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公司的成就絕不只是創造了長期經濟回報,而是在社會結構中扮演中堅角色。應該警惕這樣的傾向:企業過度追求利潤最大化,而越來越成為孤獨的經濟動物。正如柳傳志所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行動會對社會空氣起到濕潤的作用,有助于減少社會的不和諧因素。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慈善、公益的行為被一些企業更多當成了裝飾自己的羽毛。事實上,“社會責任行動”是偉大公司在利潤之上的追求,是完善“公司人格”的重要一步。
這不是一項道德標榜。《環球企業家》聯合中央電視臺和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院,從2006年7月開始對中國境內所有合法注冊并經營三年以上、經營良好的980家獨立法人企業或企業集團開展了“2006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調查”,調查歷時5個月,最終,有20家企業被公眾和專家們評價為最具社會責任企業(詳細名單見下表)。
請不要把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捐贈層面上,事實上,這些企業的最佳實踐揭示了,“社會責任行動”同樣是一項有效的管理工具:松下,從改善員工關系出發,提高了企業經營效率;微軟,以嚴格的項目管理方式,讓公益行為成為可評價和可考察的對象海爾,將綠色生產的管理思想滲透到從研發、制造、采購到回收利用的整個過程,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環保、更節能、更高質量的產品。
正如彼得·德魯克所說“企業要融入社區,企業是生活而不是維持生計的手段,企業是好鄰居,企業是力量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