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貿易自由化,全球一體化的不斷加深,WTO各成員國原則上已不能通過限制數量和高關稅為國內產品提供保護。技術性貿易壁壘(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簡稱TBT)正成為發達國家保護本國產品的新手段。目前,我國出口產品正面臨越來越多的、主要來自發達國家的TBT措施挑戰,有關部門所作的2003年中國出口企業TBT調查顯示,我國80%以上的企業出口業務受到國外TBT措施的制約,減少出口190億美元;直接受國外TBT影響的企業占18%。面對越來越泛濫的TBT,若不及時建立強有力的技術性防范措施體系,國內許多產業將受到較大沖擊。因此,我國應積極研究、積極應對,肯定能使企業規避風險少受損失。
一、要重視對國外技術法規的研究
據統計,我國出口商品被國外海關扣留事件屢屢發生,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進口國重新制定了檢驗標準,而我國的有關廠家根本不了解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最好能建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收集貿易伙伴的技術標準和相關立法的信息。這個機構可以為出口企業提供咨詢,也可以就相關國家利用技術壁壘為本國企業提供貿易保護的措施,提請我國政府注意,以便尋求外交途徑或者爭端解決機制消除其對我國出口企業的不利影響。我國對外貿易主管機關如外貿、商檢等部門有義務向企業提供這些信息,要做好這方面工作首先要多渠道地收集國外最新的技術法規。根據《TBT協議》第六條規定:各締約方在接到請求時,應向其它締約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就設立國家標準化機構提出建議,并給予積極的技術幫助;各締約方在接到請求時,應盡力對其它締約方就設立制訂符合請求締約方境內所用標準的合格制定機構給予必要的技術援助。商檢部門應創造條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改,并獲取所需的情況和資料。商檢部門應在這方面大力拓展,爭取某些品種的ISO中國工作站設在商檢,以便提高我國出口商品的產品檔次和國際市場適應能力。
二、要注意國外檢驗部門標準的制定修訂
我們知道對于出口商品涉及到安全、衛生、檢疫、環保、勞保等問題時進口國都有嚴格的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強制執行的限定性標準,很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也多在這個問題上設置TBT,并授權主管機關和海關強制執行檢驗和監管。因此,針對這些問題制定的法律法規和限定性標準無論買賣雙方在貿易合同中對此有無規定或怎樣規定,出口商品生產企業都必須強制執行。如美國則要求進口產品必須按照美國標準相等的要求生產,并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HAC-CP)管理體系,僅1999年8月~2000年1月的6個月內,美國FDA就扣留了634批中國食品;日本對我國出口農產品和食品類實行近乎苛刻的檢疫防疫制度,豬、牛、羊肉及其制品要經過制定設備加熱消毒處理后才可進口,對大米要求進行理化監測的指標超過100項。進口國極為苛刻的檢驗方法和檢驗標準的頻繁變動,對我國出口商品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除了要求生產企業要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外檢驗方法和檢驗標準變化外,還要求生產企業具有適應國外檢驗方法和檢驗標準變化的生產技術裝備和檢驗手段。生產企業除了不斷完善已經行之有效的質量管理措施外,還要不斷研究國外對我國進口商品生產企業所要求的質量保證程序,使我國的出口商品獲得有關進口國的市場準入。如歐盟要求進口的肉類食品,不但要檢驗農藥殘留量,還要求出口國生產廠家必須獲得歐盟注冊后才能生產出口肉類食品。歐盟理事會92/5/EEC指令還對工作間溫度、肉制品配方及容器、包裝等作了嚴格的規定。
三、要注重出口商品非品質要求方面的要求
生產企業不但要注重商品的品質,還要檢驗商品的包裝、標簽及其它產品的品質資料是否符合進口國的法律法規和強制性的限制標準。如我國從1987年以來每年被美國海關扣留的食品批次中25%左右是由于標簽不符合“美國標簽法“的規定。又如歐盟目前關于工業品的17個協調指令已陸續開始強制執行,屆時所有報關產品若未按規定附“CE”標志的將不允許在歐盟市場銷售。因此,商檢機構除了在檢驗時嚴格把關外,應及時將掌握的進口國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時通知有關出口商品生產企業,使企業及早按要求改進產品性能和包裝,加貼標簽,以便在進口國順利通關。
四、要爭取用技術手段解決外國的TBT
1996年我國國家商檢局針對美國政府食物藥品管理局對我國食品因標簽不符合“美國標簽法”而被美國海關扣留的情況,迅速成立了課題小組,翻譯了美國相關的法律規定,并針對我國輸送食品的實際情況制定了“輸美食品標簽管理辦法”,加強了我國輸美食品的標簽管理和檢驗,使我國輸美食品被美扣留的批次大為減少。我們要對西方發達國家為阻止我國商品進入他們的市場設置的TBT認真研究,除了確實屬于無理取鬧的要據理力爭外,對于可以用技術手段加以解決的要盡量用技術性手段解決。
五、要建立自己的TBT體系
要加快我國技術法規體系的建立,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健全和完善認證制度,建立有效完善的國內TBT體系。我國政府一向很重視法律體系的建設,但是在環保、衛生等方面還很不完善,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加快建立我國的相關法律體系是十分必要的。主要包括:加入國際環保公約,制訂國內環保法規、標準、加工和生產方法標準;嚴格對動植物進口商品的衛生安全檢疫,防止有害于人類、動植物生命和健康的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同時,鑒于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歐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都認可采用HACCP體系,我國應建立肉類、水產品、植物產品等主要農產品和食品的HACCP管理和認證體制。這樣,一方面促使我國國內企業加強對TBT的認識,改進產品以適應各種先進標準;另一方面,也可以構筑我國國內的TBT體系,使外國攝于報復的可能,盡量減少歧視性的技術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