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是國家管理和科學決策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1952年,為了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第十七次全體會議決定成立國家統計局。1952年8月,國家統計局成立。現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月壇南街75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是國務院直屬機構,主管全國統計和國民經濟核算工作。
一
47歲官至統計系統里最年輕的部級干部,頻頻在媒體報道中“上鏡”的未來政壇明星邱曉華,被國務院免職時,由于未交待原因和去向,當時引起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和揣測,自然成為關注的焦點。
在新聞發布會上,當法新社記者向李曉超問及邱曉華動向時,在場媒體紛紛猜測他不會正面回答此問題,但令在場記者意外的是,李曉超對此問題似乎有備而來。他直接從放在桌面上的一疊文件中取出一張紙,一字不差地念了出來:“有關部門在調查上海社?;鸢钢小0l現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涉嫌嚴重違紀,中央紀委正在對其進行審查?!?/p>
李曉超直接給出邱曉華目前的最新動向讓在場記者感到突然,而邱曉華居然涉及上海社?;鸢讣氖聦嵰沧屧S多人始料不及。
縱觀邱曉華個人履歷,他似乎并沒有機會和上海官員發生直接聯系。他在1978年考入廈門大學并于1982年畢業分配到國家統計局工作后,除短時間掛職任安徽省省長助理外,邱曉華一直在國家統計局任職。并最終官拜局長。
1958年1月,邱曉華出生在福建省三明地區的寧化縣城關鎮。
張清亮是邱曉華的高中同學。他說。邱留給他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邱對知識有著近乎顛狂的渴求和熱望——
“我們讀高中時,‘正值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那時知識分子是‘臭老九’。交白卷的張鐵生才是當紅的榜樣。正常的教學活動已經停止,所謂的上課就是在農場勞動。而各類書籍幾乎在生活里絕跡??汕駮匀A總是千方百計地找書看——還把伙食費省下來,用菜票與人換書看,星期天外出做小工,賺一點小錢。還是用來租書看。晚上9點宿舍關燈,他會跑到廁所繼續看——那里燈一直開到天亮。
“邱曉華是班長。他不單自己看了那些書,還成立了學習小組,組織同學大家一起看,甚至請來了對讀書有認同感的老師給同學們進行輔導?!?/p>
當30年的光陰流走,福建省寧化第一中學七六屆的同學聚會的時候。他們不得不承認一,當年那個因在鄙視知識的年代里過分熱愛讀書而被稱為“傻瓜”、“癲子”(寧化方言)的瘦小的同學,事實上比別人有著更深遠、透徹的眼光。
二
1982年2月,24歲的邱曉華揣著一紙畢業分配證明進入了國家統計局。此后,除了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到安徽省掛職省長助理外,一直都在這里工作,一呆便是24年。
剛進國家統計局不久的邱曉華參與了中國第一本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1981》的編撰工作?!澳菚r。局里還沒有電腦,所有的表格都是他用尺子在紙上一個一個畫出來的?!?/p>
《中國統計年鑒1981》,共有511頁,統計表格無數。那年,住在國家統計局單身宿舍的人都看到過邱曉華在綜合司的辦公室里打地鋪。
此后近5年的時間里,綜合司辦公室的燈總要到深夜才會熄去——邱曉華每天工作學習的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同時,他還抓住一切機會調查研究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問題。
1983年春節,邱曉華回到老家寧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寧化地區進度不一,動作快的鄉、村已經包產到戶,動作慢的鄉、村還是集體制。那時,張清亮在寧化城關公社工作,邱曉華央他一起作調查——生產隊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制是什么看法?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前后,農田畝產量有什么樣的變化?農民生活又有什么樣的變化?……
張清亮從公社借了自行車,兩個人騎著一輛自行車調查。
“10天的春節假期被邱曉華占走五、六天,走訪了二、三十個生產隊,上百余戶農家。寧化地處山區。爬山越嶺的,好苦掉(寧化方言)。”
張英香(現任統計局新聞處處長)是1990年調入國家統計局綜合司的,那時整個部門30多人在同一間大辦公室辦公。有一天,她接到一個電話詢問“九五”期間中國GDP和CPI的增長幅度。當張表示想查一下再給答案的時候,一直埋頭工作的邱曉華頭也不抬地報出了10個數字。
邱曉華的妻子聶春榮是邱初中和高中的同學。高中畢業時。他們倆還沒有確定戀愛關系?!昂髞砬駮匀A去廈門大學經濟系統計專業念書,聶春榮在寧化五交化公司上班。寒暑假的時候,邱曉華回家,同學相見,確定的戀愛關系。”張清亮說。
大學臨近畢業,邱曉華分配到國家統計局差不多已經定了下來時,班長林擎國請邱到廈門大學邊的一個小飯館吃飯。“現在你要是有女朋友就算了,要是沒有就不要再找了,你就要去北京了,將來弄不好要做陳世美。”邱曉華沒說話。
邱曉華到了北京,可沒有做陳世美,還是娶了老家的媳婦。卻只能兩地分居。為了解決這個惱人的問題,他以普通干部的身份獲得了一個進京指標——聶春榮也調入了國家統計局。
張英香回憶:“那時學校不解決午餐,所以邱曉華的女兒邱實中午也到單位吃飯。那時候單位食堂內沒有桌椅,要將飯菜打到辦公室就餐。聶春榮就用兩個飯盒打兩份飯菜(沒辦法拿三個飯盒),到了辦公室再分成三份,一家人吃飯?!?/p>
1995年4月,北京三里河春意盎然、楊柳催綠時,邱曉華在他的著作《中國經濟熱點追蹤》的前言里寫道,“最后,我還要感謝我的愛人,對我工作和生活的無微不至的關懷,不僅解除了我的后顧之憂,也對許多文稿提出過意見建議。并幫助做了大量的整理工作?!弊掷镄虚g滿溢夫妻相敬如賓的濃濃深情。
三
在中國大陸,“學者型官員”往往是對一位官員的尊稱,邱被免職前,這個稱呼經常被媒體用在他身上。
1986年,當薄一波看到邱曉華的《從國情國力出發看我國經濟發展對策》一文時,當即表示“要與作者再好好探討”。1987年邱曉華提出沿海農業必須走以外向型發展道路為主的觀點。他的分析報告受到中央領導人的關注,并為我國沿海地區發展戰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1988年5月,30歲的他被破格提拔為國家統計局綜合司見習副司長。
后來留校、現在已經是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計劃統計系博士生導師的林擎國常對學生們說:統計并不僅僅只是統計出一堆數據,每年國家的統計年鑒那么厚,無論是國家領導人還是普通人。想從里面看出點道道來都是費時費力的。統計人還需要有對數據分析、判斷的能力,否則就只能做個統計匠。你們要向你們的大師兄邱曉華學習啊!
