新法允許合伙企業的債權人根據不同情況做出選擇,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也可以直接向合伙人追債。合伙企業被依法宣告破產的,普通合伙人對合伙企業債務仍應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突破五:解決了重復納稅的問題
原法規定: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向合伙人分配后,由合伙人依法繳納所得稅。
新法第六條明確規定:合伙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國家有關稅收規定,由合伙人分別繳納所得稅。
這次修訂,根據合伙企業的特點,并結合實踐經驗,明確了合伙企業不繳納所得稅,這樣就解決了雙重稅收問題,使有錢的人和有本事的人可以更好地合伙開辦企業。
同時,為了防止合伙人故意不分配企業利潤而逃避納稅義務,合伙企業取得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無論是否向合伙人分配,都應對合伙人征收所得稅。
突破六:規定有限合伙企業人數
為了防止有人利用有限合伙形式進行非法集資活動,應對有限合伙企業合伙人的人數做出必要的限制。規定有限合伙企業合伙人的人數,既要體現有限合伙企業的人合性,又要為今后的實踐留有必要的空間。
為此,新法參照《公司法》有關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的規定,并借鑒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規定有限合伙企業由二個以上五十個以下合伙人設立;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有限合伙企業至少應當有一個普通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