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國期刊網》1979年至2006年9月發表的我省作者有關檔案信息化與數字化的文章和近3年河南省檔案科技項目立項情況的分析,指出我省檔案高級人才對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關注度尚有欠缺,建議提高我省對檔案信息化建設研究的深度與水平。
關鍵詞:檔案 信息化 檔案信息化 研究
本文從刊發有關信息化的論文與檔案科技項目立項兩個方面對我省檔案信息化研究情況進行分析。
1 刊發有關信息化論文情況
1.1 總體數量分析。在中國期刊網上,從1979年至2006年9月,主題為檔案,篇名中涉及到計算機、電子、信息、數字、數據5個關鍵詞的文章共計9943篇,《檔案管理》雜志發表此類文章約242篇(占同期《檔案管理》雜志刊發文章總數(4281篇)的5.81%),其中我省作者撰寫的有96篇。占39.7%(詳見表—1)。由此可見我省作者有關信息化的論文、文章有接近1/3發表在《檔案管理》雜志上,《檔案管理》雜志已經成為我省檔案工作者研究與交流檔案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平臺。

1.2 論文數量的時間分布。從發表論文的時間分布(見表—1)上看,369篇的數量占到中國期刊網同期同類文章的3.71%。《檔案管理》雜志同期發表的同類文章基本上也是呈逐年上升趨勢,只是2002年達到峰值后,有所下滑。從1995年起我省作者關于檔案信息化的研究文章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趨勢,1979年至1994年16年間只有10篇相關文章,1998年之后每年數量都有所增長,2003年后增長速度更快。這與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推進速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與全國檔案界研究信息化的趨勢大體相一致。
1.3論文數量的行業分布。在我省作者撰寫的369篇左右的文章中,高校作者所占比例比較高,其中又以高校中從事檔案專業及與檔案專業相關內容教學工作的教師為多,比高校中實際從事檔案工作的同志撰寫的多許多。其次是其他行業中的檔案工作者。作為檔案信息化工作主體的檔案局(館)的同志撰寫的文章只占約1/4。這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是介紹性文章,研究性、實用性、經驗性的文章數量不多。這與我省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綜合檔案館的信息化工作實踐相對滯后有一定的關系。
1.4 論文數量的地區分布。發表文章的地區分布不均衡。發表文章較多的相對集中在省會鄭州(125篇),占了全部論文數的1/3,這與省會高校數量多有直接關系。其他超過10篇的依次是濮陽(37篇)、開封(35篇)、新鄉(32篇)、洛陽(27篇)、南陽(26篇)、中原油田(24篇)、安陽(15篇)、焦作(12篇)、平頂山(11篇)(詳見表—2)。
1.5 論文內容與研究主題。黃呂瑛同志在《近十年來我國檔案信息化研究論文的統計與分析》(《檔案管理》2006/2)一文中已經對有關論文內容與研究主題的情況做了比較詳細的分析。雖然黃呂瑛同志使用的檢索工具、檢索數據庫及檢索主題詞與本文作者有所不同,但分析的對象與方法基本相同。因此,這里不再做重復性的統計分析,只引用兩個結論性的統計結果(表—3)與相關分析。

“筆者將檢索到的985篇檔案信息化研究論文,按內容類型及表現形式大體上分為3個部分,即理論研究部分、實踐探索部分和中外比較部分。現將這3個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列表如下: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檔案信息化研究既有理論研究也有應用研究。985篇論文中,有969篇論文有關應用研究,高達98.38%,遙遙領先于其他兩個部分,比它們的總和還多得多。”
論文主題分布的統計與分析。為分析我國檔案信息化研究的主題發展的狀況及趨勢,筆者將上述3個部分按8個主題分類,即網絡體系建設、檔案工作、檔案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對檔案館的影響、法律問題、檔案管理、檔案教育及檔案事業,經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10年來我國檔案信息化研究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論文的覆蓋面廣。第二,檔案信息化建設綜述性(含總論性)論文在所有論文中所占比例最重,為299篇,占同期論文總數的30.36%。但是對這299篇綜述性論文進行粗略的研究可以看出,相當多的論文缺乏研究深度,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復上。第三,以檔案工作為研究主題的論文所占的比例也很高,僅次于綜述性論文,占論文總數的28.22%。第四,8個研究主題的論文比例失調,尤其是檔案信息化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所占比例太小,只14篇,僅占論文總數的1.42%。
1.6 高級研究人員的研究情況。表4是筆者對我省1998年至2002年部分獲得檔案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同志在中國期刊網雜志中發表文章和在中國期刊網雜志中發表與信息化相關文章數的相關統計。