確實,邱曉華對于數據有著過人的分析、判斷以及預測能力。早在1983年,他在對農村聯產承包制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后,就提出農村的改革單純用“分”和“包”來進行是不完善的。一是公益性事業無人負責,比如五保戶、困難戶失去了社會的支持。二是一些如種子培育、病蟲防治、水利建設等需要社會去做的事情也被忽視了。邱曉華提出在聯產承包制下。要注意統和分的關系。此后,邱曉華提出的那些矛盾日趨明顯。1988年,中央提出了統分結合的政策……
1988年9月,黨的十三屆三中全會提出“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方針后。全國各地許多人紛紛涌進商店,爭搶購買食品和生活用品,形成一股非理智的搶購風,在全國上下一片慌亂之后,隨后中國進入了整改時期。
1991年,邱曉華針對此起草了《對三年來治理整頓的反思與回顧》一文。
11月22日,《人民日報》整版全文刊登了以國家統計局名義發表的《成效·問題·啟示——對三年來治理整頓的反思與回顧》,邱曉華巧妙地運用這三年整改的大量經濟數據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文中大膽提出:“治理整頓作為特殊時期的一種非常措施,基本上已完成了其歷史使命,下一步應把經濟工作的重點轉到正常的改革與發展上來,并在改革與發展中逐步解決面臨的這些難題?!焙髞恚醒氩杉{了文章建議。治理整頓工作宣告結束。時年33歲的邱曉華,震動了中國經濟界。
以后不久,邱曉華就任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第三任新聞發言人等職。他的地位一直不斷變化。1999年9月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03年7月任國家統計局黨組副書記;2005年11月7日,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委(2005)255號通知。中央批準:邱曉華任中共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次年3月16日,國家統計局召開全局處以上干部會議,宣布國務院關于邱曉華正式出任國家統計局局長職務的任命,接任正常退休的原局長李德水。他成了該局近10年來首位出自本系統、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局長,但“學者型官員”卻是他一直未變的最簡潔的定語。中央電視臺有個節目曾這樣評價他:“一個掌握中國二十年變化數字的人,一個真正對中國經濟了如指掌的人?!?/p>
四
邱曉華是又一名涉嫌上海社?;鸢傅恼呒壒賳T。雖然究竟他因何嚴重違紀尚未公布。但可以斷定其違紀必然牽扯經濟利益。以統計系統為例。雖然它并不掌握實權,但它手里卻拿著地方各級官員政績的“成績單”。當地方政府官員想要在GDP上弄虛作假時。統計系統的作用就凸顯出來。在一些地方。統計注水已經是公開的秘密,這其中既有地方主官進行行政干預的因素。也必然包涵著利益交換的成分。
據一條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導致邱曉華下臺的另一個因素是:國家統計局2006年8月中旬上報國務院的各項統計數報表,和國務院研究室、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調研的統計數,相差20%至65%:(一)國民經濟總值(GDP)和能源消耗量不匹配;(二)經濟增長和就業率及物價增長不協調;(三)進出口增長額和稅收額不相符;(四)外資流入和外匯增長不相符;(五)金融機構借貸和固定資產投入不相稱。2006年上半年。省級地方經濟增長、稅收、進出口貿易額、就業率、固定資產投資、市場通脹等六大指數。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全部作假、攙水;有15個省(區)、直轄市。在3至4個指數上作假。
辦案人員對邱曉華住宅搜查長達10個小時。在大廳吊燈罩內抄到兩本護照。在油畫框內抄到兩本外國入境簽證。在席夢思睡床墊底層有85萬美元現鈔。都是百元面額,一百張一包用塑膠封好。此外。邱曉華在北京、上海、天津。用假名開的9個銀行賬戶已被封存。僅各種外匯,就高達1700萬美元等值。在其辦公室內搜出的100多萬元款項,極有可能就是地方政府為了GDP排名上供的賄賂款。業界都感到十分驚奇:統計局長哪來這么豐厚的“貢品”!
(責編:大平)