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Blog)是Weblog的簡稱和縮寫,Web指World-wldeweb,log原意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類型的流水記錄。博客基本內涵從英文解釋上有三個表述,一是person's,二是ontheweb,三是diary。博客經常被意譯為“網志”,在大陸被音譯為“博客”,在臺灣被音譯為“部落格”,它是指記錄個人或群體思想并有強大的鏈接功能的網絡日志。Blogger,指習慣于經常記錄并使用Weblog具的人,他們一般都很刻苦、博學,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對知識的渴求促使他們不斷搜索和提煉信息,不斷思索、積累知識。他們書寫博客的目的是學習知識,表達個人思想,并與他人共享。
一般認為博客是繼E-mail、BBS、ICO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也有人認為博客是繼舊媒體(oldmedial、新媒體(newme-dia)之后的自媒體(wemedia)。隨著網絡的不斷更新,它為我們帶來了日新月異的交流方式與互動平臺,通過多種方式滿足人們的網絡交流需求。有關專家在評價博客在圖書館領域作用時認為:經常寫日志,可令人思維敏捷,跟上時代步伐:書寫博客能促進新思想的進發,促進交流與溝通:博客可喚起圖書館員的自我意識。這些論述對檔案館也是適用的。目前,我國檔案領域的網上交流互動主要是通過郵件發送(通過在網站上設置與郵箱的鏈接向瀏覽者提供發送電子郵件的途徑,如“聯系我們”、局長信箱)、在線意見(在網頁上專門開辟版面征求并顯示用戶意見和建議,如投票選擇、留言顯示)、論壇互動(瀏覽者可以編寫留言并且自己或其他瀏覽者可以跟帖、回復)等三種行式,可以說以上三種交流形式,對檔案的利用與檔案學的學術交流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應看出,以上三種形式也分別存在一定的缺陷。電子郵件與ICO多用于個人間的交流,公共影響差:BBS則公共性太強,缺乏必要的引導。與BBS相反,博客追求的是一種思想的共享,要求的是一種自覺的態度,因此質量更高。但在目前,檔案界的博客數量非常少,如能對博客進行充分的利用,不僅會促進檔案工作的發展,還會提升檔案界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地位。結合國內外相關學科對博客作用論述與實踐,筆者認為可在一下幾個方面開拓“博客”在檔案界的作用:
1 作為信息發布的平臺
無論是個人、檔案館,還是檔案協會,都可把博客作為信息發布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檔案部門可以發布本館、本協會的新聞;也可發布檔案界的最新動態,以實現信息發布渠道的多樣性。把它作為檔案人發表觀點的工具,展示自己特色的窗口:作為知識共享的渠道,鏈接相關知識的橋梁,目前我國一些檔案館已經注意在網上展示自己的特色,但它們幾乎都是孤立存在的,不易找到相關的鏈接,比如在第一歷史檔案館查找宗室、覺羅玉牒的信息,只能找到干巴巴的幾幅圖片,這可能是檔案館考慮頁面大小、美觀等問題。但通過博客,這個問題就可輕松解決。可由一名館員創建一博客,專門以清代檔案為知識內容,在這博客上大量鏈接清史的網站及論文。這樣既解決了相關知識缺乏的問題,又不會造成網站的過度膨脹。
2 作為咨詢導航與知識過濾的工具
由于檔案館的信息非常龐大,并且相互交織在一起,令利用者無從下手,檔案員在長期的咨詢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檔案館可通過建立博客,對館藏檔案進行更詳細的介紹,還可對館藏的使用方法進行詳細說明。檔案館的博客還可對新人館的檔案進行介紹,并按檔案的內容進行分類,以提供給不同的需求者。基于RSS (RDFsitsummary)和track-back(引用通告)技術的博客,它的導航功能更加強大。
3 作為信息和知識共享的工具
每一個博客是一個單獨的網頁,但他們不是孤立存在的,可通過網絡成為一個整體的、開放的“知識共同體”,每個博客都可發表自己的看法,寫出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共享。眾多的博客也可在一起圍繞某個話題展開討論,以拓展思路。檔案館可通過博客與利用者交流,也可請專家、學者講他們研究成果、學習心得與眾人共享,這樣將會大大推動檔案工作的進展。
4 作為宣傳自己,與利用者交流的媒介
通過博客,檔案部門可在更大范圍內宣傳自己、展示自己的風采:還可通過利用者的閱讀、回帖、評論,建立與利用者的緊密聯系。讓他們認識檔案工作的重要性,愿意為檔案部門出謀劃策。
5 作為臨時性工作的工具
檔案部門經常有一些臨時性工作。對此類工作,我們就可單獨創建專門的博客。
博客作為一種全新的網絡交流方式,還未被充分開發利用。它在檔案部門的潛力還需要我們去挖掘、開發、完善。博客作為一種能充分發揮個人主動性和積極性的交流平臺,只要我們大膽探索與實踐,必然會使之在檔案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