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意成為另一個迪拜的多哈正在摘下保守封閉的面紗
第15屆亞運會的1.5萬名運動員以及眾多境外游客的到來并沒有讓多哈變得更擁擠。這是沙漠與海水共融的城市,波斯灣之濱,印度洋的海嘯從未侵襲至此。當我到達真主安拉賜福之地、中東明珠、埃米爾謝赫哈馬德·本·哈立法·阿勒薩尼國王的領土之時,多哈——這個卡塔爾的首都仍然在到處大興土木。在一片沙礫上,剛剛聳立起一座SportsCity,亞運會主體育場之外鋪設的還只是塑料草皮,所有車輛都需要停放在空曠的荒地之上;塔吊林立,多哈市中心正在興建的數十座大廈因為亞運會的緣故暫停施工,不過,為了裝點多哈的夜色,所有未完工建筑的每一層都暫時安裝了日光燈——它們構成了這座城市新的地平線景觀。
一切都像是剛剛醒來的樣子,眾多拔地而起的現代化高層建筑正取代傳統的低平的土黃色的小幢別墅群,成為多哈新的地標。環繞多哈市北部阿拉伯波爾多海灣的珍珠島(Pearl Qatar)是這個國家在建的最大的國際化房地產項目,將在2009年全部完工,吸引了多達25億美元的投資。
此外,多哈美麗的城市海灣還會成為世界級快艇中心,將擁有400個船泊位,并建造大型跳水中心和國際購物中心。為了吸引國際投資,它們將首次向外籍人士開放產權許可。卡塔爾最大的地產開發商The Land在2006年8月預測說,未來5年內還將有1200億美元的投資用于卡塔爾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
多哈,真正的海市蜃樓,它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建筑于沙礫之上——這塊荒蕪之地什么都不出產,除了石油。這使得它所有的生產和生活必需品都需要進口,甚至包括勞動力。卡塔爾人只有20多萬,外來人口卻是其2倍之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菲律賓和中國人擔當了這個富足之鄉的大多數社會角色:家傭、司機、售貨員、建筑工人,甚至包括政府公務員和現役軍人。
拜石油所賜,卡塔爾在近幾十年來迅速富裕起來。在1930年之前,這個國家還只是以開采珍珠為主要經濟來源。其國土面積僅比中國的天津市大一點點,但如今,這個只有1.14萬平方公里的荒蕪之地已探明石油儲量就達20億噸,居世界第13位,它還擁有世界第3大天然氣資源。人們形容它是一下坐到了石油聚寶盆之上的國度,2005年,它的人均GDP為52884美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卡塔爾本地居民的醫療、教育和生活用電、用水都是免費的,他們不必工作,就可每月領到800美元生活費,國家為每一位申請的卡塔爾人免費提供別墅。國王不需要人民納稅,一般的小生意每月只需象征性地繳納20多元人民幣的稅金即可。在地表之下藏匿千年的油氣資源創造的財富是如此之多,以至于這位阿勒薩尼王朝的統治者剛剛宣布,為困頓中的巴勒斯坦承擔約4萬名教職員工的工資,這筆費用每月大約需要2200萬美元。他甚至表示,如果需要的話,巴勒斯坦衛生部門約1.1萬名員工的工資也不在話下。
在卡塔爾,即使最“窮”的人家里也會有兩輛汽車和一個外國傭人,這個國家每百人擁有的轎車數量高達40輛,在街頭,你幾乎找不到行駛10年以上的車。想分辨卡塔爾的富人在哪里?除了看其駕駛的轎車檔次和住宅的豪華程度外,一個簡單的指標是其擁有多少棵樹——在卡塔爾,種活一棵喬木的成本高達上萬美元。而為了吸引一般卡塔爾人將花不出去的錢存入銀行,當地的16家銀行甚至不惜以有獎儲蓄的方式來爭奪客戶——在其他任何國家,這都是難以見到的景象。
如此不勞而獲、衣食無憂的生活足以讓大多數人羨慕。想成為卡塔爾的公民?難上加難。卡塔爾一般不接受外國移民,但近年來為了提高體育競技水平,也給予一些國際運動員以本地籍,比如此次代表卡塔爾出戰亞運會國際象棋比賽的中國姑娘諸宸。
【急速現代化】
