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上海車展“重卡擂臺賽”上,中國高端重卡的“擂”聲格外振耳。華菱汽車以其歐款車型直接與解放J6、東風天龍、柳汽霸龍507、重汽HOWO、陜汽德御、福田歐曼ETX等PK過招。雖然各自品質優劣、性價比高低及技術含量強弱等,仍需用戶以“貨幣”方式投票裁定,但無可厚非的是,華菱汽車自2004年6月第一次在北京車展昭示天下后,在市場戰火的歷練與檢驗中,已經愈舞愈強。
資產、技術“滾動”厚積
華菱汽車立項于“星馬專用車”鼎勝期,但發展之初正執重卡市場低迷期,受“資金、技術、人才、產品《公告》”所困——辦公室及配套設施非常簡陋,重卡技術處于啟蒙階段,產品研發止于“三菱學步”。盡管如此,華菱憑借尋求發展、立誓崛起、自強不息的奮頭激情,“延安”般的吃苦精神,完成了建筑風格前衛的重卡基地廠房建設,引進了世界水平、國內一流的重卡生產線,并打造出國內最新一代高端重卡。
三年后,華菱汽車的一切都發生了逆轉。華菱汽車在性能品質、新品開發與設計、營銷服務網絡建設等方面均取得重大進程和突破,質價優勢、品牌競爭力和市場美譽度日益趨強,資產規模和技術實力呈“滾雪球”式厚積,并在生產工藝、質控和檢測體系、辦公條件、員工待遇、創新研發和企業管理機制等方面實現了與國內外強勢品牌接軌——ERP管理。
到2006年底,華菱各種配套設施齊全的新綜合辦公大樓拔地而起,固定資產超10億元,總資產達15億元。企業扭虧為盈,日產能近70輛,累計銷售高端重卡(300馬力左右)逾13000輛。擁有技術骨干400多人,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級優秀企業技術中心、汽車技術委員會和專家咨詢委員會等科研技術機構。產品研發堅持走“技術引進、消化創新和自主研發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并逐漸從“引進日系三菱FUSO技術→消化吸收三菱FUSO技術→創新三菱FUSO技術→集成三菱FUSO技術的自主開發,向集成日歐美重卡技術的多向獨立研發跨越。易損部件的國產化率已達60%,關鍵配套總成采購放眼全球,并與國內外強勢品牌配套商結成了“同興共榮”戰略協作聯盟。代表知識產權的駕駛室、車架和車橋等總成的自主開發能力日漸增強,整車匹配技術日趨成熟。
研發、創新日趨多元
華菱汽車始終秉承“貼近市場、貼近用戶”的產品開發和設計原則,在新品研發之前充分調研各細分市場的作業環境和對車輛性能的“差異化”要求。2007年初批量上市的華菱歐款和窄體車型,就是應國內酷愛歐美重卡用戶和國際市場客商要求,在其外型設計上大膽集成歐美重卡威猛、高大和陽剛等美學設計理念,以及舒適、安全、環保、大馬力和大承載等科技元素,所以一面市便受到國內用戶和歐美、非洲、東南亞等地客商的廣泛贊賞。2007年一季度,華菱歐款重卡銷售近1000臺,歐款窄體型(中重卡)也售出近400臺。
隨著歐款車型的加盟,華菱車族日趨多元化。華菱汽車集中在重型車和中重型車(歐款窄體)兩大產品區段,每個區段都有牽引車系列、廂式車系列、自卸車系列、載貨車系列、貨運平板車系列、倉柵車系列、攪拌車系列、自卸車系列、混凝土泵車系列、散粒物料罐裝車系列、壓縮式垃圾車系列和軍車系列等。華菱汽車旗下擁有華菱之星、神州華菱和華菱星凱馬三大子品牌、十幾個系列、400多個品種,完全能滿足國內外各細分市場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市場拓展步步為“營”
華菱汽車在各細分市場攻城掠地,國內外客商、用戶均以貨幣形式對其卓越性能、品質給予高度肯定。據中汽協產銷統計數據,華菱汽車在04年、05年和06年,分別創下了571臺、3145臺(出口563臺)和6028臺(出口逾600臺)的銷售業績,2007年一季度的產銷總量超過2500臺,并創下月銷售1190輛的驕人佳績。
華南地區是華菱汽車的“井岡山”——根據地,在該地區的市場占有率、用戶忠誠度和外型美譽度華菱汽車占有優勢。在廈門、深圳、廣州和東莞等沿海城市,星馬車、華菱車隨處可見。
