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工會可以從很多方面來維護工人的利益,本文從供給和需求的角度出發,分析了工會如何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改變供給與需求,從而達到影響工資的目的。
[關鍵詞] 工會供給需求
工會,是以領取工資生活的人們以維持和改進工作、生活條件為目的建立起來的組織。盡管有些當代工會將其淵源追溯到中世紀的行會,但今天的工會形態主要是工業革命及其所產生的大量的工薪階級的結果。工會幾乎存在于今天的每一個國家,他們被一致認為是工人利益的主要代表。西方經濟學認為,工會的目的一般有三個:即就業量極大化、總工資極大化和總利益極大化。作為勞動供給壟斷者的工會,它控制了勞動的供給。這樣的話,勞動力市場就變成了一種不完全競爭的市場,工會可以用種種方法來影響工人工資的決定。
一、工會可以通過限制非會員受雇提高工資
工會可以通過限制非會員受雇,迫使政府通過強制退休、禁止雇傭童工、限制移民、減少工作時間的法律手段等方法來減少勞動的供給,以提高工資。如圖1所示:S0曲線和D相交于E0點,此時工資水平在W0,在工會通過以上措施以后,勞動的供給減少,致使S0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形成新的供給曲線S1,它和需求曲線D相交于E1,此時工資水平上升到W1。工資是由勞動的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的,在假設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變化必定會影響工資水平的變化,它向左上方移動,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也會隨之向上移動,也就會造成工資水平的上升,工人收入的增加。
圖1圖2
二、工會通過提高勞動需求從而提高工資
工會通過議會或其他活動來增加出口、限制進口、實行保護貿易政策等辦法來擴大對商品的需求,從而提高對勞動的需求,也可以提高工資。如圖2所示:需求曲線D0和供給曲線S相交于E0點,工資水平在W2的水平。由于工會實施了以上措施,會使對勞動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線D0則會向右上方移動,形成新的需求曲線D1,和供給曲線有了一個新的交點E1,工資水平上升到W1。工會的這種做法是從供給不變的角度出發,刺激需求,使需求曲線向右上方移動,供給曲線不動,需求曲線的右移,會使需求供給曲線的交點上移,就會使工人的工資水平提高,增加工人的收入。
三、工會可迫使政府立法規定最低工資
工會迫使政府通過立法規定最低工資,這樣也可以使工資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如圖3所示:社會上的勞動的供給與需求狀況用D和S曲線來表示,兩條曲線的交點E0是均衡條件下的工資水平,工會通過自己的力量迫使政府通過立法,規定了工資在W0水平的上方W1。這是通過一種強制措施達到的。
以上是西方工會通過自己的努力對工資形成的影響。工會對工資的影響也是有限度的,一般的,它取決于工會本身力量的大小、工會與廠商雙方力量的對比、整個社會的經濟狀況及政府的干預程度等。但從長遠來看,勞動的供求仍然是決定工資的關鍵因素。我們這里分析的工會對工資的影響,也是做了很大程度的假設,在忽略其他因素對工資的影響的前提下,對于工會這個維護工人利益的組織,它從自身角度出發所能做到,并積極努力去做到的事情。
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工會的以上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工人的工資,但也會帶來其他對工人不利的問題,比如限制供給的方法,會給社會帶來的問題是就業水平的下降,也就是說在一部分人工資上升的同時,一部分人會失去工作,成為失業者。所以他的工作是需要不斷地發展和完善的。
從18世紀英國出現第一個現代工會至今,它的思想體系、工人運動、結構和管理等都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在每一個時期都積極發揮著它應有的作用,盡管有時是十分困難的。但我們相信,只要政治上的民主繼續是全球的主導力量,工會將繼續在社會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將在維護工人的利益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