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論述了科技檔案網上服務是檔案利用工作緊跟時代需求的一次“變革”與“轉型”,同時,也探討了拓展網上服務的方式與方法。
關鍵詞:科技檔案 網絡化 拓展服務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廣大群眾尤其是從事科學研究和生產建設的勞動群體,對科技檔案的需求日益增長。 “科學技術檔案具有生產力的功能”,越來越為廣大群眾所認知,所接受。他們既希望從各種傳媒上獲得新知識,新經驗,更希望科技檔案能夠為他們的科研、生產、工作諸方面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統服務。而各種服務的提供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正如任遵圣先生論述的那樣:“知識形態的科技檔案只有轉化為物質形態,直接進入生產過程,才能從間接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這里最根本的是要使科技檔案的活動與物質生產活動相結合”。怎樣才能使作為知識形態的科技檔案與現實的物質生產活動相結合?在這里就需要眾多的檔案工作者不辭辛勞,對科學技術檔案進行收集、整理和拓展傳播服務的渠道,將知識形態的科技檔案,輸送到利用者的面前。本文對此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 從坐檔案館(室)等客到網上服務。是檔案館(室)的一場“變革”,也是檔案工作走向社會、服務社會的一次“轉型”
這對檔案工作者來說,既要在思想上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同時在工作上又是一個適應、學習、實干的過程,之所以有這個轉變過程,歸根結底是由思想認識不到位造成的。由于對科技檔案存在的價值認識不清,不了解科技檔案對科研、生產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因而在開展網上服務時便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錯誤認識。有的同志認為,當前已進入信息時代,各種傳媒應運而生,實行科技檔案網上服務是多此一舉:還有的同志認為,過去的科技檔案大都殘缺不全,即使有一些卷宗完整,也都是科技、經濟欠發達時代的產物,早已成為陳年舊貨,失去了應用的價值。這些錯誤思想無疑阻礙著科技檔案網上服務工作的開展。我們知道,科學技術檔案是人類生產科技活動的伴生物。一份科技檔案為什么會有價值,是因為它記載了人們的生產科技活動,記載了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和結果,也就是說整個生產科技活動,包括科學研究的起止、生產流程、經驗和成果,以及它所達到的水平,這既是科技檔案記錄的對象,又是科技檔案所包含的內容。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本質的實踐活動”,這更足以說明科技檔案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種價值是珍貴的,是任何其他科技承載物所不具備也不能替代的,因為它真實地、直接地、第一性地記載了人們的生產、科技活動。通過提高認識,澄清思想上錯誤認識,為實現科技檔案網絡服務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但是,思想認識的統一僅是開展工作的基礎和條件,接下來要做的是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操作水平,這就需要從了解電腦性能和掌握操作規程學起,諸如文、圖的制作,網絡檢索、咨詢、解答、網絡管理等。只有讓檔案工作者掌握了電腦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才能使科技檔案網上服務邁上新臺階。
2 增大檔案館(室)藏科技檔案容量,是搞好網上服務的基礎與關鍵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檔案工作也是如此,沒有豐富的科技檔案信息資源,提供科技檔案網上服務就是一句空話,為了提高科技檔案網上服務的質量和效果,必須增大檔案館(室)藏科技檔案容量,優化其結構,提高其品位,這就要求檔案館(室)在科技檔案的收(征)集、網上搜索和檔案管理上多做工作。
首先是對檔案館(室)藏原有科技檔案的整理與鑒別,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談到人的知識來源時說:“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經驗,事實上多數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西。”據此可知,人們從科技檔案中取得的是間接經驗性的知識,人們的實踐活動是具有連續性的,知識則具有繼承性。知識技術的更新發展與繼承是相互一體,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整理鑒別館藏原有的科技檔案的工作中,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摒棄“重視當前鄙薄往昔”的片面觀點。其實任何檔案都是歷史的產物,科技檔案當然也不例外,它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在一定的時間內形成的。時間因素是影響和決定科技檔案價值的因素之一,歷史上遺留下一劑成品藥配方或是一張建筑設計圖表,甚至是有關某項科研的一個實驗、一個數據,對今天的科研、生產來說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整理、鑒別科技檔案中要以內容論價值,而不能以年代分優劣。