從表4的統計情況看,1998年至2005年我省獲檔案高級職稱213人,1999年至2006年9月在中國期刊網雜志中發表文章108篇,8年間每人平均發表0.5篇,其中省館8人平均發稿率為2.5%,市館44人平均發稿率為1.2%,縣館18人平均發稿率為0.4%,學校館(室)54人平均發稿率為0.3%,企業館(室)53人平均發稿率為0.06%,事業館(室)36人平均發稿率為0.25%。在這213人中有171人獲得高級職稱后沒有發表文章,占同期獲高級職稱人數的80.3%。1999年至2006年9月在中國期刊網雜志中發表與信息化相關文章數為22篇,只占同期同類文章(369篇)的6%。由此可見,我省從事檔案信息化相關研究的同志層次總體上還不夠高,省內檔案高級人才對檔案信息化的關注與研究尚有欠缺。這是我省檔案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2 近三年省檔案局科技項目立項情況
2.1 立項數量情況。2003至2005年3年省檔案局科技項目共立87項,其中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主持項目14項,占總立項數的16%:在87項中信息化項目33項,占總項目數的38%:有高級職稱的人員主持信息化項目9項,占信息化項目的27%。詳細情況見表—5。

從表—5可以看到,我省信息化研究項目的立項數逐年增加,在全部立項項目中的比例也在增加,這表明檔案信息化研究已經成為我省檔案工作者研究的重點。但我省檔案高級人才無論是在主持項目的總數上,還是在主持信息化項目的數量上,所占比例都不是很高。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表明:我省從事檔案信息化相關研究的同志層次總體上還不夠高,省內檔案高級人才對檔案信息化的關注與研究尚有欠缺。
2.2 主持人所在單位類型。從表—6可以看出,縣檔案局(館)獲得的立項總數與信息化項目立項數都是最高的,分別占到了約50%和30%:企業對信息化的關注度最高,在立項總數只占全部立項數的10%的情況下,信息化的立項數卻占到了全部信息化立項數的30%:但硬件條件相對較好的市級檔案館雖然在立項總數上比較靠前,但在信息化立項數上卻較少:高級職稱主持信息化項目的數量就更少。

2.3 研究內容情況。33個信息化項目從內容看屬于軟課題研究的11項,占33%,主要研究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及對檔案工作的影響、電子檔案的歸檔與管理、檔案網站構建策略、光盤檔案整理規范等內容。在技術研究方面屬于應用系統開發的有6項,占18%;屬于館藏檔案數字化的研究項目有3項,占9%;屬于網站與網絡建設的有5項,占15%:屬于電子文件管理流程研究的有8項,占24%。總體上看我們的研究領域還比較窄,研究的深度還不夠。高級人才研究的內容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3 結論與建議
我省檔案信息化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工作與實際工作存在較大差距,軟硬件技術條件與對信息化研究關注度無關,研究內容相對比較窄、比較淺、連續性不強,研究者相對較為分散,有組織性的研究不夠,高級職稱人員參與信息化項目研究的熱情不如中、低級職稱人員高。
建議加強對信息化研究工作的組織領導,依據國家與國家檔案局的相關標準與規章,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省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研究工作,提高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實用性,減少研究工作的隨意性與低水平重復:對基礎性或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應組織重點攻關,對有實際推廣應用價值的項目應重點扶持,引導與鼓勵檔案高級人才關注和參與檔案信息化研究,提高我省檔案信息化研究工作的層次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