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一名叫黃舸的陽光男孩,7歲時被醫院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這是絕癥,醫生斷言他活不到18歲,而就在去年10月30日,黃舸度過了他18歲的生日。
黃舸沒有坐立行走的能力,就連兩只胳膊也無法抬起。父親黃小勇為了支付救治兒子所需的高昂醫藥費,變賣了飯館和住房,仍是杯水車薪。債臺高筑后,妻子與他離了婚。這個硬漢一度萬念俱灰,但為人之父的責任讓他又堅強起來,不管日子有多苦,有兒子在,希望就在,幸福就在。
后來,人們知道了黃舸的故事,善良的人們向他伸出了關愛之手,有的匯錢,有的通話,有的寄信,全是溫暖的呵護。黃舸至今記憶猶新:郴州的冀彥希阿姨,在家里還欠著外債的情況下,寄來1000元錢,不放心,連續給黃小勇打電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不要離開孩子,好好照顧他”。像這樣的恩人還有很多,他們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筆匯款,還有來自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地華僑的問候和資助。黃舸動情地說:“疾病給我帶來了痛苦,也給我帶來了無數的愛心,我發現自己原來如此幸運、富有。”
細心的黃舸在父親的幫助下,將匯款單上的姓名和地址一一抄錄下來,這些姓名像一片片綠葉蕩漾成愛的林海,使父子倆時時處于感動之中。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他們選擇用行動來報答。
2003年,黃舸要完成他“最后的要求”:去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當面向他們說聲“謝謝”。這年的5月17日,令人震撼的“感恩之旅”開始了。
鄰居們捐助給黃小勇父子一輛人力三輪車。車廂里的黃舸癱軟的身子即使有輪椅扶手的圈護,也左右晃蕩。每一天,黃小勇都要抱兒子上輪椅,小心輕放,再用繩子小心翼翼地固定,確保他不致滑落。由于車后掛有一節裝滿日用品的車廂,從長沙到達岳陽的時候,那輛嶄新的人力三輪車不堪重負,提前報廢了。幾個當地人感動之余,幫助他們換了一輛新的三輪摩托車。
父親心疼兒子,為了讓道路兩旁的風景驅走兒子的寂寞,黃小勇把駕駛座前面的玻璃和擋雨布拆掉,留給自己的是雨天的水、陰天的風。
黃舸心疼父親,有了中斷的念頭,父親卻反過來鼓勵他:“沒有什么能夠難倒真正的男子漢,沒有什么能夠像感恩這樣值得我們執著地去做!”
就這樣,一輛三輪摩托車馱著一張輪椅,前面是一個慈祥的父親,后邊是一個懂事的兒子,3年來堅持不懈地在“感恩之旅”上行走了13000多公里,走過了全國87個城市,向40多位幫助過他們的恩人當面道了謝。
黃舸說:“也有人問我為什么要這么辛苦地堅持?我也說不清楚,就是心里有種強烈的感覺,覺得很感謝他們,應該感謝他們。”
(魏傳中、紫遙薦自《做人與處世》)
本刊補注:今年2月26日,文中主人公黃舸被評為“感動中國2006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