其次是做好科技檔案的收集工作。我們正處在知識更新、信息爆炸的新時代,年年月月甚至每日每時都有新知識、新技術產生。作為檔案工作者,我們一方面應按照常規向所在地的科研、企事業單位收集科技檔案:另一方面還要密切關注互聯網上發布的科技信息及科技檔案信息,擺正向部門收集和網上搜索的關系。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生產科研發展狀況多有差距,互通信息、相互借鑒是十分必要的,同時這也是豐富館藏、實現網上服務的又一方式,對此,我們決不可掉以輕心。
再次是實現科技檔案網絡服務。必須遵守《知識產權法》。科技檔案具有數量大、門類多、專業復雜的特點。它大都產生于基層和企業、事業單位,同時,它又具有經濟性和實用性諸多特征,往往涉及到知識產權。檔案管理部門在提供科技檔案為社會服務時,就應具有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需要的指導思想,既要破除技術封鎖,疏通技術信息渠道,廣泛開展科技信息交流,又遵守《知識產權法》,以法律來規范服務行為,只有這樣才能使科技檔案網上服務工作步入有序發展的軌道。
3 不斷拓展科技檔案網絡的覆蓋范圍,扎扎實實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
檔案部門之所以要開展科技檔案網絡化服務,其目的并非是追趕時髦,而是為了滿足科研、生產和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一份科技檔案固然存在本身的價值,但如果把它束之高閣或鎖在箱底,它的價值盡管存在,但永遠也不會實現。要實現科技檔案的價值,就必須通過檔案工作者的努力,特別是經過科技檔案的利用服務,使科技檔案中記載的知識、經驗直接滲透到生產、科技活動之中,這樣才算比較充分地實現了科技檔案的價值。所以實現科技檔案網絡化,僅只是為科技檔案的利用服務掛出了“招牌”,筑起了平臺。當前,科研選題錯綜復雜,生產門類數不勝數,再加上利用者的需求各不相同,要做好科技檔案的網上服務工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自開通科技檔案網上服務之后,經過大家的大膽探索,反復實踐,不僅找到了服務門徑和服務方式,而且也相應地擴展了服務范圍和服務層面,使科技檔案網上服務愈辦愈好,其主要做法:一是開展網上咨詢,以答疑解難為主體,營造客戶與網站雙向互動,和諧通暢的良好氛圍,是促使科技檔案走向群眾,參與實踐的無形橋梁。用戶所咨詢的問題種類繁雜、包羅萬象,其中有難有易,對于容易解答的我們固然應該及時給以解答,對于不易解答的難題,我們也要熱情地幫助用戶代查資料或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盡量做到有問必復,達到用戶滿意。用戶對網站建立了信任感,無疑就增加了科技檔案利用服務的可能性。二是根據檔案館(室)所在地工農業生產狀況不斷擴展服務范圍,通過網上咨詢服務,雖然能開辟一些服務通道,獲取一些服務信息,但對一個網站來講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檔案工作者深入群眾之中,認真聽取意見,密切關注生產走向,緊跟人們的需求,提供各種科技知識。這里原是一個以生產糧食為主的農業大區,網站就針對實際需要發布了浸種育種、良種推廣、耕作施肥和病蟲害的防治等科技信息。從前年春季開始,為了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有部分農民建起了蔬菜大棚或試種草莓。我們發現生產上出現新的變化,就立刻傳播與此有關的生產經驗和科學技術知識,由于網站堅持服務生產,面向現實,不僅逐漸擴展了服務范圍,而且也激發了工作活力。三是遇有較大的科研或生產項目,我們還經常采用跟蹤服務的方式提供服務。這種供專項科研或生產所用的科技檔案,雖不一定卷卷都在網上發布,但只要對本地區的科研、生產有用,我們便下載下來,復印成冊送到所需者手中。有個外出務工的農民,返鄉后與他人合作開辦了一個蔬菜保鮮加工廠,從廠房設計到機器的安裝,直至試車生產,我們在每道生產工序和每一個工作環節上都為他送去了相應的經驗與科技資料。他十分感激地說:真沒想到檔案館的同志這么熱情,也更沒想到科技檔案具有這么大的作用。
此外,還要借助網絡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檔案意識,只有讓群眾了解檔案、認識檔案,科技檔案的經濟效益才能很好地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