盡管個個卡塔爾人都是富翁,但傳統的倫理道德依然在維系著阿拉伯世界的寧靜。這里沒有卡拉OK,沒有洗腳城,沒有鱗次櫛比的酒吧,禁酒,禁賭。卡塔爾人每天要做5次禱告,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如此之多,在此生活了5年的太原人李全相形容說,就像是每個社區都有一個“會議室”一樣。信奉《古蘭經》的卡塔爾人相信,人應該“守正自潔”、“行善”、“寬恕”并“誠實”和“公正”。貪污和商業賄賂在這里是重罪,而有了這樣品行污點的人,將很難再被阿拉伯社會接納;偷盜和其他刑事犯罪極少,也鮮見商業詐騙。
李全相在當地從事建材業,他告訴記者,在卡塔爾做生意的秘訣是,只要簽訂合同,按時交付訂單或提供服務,當地人付款非常快速;而不會像在國內那樣,接到一項訂單看似有利可圖,但最后很可能成為壞賬。李全相是5000多到卡塔爾淘金的中國人中的一位,5年前,僅有400多中國人來此從事建筑、餐飲和其他服務業。在他看來,快速發展的卡塔爾提供了絕佳的賺錢機會,正如《飄》里的巴特勒船長所說,一個文明世界在重建和毀滅的時候,都是最好的發財機會。不愿錯過盛宴的還有中建總公司、港灣集團、北京城鄉建設和華為等中國企業,以及三星、花旗、匯豐和GE等跨國公司。
眾多外鄉人和國際資本、西方文化的到來,不僅改變了多哈的城市面貌,也在消解著傳統的社會約束力。其中一項重要變化就是,女性的社會地位的提高。在銀行、電信和政府部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卡塔爾女性走上工作崗位,在當地的大型購物中心里,隨處可見穿著牛仔褲高跟鞋、但身上仍裹著黑紗的卡塔爾婦女走來走去。
黑紗之下不經意間露出的摩登裝束反映了卡塔爾欲說還休、欲拒還迎的對待西方文明的態度,也反映了整個阿拉伯世界正處于急速現代化所帶來的矛盾沖突之中的現實。盡管他們仍恪守《古蘭經》的教義,在飲食、衣著和倫理道德等各個層面維護著延續千年的生活方式,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成為巴黎、倫敦和紐約時尚潮流的狂熱追慕者。“皇宮高墻內,女士們可能穿得像約旦皇后拉妮婭(Queen Rania)一樣,真是令人著迷,”英國新銳時裝設計師賈爾斯·迪肯(GilesDeacon)說,“我們可能見不到她們,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我們渴望培育的成熟市場。”拉妮婭皇后剛剛被美國《名利場》雜志評為2006年度全球最佳著裝人士之一。
目前,阿拉伯國家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高級訂制時裝市場,占業務總量的40%。2006年6月,一場名為“卓絕大師”(Masters of Excellence)的活動在阿聯酋的阿布扎比舉行,80多個世界頂級奢侈品牌希望以此打開通向阿拉伯皇宮的道路,在多哈、巴林、約旦和貝魯特等地,這樣的展示已經歷過前所未有的歡迎。
多哈、迪拜、利雅得和巴林,它們不僅想證明自己是阿拉伯世界的奢侈品消費之都,還彼此競爭,渴望成為最受矚目的中東地區投資目的地。巴林曾經是國際離岸金融及伊斯蘭銀行業的區域中心,但近期它的勢頭落到了迪拜后面,而其他海灣各國現在都在效仿迪拜的成功:用耀眼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吸引跨國公司和銀行在其建立區域總部。迪拜有2004年開業的國際金融中心和棕櫚島項目;利雅得將投資67億美元建造一個冠以國王阿卜杜拉名字的金融區;多哈同樣有類似的雄心壯志,雖然除了能源產業外它并沒有發達的金融業和其他產業,但它擁有的是油氣資源帶來的幾乎無限的資金,以及今后4年里逾1000億美元工程所帶來的誘惑力。
決心脫下保守、封閉面紗的多哈,正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變革先鋒:它有著名的半島電視臺,現在已開播英語頻道向全球發出自己的聲音;它早已因承辦WTO“多哈回合”談判這樣的大型國際會議而聞名,此次還不惜花費28億美元舉辦亞運會來提升自己的名氣;2006年11月,它還向國際奧委會提交了申辦2016年奧運會的報告,盡管它需要擊敗的對手包括馬德里、巴黎、莫斯科、紐約等12個城市,但毫無疑問,多哈已經成為最雄心勃勃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