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化工行業的特點
化工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國際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也不斷增強。隨著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快速發展,一些矛盾也越發明顯:
1.全國化工行業總體國際競爭能力較弱,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落后15年~20年;
2.化工行業是原材料產業,是以資源為基本原材料的,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消耗了大量資源,據有關資料介紹,化工行業的耗能大約占全國能源消耗的10%,化學工業每年電耗約占全國用電的17%;
3.對生態和環境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沉重的,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第一位,廢氣排放量約占全國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第四位,固體廢物排放量約占全國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第五位,化工行業同時又是三大工業用水大戶之一。因此長期依靠高消耗、低產出來支撐經濟發展是行不通的,必須走資源節約型道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循環經濟現狀
所謂循環經濟,是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以循環利用資源和保持良好環境為條件,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即3個R(Reduce,Reuse和Recycle)為原則,遵循生態規律的高效協調的經濟形態。它與傳統經濟學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在追求自然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環境污染最小化的前提下尋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化工行業既是高耗能產業,又是節能潛力巨大、具有循環經濟載體優勢的產業。如果采用先進技術,充分利用資源和減少負面環境影響,將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者的統一。因此實施循環經濟是我國化工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一些化工企業已開發和推廣了一大批節約資源、降低污染的新工藝和新技術,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許多化工企業從實際出發,已初步形成“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循環流程。但是目前我國化工行業循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還存在一定困難。
1.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學的價值觀上的差異導致推廣循環經濟技術十分艱難,這需要政府支持、社會參與。但是由于政府相應的政策措施及宣傳力度不到位,致使當節約資源效益不大或根本沒有效益,與企業的利益和基層群眾的利益掛鉤不緊密時,出現企業和群眾對發展循環經濟動力不足,他們或者只注意做表面文章應付上級檢查,或者根本就是觀望態度。
2.化工行業發展循環經濟關鍵是需要有工程科學技術的支撐。但我國目前還是缺少先進的循環經濟技術,如缺少低耗能的先進工藝技術、廢物利用及三廢治理技術和產業鏈之間的連接技術等。
三、發展循環經濟對策
循環經濟模式是化工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使循環經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需要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提高政府的扶持力度
(1)加快立法進程。如制定高耗能、高耗水行業市場準入標準和合格的評定制度,制定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和涉及循環經濟的有關污染控制標準。
(2)完善政策機制。政府要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調整有效激勵循環經濟的發展。
(3)推進結構調整。根據當地的資源環境條件和區域特點合理調整產業布局,對現存工業進行合理的規劃、建設、改造。
(4)嚴格項目審批把關。對廢舊回收資源項目要給予鼓勵,對較好的發展循環經濟的項目要給予資金、政策支持,對高能耗、高污染項目要嚴格制止。
(5)擴大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和群眾的思想認識,鼓勵群社會的積極參與,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2.加快循環經濟的技術開發
以石油、石化、純堿、氯堿、橡膠加工、磷肥、氮肥、無機鹽、染料等行業為循環經濟重點推進行業,積極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循環經濟技術,重點開發和推廣能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鏈接技術等,提高循環經濟技術支撐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化工行業向精細化、高附加值型方向發展,促使行業發展更上一臺階。
3.推進化工園區的建設
化工園區的建設,優勢很多,如利于產業之間的銜接、利于綜合利用、利于三廢治理、利于減少原料和產品的運輸、利于基礎設施的共享等。目前我國已經成功建成了一些產業園區,如重慶化工園區,它主要發展天然氣化工、氯堿化工、石油化工,園區以產業項目、公用工程、環境保護、物流配送,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為建設理念,向企業提供了優質的投資環境,促進了當地化工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因此推進化工園區的建設、探索搞好循環經濟的有效模式,樹立先進典型,將有效帶動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