與華南地區相比,華菱汽車在華東和華中區域的市場表現顯得遜色些。華北和西北區域呈“孤軍作戰”局面。據劉漢如董事長介紹,這是華菱汽車的“謹慎入市”策略所致,即先以小批量入市了解市場特點,再針對各區域市場、需求特點,對產品進行優化,然后再大力推進。
2007年伊始,華菱汽車啟動了“西進北擴”戰略,并在各重點區域市場相繼舉行了“華菱汽車終端市場產品推廣活動”,尤其加快了在華東、華中、華北和西北區域的營銷、服務網點布局速度。如今,華菱的銷售網點已覆蓋全國各大、中城市,簽約技術服務站達300多家,再加上華菱技術服務部及其分布在全國重點省市的39個辦事處和300多名技術服務人員,華菱汽車的服務半徑已縮至200公里左右。
“國際戰略”日漸加快
劉漢如董事長曾表示,“華菱汽車產品市場的發展目標是:1/3面向國內、1/3替代進口和1/3出口海外,因此開拓國際市場是華菱汽車拓展市場的主攻方向之一。
自2005年3月14日華菱汽車首次批量出口北非摩洛哥后,同年還相繼批量出口到阿爾及利亞、哈薩克斯坦、蒙古、阿聯酋等國。其中8月5日從上海外高橋碼頭發往阿爾及利亞的500臺華菱重卡,創下了當年我國重卡單筆出口量最高紀錄,并在國內產生了巨大反響。
2006年3月,華菱汽車海外事業部正式成立,其國際化進程也由此進一步加快,產品出口,以及與國際品牌配套商間的合作進一步深化。6月9日于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的“華菱重卡1000輛出口及100輛國際招標中標”新聞發布會上,華菱汽車正式攜手美國康明斯、日本三菱、德國ZF、卡特比勒等國際品牌配套商共拓國際市場。自此,“依托國際品牌配套商的產品優勢及其遍布全球的服務網絡資源”已成華菱汽車國際化戰略特色。8月17日,華菱汽車集團還被商務部、國家發改委指定為首批“國家汽車整車出口基地企業”之一。
2007年,華菱汽車的出口增勢喜人,一季度已完成出口400余輛。在上海車展上,俄羅斯、越南、安哥拉、印度等十幾個國家的觀展客商均表達了洽購意向,預計1500輛的年出口量有望突破。
華菱汽車現已出口到北非、中東、中亞、東南亞、東歐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總量逾1200臺,并在蒙古、俄羅斯、越南、阿爾及利亞等國家設立了代理公司。在越南、俄羅斯和阿爾及利亞等國的CKD計劃也即將進入實施階段。
“強者”風范日益凸顯
華菱汽車是一個“學習型”企業,在各種大小車展、技術研討會和市場博弈中,積極向行業強者學習、交流和借鑒經驗,尋找產品差距,聆聽觀眾、用戶改進建議,使華菱汽車品質在較短的時間內有了“質”的改進。尤其是通過參加國內外各大、小車展后,華菱品牌的市場美譽度和競爭力日漸增強,不甘人后和“配角”,“強者”風范逐漸外露。
2006年9月底,華菱汽車代表中國重卡品牌首次參加德國“漢諾威商用車展(IAA 2006)”,與奔馳、尼奧普蘭、MAN、VOLVO、斯堪尼亞、賽特拉、依維柯、DAF等國際品牌重卡同臺競賽,華菱“旋風”勁吹國內外。11月,華菱汽車又以工程、建筑類專用車強者身份高調亮相“上海寶馬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Bauma China 2006)”,并以基于華菱、三菱扶桑和五十鈴底盤的星馬混凝土攪拌車、混凝土泵車、面向國際客商的華菱右舵歐款高頂半掛牽引車和歐款窄體車型——中重卡“華菱之星”系列等多元化展出陣容,向競爭對手重拳出擊。
2007年上海車展上,華菱汽車的展場面積達1000平方米,耳目一新的展出氣勢和展位形象,令競爭對手深感震驚,展場裝潢與布景四溢“高端品牌和國際品質”喻意。華菱攜10余輛市場成熟車型,以強大的展出陣容粉墨登場。
華菱汽車的質價“差異”優勢、性能品質優勢和產品多元化優勢日益凸顯,歐款及其右舵車型已成中國重卡市場花中之“蝶”。高舉“定義重卡新標準;自主品牌,替代進口;攜手國際巨頭,拓展國際市場”三面大旗的華菱汽車,已處處展現出“崛起”之勢。
三年,最遲五年后,華菱也許就是一個國際性品牌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