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的中洋之爭已拉開帷幕,我們必須為此充分準備
新的一年,總是被人們賦予某些特殊的涵義,今年仍不例外。
在2006歲末京滬兩地的金博會上,匯豐、花旗、渣打等外資銀行高調亮相,欲與中國本土銀行試比高。2006年12月11日,這是中國金融界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中國政府兌現了5年前加入WTO時的承諾,允許在華外資法人銀行為中國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中國金融市場上中外資銀行的同臺競技正式開始。
曾幾何時,股份制商業銀行興起,就已驚擾了國有銀行“四大天王”的安然覺。如今,外資銀行來了,未來的天下,誰將穩坐金融界“一哥”寶座?
中國,即將迎來一個以“金融”為經濟生活關鍵詞的嶄新時代。
2006年股市回暖,著實讓投資者偷著樂了一把,收益率甚至爆出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冷門。基金公司更是趁熱打鐵,乘勝追擊,無論中資與外資,你方唱罷我登場,出將入相忙得不亦樂乎。
香港東亞銀行主席暨行政總裁李國寶預測:人民幣可能在未來2~3年內,亦即2008年奧運會前后,實現完全自由兌換。晉商喬致庸曾勾勒出“匯通天下”的愿景,這個中國人的百年夢想,終將實現。
從2004理財元年至今,民眾的理財熱情,像一個新生的娃娃,從怯生生地站立,到如今的蹣跚學步,稚嫩的眼神中,已經閃耀著欲跑的沖動。
前不久,CCTV-2進行的一項民意測驗表明,有70%的民眾對外資銀行的到來持歡迎態度。中國人向有“護崽兒”的天性,何以在“洋行”對“土行”的沖擊到來時表現得如此大度?其實潛臺詞是:老百姓可以從競爭中得到實惠。
入世5年來,金融業發展逐漸步入黃金水道。只是中洋之爭才剛剛拉開帷幕,遠未到刺刀見紅的時刻。業界同仁幾乎不約而同地認識到,競爭的第一要務還是先把中國金融市場的蛋糕做大做厚。
本期封面故事《中國最受青睞的信用卡》聚焦信用卡,本著來自民眾、服務民眾的宗旨,以本刊發起的中國首次信用卡民意測驗為出發點,評出了中國最得民心、最受青睞的信用卡品牌,為您揭示信用卡的舞臺上,誰將獨領風騷。
信用卡業務,不過是銀行競爭小小的一隅。未來的金融天下,何人能問鼎,我們拭目以待。
讓我們以平和的心態迎接金融社會的到來!這是本刊獻給讀者的新年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