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銀行的成功上市,再次為我國股票投資者帶來投資空間與條件,特別是對一些長期“壓抑”、賠本的投資者而言,工行上市促成股市上漲,或許會讓股市投資者備受鼓舞,進而帶動國內整體投資熱情與人氣提升。但從我國綜合金融角度看,還面臨許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問題,投資者不僅要看到機遇與條件,也要看到金融壓力與風險,需要理性、謹慎、智慧面對
金融環境弱勢不可小覷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改革處于關鍵時期,不同領域、產業、行業的協調有序發展面臨新的考驗和市場調節。一方面,現實情況是我們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中,不得已而延續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經濟模式和金融架構,使我國經濟方面的問題明顯地暴露出來。國內與國際兩個經濟模式和市場價格的推進,使我國經濟高增長、高消耗、高投資、高規模與低效率、低產出、低循環、低收益現象愈加突出。另一方面,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有時更多地來自外部因素推進,缺少內部自發經濟基本因素促進。這些不僅不利于我國在經濟金融全球化中主動參與和應對自如,并且還將帶來巨大的壓力與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理性和科學依據是重要思考內容。
思考一:經濟相對落后
從我國與美國的差別看,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模式為供給型,結果是資金積累、財富積累、實力積累,是“掙錢”經濟模式;而美國是需求經濟模式,結果是擴張財富、投資消費財富、強化財富實力,是“花錢”擴大經濟模式。兩者之間發展階段和背景的差別,使彼此的貨幣價格基礎完全不同,貨幣模式一個是開放型,一個是封閉型;一個是絕對主導貸幣,一個并非國際貨幣,其價格之間可比性基礎不同,國際收支主動或被動掌控有別。

簡單比喻,發達國家經濟金融發展階段已經從爬樓梯轉為坐電梯,經濟實力與金融規模已經從產品轉為財富效應,發展已經轉入高水平階段,更突出創新;而發展中國家則處于發達國家已經走過的爬樓梯起步或中間階段,經濟階段“樓梯樓層”差別所面臨的階段性問題矛盾或投資機遇,發達國家已經有過經驗或者教訓——階段性的矛盾或結構調整被形象地比喻為“5層的艱難”、“7層的突破”或“9層的喘息”等等。
思考二:“發言權”受限
發達國家是市場規則的制定者,也是經濟金融模式和經濟體板塊的推行者。我國資本市場形成的規模、發展的階段、規則的制定、板塊的形成基本上是延續發達國家而來,或者說發展中國家基本上是規則的執行者,雖說某種程度上也參與一些規則的制定,但參與非常有限。尤其是發達國家經歷了早期經濟積累后發展為成熟經濟,發展模塊已從傳統行業轉向新興行業,高科技的含量已經大大領先于基礎產業;而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基礎還是在傳統和新興之間兼顧,更多的是在傳統的發展上,因此這個層面給資本市場帶來的推力可能就完全不一樣。發展背景和階段給予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機遇、風險、壓力是不同的。
從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的特殊階段以及與發達國家較大的差別性來看,投資者既要看到積極意義的投資收益空間,同時也看到存有投資風險的可能,面對諸多產品,投資者需要依據自身經濟財富資源,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
人民幣難逃大勢影響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話題的敏感與焦點十分突出。尤其是從2006年5月份以來,我國人民幣匯率水平波動出現起落反差明顯趨勢,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水平不斷突破8.0、7.9,當前在7.8以上價位徘徊。匯率水平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體政策與經濟、貨幣價格的壓力以及國內強烈預期心理的影響,政策協調與產品技術運作雖然顯示穩健,但也面臨挑戰與風險。
從人民幣匯率改革至今的市場狀況看,匯率改革的漸進性、主動性和可控性5原則,一直有效地把握著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對國家整體經濟調整、企業改革以及市場氛圍等帶來的利好作用是十分突出和有效的。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國際環境變化擴大中(其中包括美元匯率2004~2005年價格反差性的變化、美元利率上升以及主要貸幣體經濟和貨幣政策的變化),人民幣價格依然在價格觀念和市場慣性中停留在對美元價格敏感的上漲或下跌之中。實際上,我國匯率機制已經從單一盯住美元轉變為參考一籃子貨幣,加之美元本身價格變數擴大,2005~2006年不同的漲跌態勢,使人民幣的壓力似乎在增加。尤其是面對當前美元貶值加劇的態勢,人民幣也難逃大趨勢的影響,必將成為國內外金融市場關注與炒作的焦點。
匯率仍有機遇與挑戰
展望未來,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貨幣價格跌宕起伏將會有所擴大,不確定性依然突出。尤其是因美元利率變數引起的貨幣戰略和策略,以及市場政策和技術的調整將會加劇,價格波動性進一步擴大。由此,預期未來人民幣匯率水平將逐漸顯現雙邊上下的自然型、需求型以及市場型趨勢。隨著是人民幣匯率改革機制的逐漸完善,產品和工具作用的強化,人民幣單一釘住美元上下的敏感度逐漸淡化,而逐漸實現兌一籃子貨幣的雙邊有漲有跌的不同走勢。參考一籃子貨幣機制的市場條件、產品支持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匯率調節政策、技術的逐漸嫻熟,將會有利于人民幣匯率需求的彈性完善。
但是我國人民幣匯率一方面面臨有所動蕩的國際貨幣市場壓力,另一方面國內經濟結構問題依然嚴峻,市場改革條件或時機面,臨考驗。為此,應該強化金融綜合戰略意識,加強短期策略實施,講求效率,理性面對。短期看,應依據時機條件,增加貨幣彈性是謹慎、可選擇的舉措,這種舉措不僅能夠增加市場調節的氣候,還可以為人民幣走向自由化或浮動化作預備動作;但擴大彈性的幅度應隨著國內外環境適時推出或調整。中期看,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健全和完善應逐漸形成,其中包括經濟基礎積累充裕,財富效應均衡穩固以及規則制度明確透明,使人民幣開放的市場與制度層面進一步健全。長期看,人民幣應實現自由兌換的國際化貨幣,并且采取自由浮動的匯率機制,與國際市場融合協調的價格指標,適宜國內經濟金融需求的適當水準。人民幣逐步、穩定、靈活、均衡、合理的改革必將進一步促進經濟、穩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