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許多鄉下女孩都紛紛來到繁華的大城市里淘金尋夢。而在遼寧省丹東市,卻有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女孩,她在闖蕩都市尋夢未果后,毅然回到家鄉創業。她利用家鄉山區得天獨厚的花草資源,把它們加工成書簽工藝品,很快就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花花草草做書簽
2002年秋天,高中畢業后的曹金玲和兩個同齡姐妹一起,告別父老鄉親,一起前往省城沈陽尋夢。兩年后,21歲的曹金玲帶著失落和傷感回到了老家。
直到有一天,百無聊賴的曹金玲翻開了從同學那里借來的一本書,書里面夾著的是一張書簽,那是一種用植物標本做成的書簽。她記得同學曾跟她說過,這書簽是在城里買的,花了3塊錢。
“就這么一片葉子,就值3元錢啊!” 曹金玲拿著那張書簽想。像這樣的葉子,自己家附近不是到處都有嗎?如果把它當作商品開發出來,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曹金玲為自己這個主意高興起來。
憑借著以前在學校學到的植物標本制作方法,曹金玲照著書里面的樣品做出了第一批書簽。她要試一試,這種在沈陽能賣3元左右的東西,能否在當地打開市場。做出第一批書簽后,金玲又花時間進行了改進,讓書簽看起來更加漂亮和實用。隨后,她來到縣城,將書簽拿到學校附近去賣,在金玲看來,書簽在學生當中應該有巨大的市場。
曹金玲在縣一中附近擺了一個地攤,別人的地攤都是賣各種學習用具什么的,只有她的攤點比較特別,全是形狀獨特的樹葉書簽。前來圍觀的學生非常多,但是真正買的卻很少。她從上午擺到下午,整整擺了一天,賣出去五張,一共才賣了七元錢。
曹金玲有些失望地回到了家中。
創意打開銷路
晚上,全無睡意的曹金玲忽然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周曉飛。周曉飛是沈陽農業大學的一位大學生。當年曹金玲在沈陽的一家飯店打工時,周曉飛經常到店里吃早點。因為是同鄉,一來二去兩人就熟識了。周曉飛為人熱情,心腸很好,他看金玲一個人在異鄉生活很不容易,經常主動幫她,還幫她找過工作,后來兩個人成了朋友。周曉飛大學畢業后,進了市植保站工作,他們一直都有聯系。
曹金玲就給周曉飛寫去了一封信,叫他給提一些意見,并在信中附了幾張自己做的卡片。當周曉飛將這些卡片給站里的同事看時,同事們都覺得這種卡片似乎沒有什么市場前景。但是,周曉飛卻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在他看來,曹金玲能有這種想法,就已經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剩下的問題就是過程與細節的問題了。周曉飛給曹金玲寫了回信,建議她制作些花草賀卡,不要單做書簽。
曹金玲在對學校周邊市場進行調查后,當即制作了700多張有花有葉的賀卡。這一次她不再自己擺地攤了,而是把目光盯上了學校周邊的商店。這些商店老板看到曹金玲的賀卡時尚、新穎,都愿意嘗試一下。
很快,這批“產品”以其鮮艷的色彩,別致的造型,頓時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目光。短短十幾天,卡片賣掉了480多張。這令曹金玲興奮不已。制作這種賀卡,投入的本錢很少,而且在后期制作時,只需要把干燥好的花草通過自己的想象進行組合就可以了,這對于曹金玲來說,是一個本小利大的好項目。
這一回,曹金玲很輕松的就賺了500多元錢。她把這個好消息第一個告訴了在沈陽的周曉飛,同時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創業信心。
春天來了,曹金玲看到山里飛舞的蝴蝶,她又想到了將蝴蝶和花草一起制成卡片。寬甸的一家旅游用品商店對她的產品很看好,一下子就定了2000元錢的貨。
拿到這2000元錢的定單,曹金玲非常激動,這可是她有史以來做的最大的一筆生意啊!由于對方要求在五一黃金周前交貨,時間非常緊張,曹金玲白天就到山上采集原材料,晚上在家里制作,忙得腳不沾地。
很快,曹金玲的書簽、標本受到了市場的歡迎,她也從中獲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2005年夏天的時候,曹金玲打算進一步做一些花草工藝品。因為花草工藝品既是真正的花草,又具有永不凋謝、不擇場地、不需撫養的特點,很適合城里的消費者,曹金玲十分看好這一點。在與周曉飛進行了電話溝通后,她馬上付諸行動,加工出來的花草工藝品很快銷售一空。
對曹金玲的工藝品,人們覺得非常的好奇,都向她了解是如何做成這么漂亮的工藝品的,有的還說,不如你也教教我們,好讓我們自己也能夠親手做一件啊!曹金玲聽了心中不由一動:是呀,干嘛不成立一家“花吧”呢?以花為主題,讓客戶自行動手做成各種各樣的手工藝品,顧客可以自我玩賞,也可以將工藝品送人,這樣豈不兩全其美?
開自助花吧,打工妹變身小富姐
2005年年底,曹金玲在丹東市開了一間自助花吧。她將花吧布置得“鳥語花香”,隨處可見花草、樹干、山藤,讓這個小屋充滿了生趣。花吧的面積雖然只有30平方米,但顯得非常溫馨,與室外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花吧提供防曬、防腐的真花、蝴蝶,顧客可以在里面自行制作書簽、賀卡,并可以做成各種工藝品。
曹金玲的自助花吧一開張,就吸引了數十名插花愛好者,其中既有都市時尚白領,也有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他們在這里不僅可以賞花買花,而且曹金玲還時不時教他們如何做花,讓顧客學到更多的花草知識。
人們都覺得花吧是一個新鮮玩藝,紛紛到曹金玲的花吧里“嘗鮮”。他們按著自己的喜好,用花草、樹木和藤子做成各種各樣的工藝品,之后看著自己的“杰作”顯得格外的開心。曹金玲還將顧客做得一些非常漂亮而富有創意的作品放置在花吧里,讓來的人欣賞。
曹金玲花吧的顧客中,有本市的學生、時尚的年輕人,老師、公務員等,甚至連省里其他各地一些人也慕名前往。為了讓更多的人學到這項技術,曹金玲還開辦了針對不同客戶群體的學生班、生活班、速成班,來傳授插花技術。后來,當地的一些小學還專門聘請曹金玲為孩子們上課,講的內容就是花草標本的制作和創意。
2006年9月,北京的一位客商找上門來了,這位從京城來青山溝旅游的批發商無意中看到了曹金玲的作品,專門來到丹東,一下子訂了15000元錢的貨。也是從那一天起,曹金玲草工藝品走出了遼寧,銷到了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她的產品受到了更多城市孩子的喜愛。
從前大山里一分錢不值的野花野草,經過加工,一年就賣出了30多萬元。接下來,曹金玲還計劃要辦一家工藝品加工廠,開發壓花相框、壓花裝飾畫等系列產品。同時,曹金玲還在計劃開辦連鎖店,讓財富之花開遍全國。
編輯: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