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入細化特征
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初步構建了檔案學的框架體系和分支學科,這無疑是令人驕傲的豐碩成果。但總的來講,它仍是一門年輕的學科,還有許多空白和不足。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檔案學科建設與理論研究將呈現不斷深化、不斷細化的特征。如在原“檔案管理學”的基礎上,將分化出檔案分類學、檔案鑒定學、檔案統計學、檔案利用學等分支學科。同時,在檔案管理學、科技檔案管理學之外,又分化出企業檔案管理、人事檔案管理、司法檔案管理、會計檔案管理、金融檔案管理等分支學科。在許多檔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上,將會有許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論的突破,如檔案館藏結構的優化研究、檔案工作的宏觀調控研究、檔案工作社會化服務的研究和檔案利用公布的法學研究等。當然,分支學科的細化、創建不應是“人為制造”,而應該遵循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應運而生的。要反對“為學科而學科”的思想。相反,一些理論經過不斷實踐、不斷深化,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豐富和系統,即便不被稱為“什么什么學”,也應該是檔案學的一個分支。
2 吸收創新特征
作為科技知識的體現,作為活躍的生產力因素,檔案學研究應勇于承擔知識先行的職責,應采取吸收、引進、消化、滲透、移植等手段充實與強化檔案學科自身的內涵。如合理運用科學學、創造學、成功學、協同學、運籌學以及控制論、系統論等學科成果,解決檔案學科的自身建設,解決檔案學理論的熱點、難點與焦點問題。又如,引進先進的科技理論與手段,解決新型檔案載體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鑒定與利用問題:解決自動化辦公條件下文書、檔案一體化問題:解決電子文件收集、管理與利用問題:解決檔案信息的計算機管理、聯網、進入信息高速公路問題:解決電子文件條件下的檔案定義、全宗理論、原始性問題等。
3 求實應用特征
近些年,檔案界開展了“檔案學理論與實踐關系問題”的犬討論,取得了共識。理論產生于實踐,又為實踐服務:實踐呼喚理論,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檔案學是一門應用學科,理論對于實踐的意義和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在檔案學術研究中將進一步得到重視和體現。檔案學的正確走向和出路在于解決檔案工作的實際問題,正確解釋檔案工作的諸多現象,勇于接受檔案實踐的挑戰。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檔案產權的歸屬與流向,檔案館的社會文化功能如何進一步體現,檔案工作的立法與執法,CAD技術在科技檔案工作中的應用等。
4 零整結合特征
近年來,檔案學術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研究力量的分布和課題的計劃、組織方面還處在較為分散和自發的狀態。由于缺乏有效的組織和集中研究力量攻關,一些重大課題的研究顯得薄弱和后勁不足,而一些“時髦”課題往往出現重復現象,或一些課題由于能力所限而挖掘不深,制約和影響了檔案學術水平的提高,這對檔案學科建設和進一步發展是極為不利的。今后,檔案部門的重大科研課題,靠自發、個體的力量已很難完成,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檔案事業”、“我國檔案管理現代化”、“我國檔案學發展的歷史、現狀與趨勢”、“檔案學科體系與分支學科”、“辦公自動化過程中文書處理與立卷問題研究及電子信息技術對檔案工作的影響”等重大研究項目的完成,只有靠集體的知識、集體的力量組成若干個課題組,由熟悉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和有較高學術水平的人才相結合,取長補短,發揮各人專長和優勢,集中優勢兵力,才能有計劃、有組織地攻克一個又一個學術課題。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檔案學術研究將呈現個體自發研究和集體攻關相結合的發展態勢。
5 百家爭鳴特征
近年來,檔案界積極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逐漸開始有了檔案著作評述、檔案觀點評論,有了不同理論的闡述,有了批評和反批評,有了爭議現象,有了爭鳴的氣氛。如圍繞著“檔案的商品屬性”、“檔案的分類問題”、“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論”、“中國是否建立文件中心”、“檔案鑒定理論與實踐”、“電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檔案館主體論、重點論”等問題展開討論與爭鳴,是十分可喜的現象。這說明我國的檔案學科正逐漸走向成熟,也是檔案學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我國改革開放大環境和檔案界思想解放的必然結果,沒有不同觀點的理論不是真正的理論,沒有不同流派的學科不能成為真正的學科,經不起推敲的觀點、經不起檢驗的理論是沒有生命力的。二十一世紀,檔案學科繁榮是檔案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國的檔案學界將更加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良好氛圍和欣欣向榮的景象,將鼓勵人們在更大范圍內開展不同學術觀點的交流、碰撞、批評與爭鳴。只有堅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求同存異,才能更好地促進檔案學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